晨雾如纱,笼罩着京城的街巷。苏明远在客栈中最后一次整理行装,心中五味杂陈。昨夜的深思熟虑之后,他最终接受了王丞相的提议——担任新设政务改革司的主要负责人。这个决定如同投石入水,将在他平静的政治生涯中激起无数涟漪。
一夜未眠,但他的精神反而格外清醒。作为现代人,他深知改革的艰难;作为古代官员,他更明白这个选择的风险。但内心深处那份匡时济世的理想,最终战胜了对个人安危的顾虑。
苏大人,马车已备好。客栈的伙计恭敬地禀报道。今日便是他正式赴任的日子,从此他将告别地方官员的身份,成为朝廷中枢的一员。
政务改革司设在户部东侧的一座独立院落中,地处要津,却又保持着适度的低调。这个位置的选择颇有深意——既体现了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又避免了过分招摇而引起不必要的关注。
马车在院门前停下,苏明远下车,仰望着这座即将成为他新战场的建筑。青砖灰瓦,古朴庄重,门楣上悬挂着政务改革司的匾额,字迹苍劲有力,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下官苏明远,前来报到。他向守门的吏员出示了任命文书。
苏大人,请进。我们已等候多时。守门吏员恭敬地引路,神情中带着几分好奇和敬畏。能够担任新设机构主官的人,在他们眼中自然是不同凡响的。
踏入院内,苏明远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紧张而有序的工作氛围。几十名官员和文书正在各自忙碌着,有的在整理文案,有的在抄写文书,有的在低声讨论着什么。见到他进来,众人纷纷停下手头工作,齐齐行礼。
参见苏大人!
声音整齐划一,但苏明远敏锐地察觉到,这些人的眼神中既有期待,也有疑虑,还有一丝难以察觉的试探。显然,对于这位年轻的新任主官,大家都在暗中观察和评估。
诸位免礼。苏明远温和地回应,同时快速扫视着眼前的这些下属。从他们的服饰品级来看,大都是六品到八品的中低级官员,年龄从二十多岁到五十多岁不等,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团队。
苏大人,请随我来。一位年约四十的中年官员上前引路,下官户部员外郎周景文,奉命协助大人处理司内事务。
周景文,苏明远在心中默念着这个名字。从其举止谈吐来看,此人应该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官僚,被安排到这里很可能既有辅助的意图,也有监督的作用。
跟随周景文穿过几进院落,苏明远对政务改革司的规模有了初步了解。这里设有文书房、会议厅、档案库等各种功能区域,虽然不算豪华,但配置相当完备。更重要的是,他注意到这里的安保措施明显比一般的政府机构严密,显然朝廷对这个新设机构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
这里便是大人的办公处所。周景文引导苏明远来到一间宽敞明亮的房间。房内陈设简洁而实用,一张大案、几排书架、一套茶具,还有一幅山水画轴,透着儒雅而不失威严的气息。
周大人,能否为我介绍一下司内的具体情况?苏明远在主位坐下,开始了解自己即将掌管的这个机构。
大人,政务改革司虽然新设,但筹备工作已进行了数月。周景文从袖中取出一册详细的册子,目前司内共有官员二十三人,文书十五人,分为政策研究、实地调研、文案处理三个小组。主要职责是研究现行政务中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并协助推行改革措施。
苏明远仔细翻阅着这册资料,心中对这个机构的设置颇为赞赏。从人员配置到职能分工,都体现了相当的专业性和前瞻性。看来王丞相在设立这个机构时,确实下了不少功夫。
那目前主要在处理哪些工作?苏明远继续询问。
主要有三个方面,周景文一一列举,一是对各地税收征管情况进行调研,这与大人在地方的经验正好吻合;二是研究科举制度的改进方案,以更好地选拔人才;三是探讨边防军政体制的优化,提高边疆治理效率。
听到这三个方面,苏明远心中暗自点头。这些确实都是当前朝政中的关键问题,而且每一个都需要深入的研究和审慎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这些工作都与他的专长和经验相关,显然王丞相在安排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具体的工作进展如何?苏明远问道。
周景文的神色变得有些复杂:说实话,进展并不算顺利。各地对我们的调研配合度不高,有些甚至明显抵制。科举改革方案虽然初步成型,但争议很大。至于边防改革,更是困难重重。
这个回答在苏明远的预料之中。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特别是在这样一个传统深厚、利益复杂的政治环境中。
阻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苏明远继续深入了解情况。
一是既得利益者的抵制,周景文分析道,现行制度虽有弊端,但也有不少人从中获益,他们自然不愿看到改变。二是观念上的保守,许多人认为祖宗成法不可轻改。三是对改革效果的担忧,担心改革会带来新的问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