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天的农村调研让苏明远对县里的农业状况有了基本了解,但他知道,要全面掌握民情,还必须深入了解城中的工商业情况。第三天一早,他再次化装,这次装扮成一个外地来的小商贩,深入县城的各个角落。
苏明远首先来到了县城最热闹的东市。这里是全县最大的商业区,各种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表面上看起来一片繁荣,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问题。
在一家布店门前,苏明远看到几个衣着朴素的百姓正在与店主争论着什么。他走近一听,原来是价格问题。
掌柜的,这布怎么又涨价了?一个中年妇女愁苦地说道,上个月还是八文一尺,现在怎么变成十二文了?
布店掌柜不耐烦地说道:涨价怎么了?现在什么都在涨价,布匹也不例外。爱买不买,不买拉倒。
可是我们老百姓的收入没有涨啊。另一个顾客说道,这样下去,都快买不起布做衣服了。
那是你们的事,与我何干?掌柜冷漠地说道,我只管做生意赚钱。
苏明远心中不悦。这种态度显然有问题,但他没有立即干涉,而是继续观察。
离开布店,苏明远又来到粮食市场。这里更加热闹,也更加混乱。他看到几个粮商正在讨论着什么,便悄悄走近倾听。
今年的粮价可以再涨一涨。一个胖胖的粮商说道,反正农民们没有选择,不卖给我们还能卖给谁?
对,而且县里的官老爷们都是我们的朋友,不会有人来管这个闲事的。另一个粮商附和道。
不过要注意分寸,涨得太离谱了也不好。第三个粮商提醒道,万一闹出民变,对大家都不好。
苏明远听得心中愤怒。这些粮商竟然在操控粮价,而且还与官府有勾结,这是典型的官商勾结,损害百姓利益。
继续在市场中转悠,苏明远发现了更多问题。很多商品的价格都虚高,质量却很差。一些必需品被少数商人垄断,价格被人为抬高。而那些想要自主经营的小商贩,却经常遭到排挤和打压。
在市场的一个角落,苏明远看到一个老人正在卖一些自制的小物件。东西做得很精致,价格也很便宜,但买的人却很少。苏明远走过去看了看,发现是一些竹制的生活用品,工艺很好。
老人家,您这东西做得不错啊。苏明远夸奖道。
老人抬起头来,脸上满是风霜,但眼中还有几分期待:客官,您要买点什么吗?
您这些东西为什么卖得不好?照理说这么便宜,应该很受欢迎才对。苏明远好奇地问道。
老人叹了口气:不是东西不好,是他们不让我在好地方摆摊。
谁不让?苏明远追问。
商会的人。老人压低声音说道,他们说我没有交摊位费,不能在黄金地段摆摊。可是那个费用太高了,我一年的收入都不够交。
苏明远心中明白,这又是一个垄断问题。商会利用自己的势力,控制了最好的商业位置,排挤小商贩。
除了摊位费,还有其他费用吗?苏明远继续询问。
多了去了。老人数着手指说道,营业费、卫生费、治安费、管理费...每个月都要交好几十文钱。
这些费用是谁收的?苏明远问道。
有的是商会收的,有的是衙门的胥吏收的。老人说道,反正名目很多,不交就不让做生意。
苏明远心中愤慨。这些费用显然没有法律依据,纯粹是一些人利用职权或势力进行的敲诈。
离开老人的摊位,苏明远又到处转了转,发现类似的问题比比皆是。小商贩们被各种费用压得喘不过气来,而那些有背景的大商人却可以为所欲为。
走到市场的另一端,苏明远看到一群人围着什么在看热闹。挤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年轻人正在与几个凶神恶煞的大汉争论。
我已经交过保护费了,为什么还要再交?年轻人愤愤地说道。
那是上个月的,这个月的还没交呢。其中一个大汉恶狠狠地说道,规矩就是规矩,不交钱就别想在这里做生意。
可是我的摊位都快维持不下去了,哪里还有钱交保护费?年轻人苦苦哀求。
那是你的事,与我们无关。大汉不耐烦地说道,今天必须交钱,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
围观的人虽然同情年轻人,但都不敢出头。苏明远看在眼里,心中愤怒到了极点。这些人明目张胆地收取保护费,简直是黑社会行为。
正当大汉要动手时,苏明远挤了过去:等一等,有话好说。
大汉们看了苏明远一眼,见他穿着普通,便不屑地说道:哪里来的多管闲事的?滚一边去!
几位大哥,我看这位兄弟确实困难,不如通融一下?苏明远试图调解。
通融?大汉冷笑一声,你算什么东西,也敢管我们的事?
我就是个外地的小商贩,只是看不过眼而已。苏明远说道,大家都是出来讨生活的,何必为难人家?
少废话!大汉不耐烦了,再多嘴信不信连你一起收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