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苏明远早早来到县衙。他决定在正式开庭前,先实地查看一下争议的土地,以便更准确地了解情况。这种实地勘察在现代司法中很常见,但在古代却不多见,不过苏明远认为这是查明真相的必要手段。
王明,苏明远找到典史,我要去实地查看刘老实案子中的那块争议土地,你安排几个衙役随行。
王明脸色有些为难:苏大人,这...按惯例我们一般不会实地勘察,有卷宗和证人证言就够了。
惯例是惯例,但为了查明真相,我认为有必要亲自去看看。苏明远坚持道,你就当是陪我熟悉县里的地理环境吧。
王明见苏明远态度坚决,只好同意:那好吧,我安排两个老衙役陪您去,他们对县里的情况比较熟悉。
一个时辰后,苏明远带着两个衙役出了县城,向争议土地的方向走去。那块地位于县城西南约十里的地方,是一片相对平坦的农田。
路上,苏明远向两个衙役了解情况。其中一个姓张的老衙役告诉他:苏大人,那块地我们都知道,确实是刘老实家的。他爷爷那辈就在那里种地了,我小时候还见过。
另一个姓李的衙役也点头同意:是啊,田百万是这两年才说那地是他的。以前从来没听他提过。
苏明远心中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如果田百万真的对那块地有所有权,不可能这么多年都不主张,偏偏在最近才提出来。
很快,他们来到了争议的地点。苏明远看到,这确实是一块肥沃的农田,土质黑润,明显是上等的耕地。田地的一侧确实建了一道新围墙,把大约三分之一的土地围了起来。围墙旁边还搭了个简陋的窝棚,有几个壮汉在看守。
苏大人,那些就是田百万派来的人。张衙役指着窝棚说道。
苏明远走近围墙,仔细观察。他发现围墙明显是新建的,墙体的砖块还很新,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而且围墙的位置似乎是随意划定的,并没有按照什么明确的界线。
这围墙是什么时候建的?苏明远问道。
大约三个月前吧。李衙役回答,建的时候刘老实还来阻止过,但田百万的人多,他一个人哪里阻止得了。
正说着话,看守的几个壮汉发现了他们,其中一个走了过来。
你们是什么人?这里是田老爷的私人土地,闲人免进!壮汉恶狠狠地说道。
张衙役连忙亮出腰牌:这位是县衙的苏大人,在审理这块地的案子,特来查看情况。
壮汉看了看腰牌,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但仍然不太友好:既然是官老爷,那就随便看看吧。不过这块地确实是我们田老爷的,有文书为证。
苏明远没有理会壮汉的话,而是仔细观察着土地的情况。他发现被围墙围起来的这部分土地,与外面的土地在植被、土质等方面都没有明显区别,显然原本就是一整块地。
这块地原来有没有界线标志?苏明远问张衙役。
没有,张衙役回答,整块地都是刘老实家的,哪里需要什么界线。
苏明远又仔细查看了周围的地形,发现这块争议土地的位置确实如刘老实所说,是一块相对独立的农田,周围都是其他人家的土地,中间插入田百万的土地在逻辑上讲不通。
我想见见刘老实,了解一下具体情况。苏明远对张衙役说道。
刘老实家就在附近,走路一刻钟就到了。张衙役指着不远处的一个村庄说道。
他们来到刘老实家,发现这是一个典型的农民家庭。房子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很干净。刘老实见到苏明远到来,既惊喜又紧张。
苏老爷,您怎么亲自来了?刘老实连忙迎接。
我想亲自了解一下情况。苏明远说道,你带我看看你家原来的地契和相关文书。
刘老实连忙从屋里取出一个木盒子,里面放着几张泛黄的纸张。苏明远仔细查看,发现这些确实是正式的地契,不仅有官府的印章,还有历年交税的记录。
这些文书看起来都是真的。苏明远心中确认,而且时间跨度很长,从你爷爷那辈一直到现在。
是的,苏老爷。刘老实激动地说,我们家在那块地上种了几十年,从来没有人说过不是我们的。
苏明远又询问了一些细节,包括土地的面积、位置、周围的邻里关系等等。刘老实都能详细回答,显然对这块地非常熟悉。
田百万是什么时候开始说那块地是他的?苏明远问道。
大约半年前吧。刘老实回忆道,他先是派人来说要买我的地,我不同意。后来他就说那块地有一部分本来就是他的,还拿出了什么文书。
你看过他的文书吗?
看过,但我不识字,不知道上面写的什么。刘老实老实地说,不过我觉得那文书看起来不太像真的。
苏明远点点头。一个农民虽然不识字,但对真假文书还是有一定直觉的。
除了那块地,田百万还有没有和你家有其他瓜葛?苏明远继续询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