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知不可忽骤得 > 第168章 诗赋飞扬

知不可忽骤得 第168章 诗赋飞扬

作者:信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5:57:32

第三日拂晓,苏明远被一阵剧烈的腹痛惊醒。连日来在号舍中的粗茶淡饭,加上阴冷潮湿的环境,让他的身体出现了不适。但今日是最后一场考试,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

他强忍着不适,用冷水洗了把脸,努力让自己清醒过来。望着铜镜中憔悴的面容,苏明远苦笑一声。短短两天,他仿佛苍老了几岁,胡须拉茬,眼中布满血丝。

最后一场了,他对自己说道,一定要坚持住。

卯时刚过,监考官准时出现,开始发放第三场的试卷。苏明远接过试卷,展开一看,心中暗喜。

诗题是:春日京师见闻,要求作律诗一首。 赋题是:论文章之道,要求作赋一篇。

这两个题目都在苏明远的擅长范围内。特别是诗题,正好可以让他发挥这些天在京城的见闻感受。

苏明远先考虑律诗的构思。春日京师,他想到了什么?繁华的街市,巍峨的宫殿,熙攘的人群,还有自己从乡村到京城的心路历程。

他决定以对比的手法来写这首诗,一方面写京师的繁华,一方面写自己的感慨。诗应该既有对京城景象的描绘,又有个人情感的表达。

苏明远提笔写道:

春日京师见闻 帝城春色满皇州,车马如龙不暂休。 柳絮飞花迷远近,管弦歌舞醉王侯。 朱门酒肉香千里,陋巷荆钗泪暗流。 天子明堂求贤意,布衣今日上高楼。

这首律诗严格按照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都是工整的对仗。前四句写京城的繁华景象,后四句写社会的贫富差距和自己的感慨。朱门酒肉香千里,陋巷荆钗泪暗流这一联,巧妙地用了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意境,但表达更为含蓄。最后一联点出自己参加科举的身份,既有自豪感,也有使命感。

写完律诗,苏明远开始构思赋体文章。《论文章之道》这个题目很宽泛,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论述。他决定从文章的功用、文章的技巧、文章的境界三个层次来展开。

苏明远写道:

夫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上可以载道明德,下可以化民成俗。故圣人重之,君子崇之,岂徒为雕虫小技哉?

这个开头化用了曹丕《典论·论文》中的名句,立即确立了文章的高度。接下来,他开始论述文章的三个层次:

文章之道有三:一曰载道,二曰达意,三曰工巧。载道者,文章之魂也;达意者,文章之体也;工巧者,文章之饰也。三者缺一,则文章不备矣。

在论述时,苏明远写道:夫文以载道,道者何?仁义礼智之谓也,忠孝廉节之谓也,济世安民之谓也。文章若无道德之支撑,则虽辞采飞扬,亦不过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不能长久。

在论述时,他写道:达意者,以文传情,以文明志也。文章若不能表达作者之真情实意,则虽词藻华丽,亦如虚花,不能动人。故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诚哉斯言!

在论述时,苏明远特别强调了技巧的重要性:工巧者,文章之技法也。虽有高远之志,真挚之情,若无娴熟之技巧,则难以传达于人。故学文者,当熟读经典,广览群书,练字炼句,日积月累,方能运用自如。

写到这里,苏明远忽然感到一阵眩晕。连日来的疲累和身体不适终于显现出来。他强撑着继续写作,但手已经开始颤抖。

他咬紧牙关,继续写道:然文章之最高境界,在于三者合一,道技并重。如韩文公之文,既有载道之功,又有达意之妙,更有工巧之美,故能传诵千古。如杜工部之诗,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技法之精妙更是鬼斧神工,故称诗圣。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苏明远写道:是故学文者,当立高远之志,养真挚之情,练精湛之技。志不高则不能载道,情不真则不能达意,技不精则不能工巧。三者具备,方可称为文章高手。

最后,他以一段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话结尾:夫文章者,虽小技也,然关乎教化,关乎风俗,关乎国运。故文人当以天下为己任,以文章为利器,为国家立言,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是,则文章庶几可称大道矣!

写完最后一个字,苏明远几乎虚脱。他的额头渗出冷汗,手指颤抖得几乎握不住笔。但看着自己三天来完成的答卷,他心中涌起一阵满足感。

这三场考试,他都尽了最大的努力。第一场的经义展现了他的经典功底,第二场的策论体现了他的政治见解,第三场的诗赋彰显了他的文学才华。无论结果如何,他都没有遗憾。

此时,号舍外传来监考官的声音:还有一个时辰收卷!

苏明远利用这段时间,仔细检查了三场考试的答卷。他发现,在这三天的考试中,自己不知不觉地将许多现代的思想观念融入到了古代的文体之中。比如在策论中提到的系统性思维,在诗词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在赋体文章中展现的文学理论,这些都体现了他独特的思想深度。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三天的考试,他对自己的学问和见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既能驾驭传统的文体形式,又能在其中注入新的思想内容。这种融合古今的能力,或许正是他的优势所在。

时间到!交卷!监考官的声音响起。

苏明远最后看了一眼自己的答卷,然后恭敬地交给了监考官。三天三夜的会试终于结束了。

走出号舍的那一刻,苏明远感到一阵眩晕。久违的阳光照在脸上,让他几乎睁不开眼睛。身体的疲惫和精神的紧张终于得到了释放,他几乎站立不稳。

明远兄!远处传来熟悉的呼声,是杨志行快步走来,你怎么样?看起来很疲惫。

苏明远勉强笑了笑:还好,就是有些累。你呢?

我也是,杨志行扶住他的胳膊,这三天真是煎熬。不过总算结束了。你觉得自己考得怎么样?

尽力了,苏明远诚实地说道,结果如何,就看天意了。

两人相互扶持着走出贡院。在贡院门口,他们遇到了陈君实和赵子厚,四个好友重新聚在一起。

诸位兄台,赵子厚说道,我们都还活着,这就是最大的胜利。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是啊,陈君实感慨道,这三天让我对科举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不仅是知识的考验,更是意志的磨练。

杨志行点头道:经过这次考试,我觉得自己成长了很多。无论是学问还是心境,都有了新的提升。

苏明远望着远处的京城,心中涌起复杂的情感。这三天的经历,确实让他对自己、对科举、对仕途都有了更深的理解。

走吧,他对好友们说道,我们去找个地方好好休息一下,然后等候放榜。无论结果如何,这三天的友谊是最珍贵的收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