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知不可忽骤得 > 第167章 策论纵横

知不可忽骤得 第167章 策论纵横

作者:信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5:57:32

第二天一早,苏明远被贡院内的钟声惊醒。他匆忙洗漱完毕,用过简单的早餐,便开始准备第二场考试。昨夜虽然睡得不多,但精神状态尚佳,这让他对今天的策论考试充满信心。

卯时正,监考官开始发放试卷。苏明远接过试卷,仔细展开,只见题目赫然在目:当今西北边患频仍,国库日渐空虚,百姓负担加重。试问应当如何统筹边防、财政、民生三者关系,以求国泰民安?

看到这道题目,苏明远心中一动。这正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重大问题,也是当前朝廷面临的核心矛盾。这道题目不仅考查考生对时政的了解,更考查他们统筹全局、综合治理的能力。

苏明远先在心中整理思路。这道题目涉及三个方面:边防安全、财政健康、民生福祉。这三者之间既相互冲突,又相互依存。处理不当,就会顾此失彼;处理得当,则能形成良性循环。

他决定采用一种全新的论述框架,不是简单地分别讨论三个问题,而是从系统性的角度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思路虽然有些冒险,但如果成功,必然能够脱颖而出。

苏明远提笔写道:臣闻治国如弈棋,当观全局而后落子。边防、财政、民生三者,看似分离,实则一体。处置得当,则三者并举;失于偏颇,则全局皆崩。

这个开头立即确立了文章的高度和格局。接下来,他开始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

夫边防不固,则外患不止,国家必然疲于应对,财政焉能不困?财政困顿,则军饷不继,边防岂能巩固?而财政之源在于民,民生凋敝,则税源枯竭,边防、财政皆成无本之木。

写到这里,苏明远停笔思考。他意识到,这种系统性分析虽然深刻,但还需要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于是他继续写道:

然则如何破此恶性循环?臣以为,当从治本入手。民为国之根本,民生安则税源足,税源足则军饷充,军饷充则边防固。故治国之道,当以民生为先,以富民为本。

这个观点虽然有些大胆,但苏明远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他继续阐述具体的实施策略:

具体而言,可从三个层面着手:一曰轻徭薄赋,藏富于民;二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三曰鼓励商贸,增加税收。

在论述轻徭薄赋时,苏明远写道:当前百姓负担过重,影响了生产积极性。适当减轻赋税,虽然短期内会减少财政收入,但长期来看,能够刺激生产,扩大税基,最终增加总收入。

这种观点在当时是相当超前的,体现了苏明远对经济规律的深刻理解。他巧妙地将现代的税收理论融入到古代的政治语境中。

关于兴修水利,他写道:水利者,农业之命脉也。兴修水利,不仅能够增加粮食产量,改善民生,还能够为百姓提供就业机会,一举多得。而且,水利建设还能够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

在论述鼓励商贸时,苏明远展现了他对商业发展的独到见解:商贸兴盛,不仅能够增加税收,还能够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交流,提高整体经济效率。朝廷当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商人投资兴业,同时加强对商贸活动的规范管理。

写完民生部分,苏明远开始论述财政改革。他写道:财政之困,不仅在于收入不足,更在于支出不当。当前朝廷开支过大,冗官过多,这些都需要改革。

他提出了几个具体的改革建议:

一是精简机构,减少冗员。许多部门职能重叠,人浮于事,应当合并或撤销。二是规范采购,防止浪费。政府采购中存在大量**和浪费现象,应当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三是开源节流,增收减支。除了增加税收外,还可以通过出售国有资产、实行专营制度等方式增加收入。

这些建议虽然在当时看来有些激进,但都是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苏明远小心翼翼地用古代的政治话语来包装这些现代的改革理念。

在论述边防问题时,苏明远采用了更加谨慎的态度。他写道:边防之固,在于兵强马壮,更在于民心归附。若能使边民安居乐业,则自然不会为外敌所用。若能使国力强盛,则外敌自然不敢轻犯。

他提出了几个关于边防的建议:

一是加强边境地区的经济建设,改善边民生活。二是推行屯田制度,既能解决军粮问题,又能巩固边防。三是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外交联系,通过政治手段化解矛盾。四是建设完善的情报网络,及时了解敌情变化。

写到这里,苏明远发现自己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文章的逻辑也越来越严密。他开始将三个方面的问题统合起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边防、财政、民生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废。治理之道,当统筹兼顾,系统推进。以民生为根本,以财政为保障,以边防为屏障,三者并举,方能实现国泰民安。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苏明远特别强调了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国家面临内忧外患,改革刻不容缓。然改革之路必然充满阻力,需要君主之英明决断,需要群臣之通力合作,更需要百姓之理解支持。唯有上下一心,才能渡过难关,实现中兴。

最后,他以一段充满激情的话作为结尾:

臣虽不才,然心忧国事,情系苍生。若蒙陛下不弃,愿献微薄之力,为国分忧,为民请命。治国之道虽难,然有志者事竟成。臣信陛下圣明,必能带领大宋走向繁荣富强!

写完这篇策论,苏明远感到前所未有的畅快。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他对时政的深刻理解,更体现了他治国理政的宏大视野。虽然其中的一些观点可能过于超前,但他相信,有见识的考官一定能够看出其中的价值。

此时已是午后,苏明远的手已经酸痛不已,但心情却异常兴奋。他仔细检查了一遍文章,确认没有问题后,将笔放下,准备休息一下。

明天就是最后一场考试——诗赋,这是他最有信心的科目。经过两天的考试,他已经展现了自己在经义和策论方面的功底,明天的诗赋将是他才华的最后展示。

夜幕降临,贡院内再次陷入寂静。苏明远望着窗外的星空,心中充满了期待。无论明天的题目如何,他都要在这最后一场考试中,展现出自己最美的文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