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知不可忽骤得 > 第88章 书院初课

知不可忽骤得 第88章 书院初课

作者:信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5:57:32

晨光熹微,苏明远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踏进了县中最负盛名的崇文书院。昨日周先生亲自写了荐书,今日便是他正式入学的日子。穿过朱漆大门,眼前是一座古朴典雅的院落,青砖黛瓦,廊腰缦回,处处透着庄严肃穆的学府气象。

新来的学生?一个年约十七八的青年从侧廊走来,打量着苏明远,我是李文,已在院中求学三年。你便是周先生新收的那位高足吧?

苏明远忙作揖行礼:在下苏明远,字明达,今日初来,还请师兄多多指教。

李文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审视:山长正在讲堂等候新生,随我来吧。不过...他停顿了一下,听闻你颇有文名,一会儿可要当心,院中卧虎藏龙,莫要轻敌。

这话听来带着善意提醒,却也隐含着某种试探。苏明远心中暗想,看来这书院的竞争氛围确实如传闻般激烈。

穿过数进院落,来到一座宽敞的讲堂。堂内已坐着二十余名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最小的看起来不过十四五岁,最长者已有胡须。众人见苏明远进来,纷纷侧目而视,有的好奇,有的漠然,有的带着隐隐的挑衅。

讲堂正中端坐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是书院山长——陈先生。他抬眼看向苏明远,声音温和而威严:苏明远,周梦得先生的荐书我已看过。今日起,你便是我崇文书院的学生。

学生见过山长。苏明远恭敬行礼。

陈山长点头,既然是新生初来,我便先与你说说院中规矩。他扫视一圈,声音洪亮,崇文书院创立已二十载,培养出举人七名,进士三名。院中学规严明:每日卯时晨诵,辰时早课,午后自习,酉时晚讲。六日一考,半月一试,违者重罚。

苏明远暗自计算着时间,卯时是早上五点到七点,辰时是七点到九点...这作息比现代大学严格多了。不过想到古人闻鸡起舞的求学精神,倒也在情理之中。

今日便从晨诵开始。陈山长起身,诸位取出《论语》,齐声诵读《学而篇》。

瞬间,讲堂内响起整齐划一的诵读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苏明远跟着诵读,心中却暗自惊叹。这种集体诵读的方式,让每个字都在耳畔回荡,仿佛有种特殊的韵律感。现代的学习方式更注重理解分析,而古代这种反复诵读,确实能让经典深深烙印在心中。

诵读结束,陈山长开始讲解:学而时习之时字,历来有不同解读。有说是,有说是,诸位以为如何?

一名面容清瘦的学生率先起身:学生以为当作解。孔圣人强调学习须持之以恒,不可间断。

言之有理。陈山长颔首,还有不同见解么?

苏明远心中一动。从现代语言学角度看,这个字确实有多重含义。他犹豫了一下,还是举手发言:学生以为,字或可作、解。学问之道,当因时制宜,因材施教,不可拘泥于一法。

话音刚落,讲堂内一片寂静。苏明远感觉到无数道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有的惊讶,有的审视,有的略带不满。

陈山长缓缓点头:新见解,有趣。不过经典之义,岂可随意臆测?你可有典据支撑?

苏明远暗暗叫苦。现代学术研究确实有这样的观点,但要在古代找到相应的典据支撑,却不是容易的事。他正踌躇间,那名叫李文的学生开口了:

山长,学生以为苏师弟这番话虽有新意,却失之于轻率。经典传承千年,岂能凭一己之见妄加解读?

又有一名身材魁梧的学生接话:正是。我等在此求学,当以圣贤为师,以经典为准,岂可标新立异?

苏明远感到一阵压抑。这就是古代学术环境的特点——尊经崇古,不容置疑。任何新的解读都可能被视为离经叛道。他开始理解为什么古代的学术创新如此困难。

诸位莫要急躁。陈山长抬手示意安静,学问之道,当有辩论精神。苏明远虽是新见,却也展现了独立思考。只是...他看向苏明远,治学须严谨,不可凭空臆测。你回去好好查阅典籍,若能找到依据,下次再来讨论。

是,学生遵命。苏明远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自己的观点在现代学术界是有依据的,但在这个时代,确实显得突兀。

接下来是作文练习。题目是。苏明远提笔沉思,他想起现代对的各种阐释——从人本主义到社会伦理,从心理学角度到政治哲学角度...但这些显然都不适合在这里展现。他必须学会用古代的话语体系来表达。

半个时辰后,陈山长开始点评作文。当读到苏明远的文章时,他皱了皱眉:文笔尚可,但论述方式有些...新奇。仁者,人也这句话出自何处?

苏明远心中一紧。这是他综合各种解读后的表述,确实难以找到准确出处。学生...学生是根据孟子仁者无敌等语综合理解而得。

陈山长不置可否,用词须有典据,不可随意杜撰。这是基本功,你需加强。

下午是自习时间。苏明远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翻阅着《四书集注》,感觉有些头疼。现代的学习方式让他习惯于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见解,但古代的学习显然更强调继承和诠释。这种转变比他想象的要困难。

苏师弟,可有疑惑?一个温和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苏明远抬头,看到一个面容白净的青年正微笑着看着他。

在下赵德,家住城南。青年主动介绍,我看你今日表现颇为...独特,想必是有些不习惯院中的学风?

苏明远苦笑:确实如此。在家自学时养成了一些...不太合适的习惯。

无妨。赵德在他身边坐下,我初来时也有类似困扰。院中确实严格,但也有其道理。你看...他指了指周围正在埋头苦读的同学们,人人都在努力,若不严格要求,如何能在科举中脱颖而出?

苏明远点头,心中却有些复杂。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必须在保持独立思考和适应环境之间找到平衡。完全的标新立异会让自己成为异类,但完全的人云亦云又违背了自己的本性。

对了,赵德压低声音,你可知今日那个李文?他是城中首富李员外的公子,在院中颇有威望。刚才你们的辩论,他恐怕记在心里了。

苏明远挑眉,有何说法?

李文素来以院中才子自居,最不喜别人在学问上盖过他的风头。你今日虽未胜他,但那番新论却让他颜面有失。依我看,他日后必会寻机为难于你。

苏明远暗自警惕。看来这书院的人际关系比他想象的更加复杂。不过他并不后悔今日的发言——保持一定的学术独立性,是他不愿意妥协的底线。

黄昏时分,是晚讲时间。陈山长选了几篇学生的文章进行点评。当读到一篇论的文章时,他赞不绝口:此文引经据典,论述严密,堪为楷模。

苏明远看向那篇文章的作者,正是李文。文章确实写得中规中矩,引用典故恰当,论述层次清晰,但在苏明远看来,缺乏新意和深度,更像是各种经典观点的拼凑。

但他也意识到,这就是当时科举文章的标准——不求创新,但求无误。任何偏离主流解读的观点,都可能被视为异端。

苏明远。陈山长忽然叫他的名字,你对此文有何评价?

苏明远心中一紧,知道这是一个考验。他必须在真实想法和政治正确之间找到平衡。

学生以为此文引经据典,论述清晰,确实是佳作。他停顿了一下,只是学生不才,总觉得若能在继承古人智慧的基础上,稍加自己的体悟,或许能更加生动一些。

这话说得很委婉,既肯定了李文的文章,又暗示了自己的不同观点。

李文脸色微变:苏师弟的意思是说我的文章缺乏?

不敢。苏明远连忙摆手,只是一己之见,不足为据。

陈山长若有所思地看着两人:学问之道,既要传承,也要发展。但在科举考试中,稳妥为上。苏明远,你的想法不错,但需要更多的积累和沉淀。

晚课结束,学生们陆续离开。苏明远收拾着书卷,心情复杂。今天的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古代学术环境的特点——严格的等级秩序,对经典的绝对尊崇,以及对创新的谨慎态度。

苏明远。李文走到他面前,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微笑,今日初来便有如此,想必是胸有成竹了。

不敢,还请师兄多多指教。苏明远谦逊回应。

指教倒不必,只是...李文压低声音,书院虽是学习之地,但也有其规矩。新人当知进退,莫要太过张扬。

说完,他转身离去,留下苏明远独自沉思。

夜色深沉,苏明远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今天的书院初体验让他收获颇丰,但也让他深深感受到了古代学术环境的约束性。他开始明白,想要在这个时代获得成功,不仅需要学识,更需要智慧——知道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妥协。

更让他担忧的是,他发现自己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说话的方式和思考的习惯。为了融入这个环境,他必须学会用古代的话语体系来表达思想,但这种改变会不会让他逐渐失去现代人的独立精神呢?

抬头望着满天繁星,苏明远深深叹了一口气。科举之路才刚刚开始,但他已经感受到了其中的重重压力。明天,又将是新的挑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