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知不可忽骤得 > 第87章 先生赐名

知不可忽骤得 第87章 先生赐名

作者:信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5:57:32

县试放榜后的第三日,苏明远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踏进了城东那座深宅大院。这里是退休翰林周敬之的府邸,青砖黛瓦,古朴雅致,门前种着两株古槐,枝叶繁茂如盖,透着一种超然物外的清雅气息。

府中的仆人引着他穿过回廊,来到后院的书房。那是一间三开间的房屋,屋内书香盈室,四壁皆书,从地面直堆到屋梁。正中悬挂着一幅墨竹图,笔法苍劲,意境深远。一位须发花白的老者正端坐在书案后,神情专注地批阅着什么文稿。

这便是周敬之——曾经的翰林学士,因直言进谏而被贬回乡的名宿。在县中,他以学识渊博、品格高洁而闻名,无数后进学子以能得其指点为荣。苏明远能有机会拜访,还是托了县令的引荐。

苏生请坐。周敬之抬起头,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人。他的目光如秋水般清澈,却又深邃得仿佛能看透人心最深处的秘密。

苏明远恭敬地行了礼,在指定的位置坐下。房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味,与书卷气息混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庄严又温馨的氛围。这种环境让他想起了那个遥远时空中导师的书房,但这里的一切都更加古朴,更加充满历史的厚重感。

听闻你此次县试文章颇有见地,周敬之缓缓说道,声音温和而威严,不知可否让老夫一观?

苏明远连忙从怀中取出自己的文章副本。这是他特意抄写的,字迹工整,内容完整。将文稿递过去时,他的手微微颤抖——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为一种复杂的期待。在这个时代,能得到像周敬之这样的名宿认可,意味着什么他心中清楚得很。

周敬之接过文稿,戴上老花镜,开始仔细阅读。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表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先是专注,然后是惊讶,最后是深思。偶尔,他会在某个段落停留片刻,似在品味其中的深意。

此文见解独到,论述有力,良久,周敬之放下文稿,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特别是对财政问题的分析,颇有古大家风范。不过...他话锋一转,某些观点虽新颖,但稍显超前,若非此次主考官眼光独到,怕是要被视为离经叛道了。

这番话让苏明远心中一紧。他意识到,自己在文章中融入的现代思想,虽然包装得很巧妙,但仍然被这位老先生敏锐地察觉到了。

先生教诲,学生受益匪浅,苏明远谦恭地说道,只是学生才疏学浅,有些地方确实考虑不周。

周敬之摆摆手,神情变得温和起来:年轻人有独立见解是好事,只是在表达时要更加谨慎。这个时代,容不得太多的标新立异。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深邃地看着苏明远,但也正因为如此,像你这样有思想、有才华的年轻人,才更显珍贵。

这种矛盾的表达让苏明远陷入沉思。周敬之显然认可他的才华,但同时也在提醒他要学会自我约束。这种提醒既是善意的保护,也是某种意义上的驯化——让他学会在既定的框架内思考问题,在安全的范围内表达观点。

老夫观你文章,虽有瑕疵,但总体而言,确是难得的佳作,周敬之继续说道,若你不嫌弃,老夫愿收你为门下学生,悉心指点一二。

这句话如同雷击般震撼着苏明远的心灵。能成为周敬之的学生,意味着他将正式进入这个时代的学术精英圈子,获得更高层次的知识传承和人脉资源。这是许多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机会。

学生愿意!苏明远几乎是脱口而出,然后连忙起身行了拜师礼。

周敬之点点头,神情庄重地接受了这个礼拜。然后他起身,从书架上取下一方精美的砚台,又拿出一张上好的宣纸,开始研墨提笔。

既为师生,老夫当为你取个表字,周敬之一边说着,一边在纸上写下两个字:。

这两个字写得苍劲有力,透着一种深沉的智慧。苏明远凝视着这两个字,心中涌起复杂的情感。在古代,表字是成年男子的重要标识,通常由长辈或师长赐予,具有深刻的寓意。

明者,智慧也;达者,通达也,周敬之解释道,希望你既能明辨是非,又能通达事理,在学问和人生的道路上都能有所成就。

这个表字如同一个符号,标志着苏明远在这个时代身份的进一步确立。他不再只是一个普通的考生,而是有了师承、有了表字的正式读书人。这种身份的转换让他既兴奋又不安——兴奋的是获得了社会认同,不安的是感受到了某种无形的束缚。

多谢先生赐名,苏明远恭敬地说道,学生当谨记先生教诲,不负二字。

周敬之满意地点点头,然后示意苏明远重新坐下。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开始详细地为苏明远分析文章中的优缺点,指出哪些地方表达得当,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你在论述财政问题时,提到了量入为出的观点,这很好,周敬之指着文稿上的某个段落说道,但在具体措施的建议上,你的表达过于直白,缺乏委婉。在这个时代,直言往往招祸,要学会用更加含蓄的方式表达尖锐的观点。

这种指导让苏明远深受启发。他开始理解,在这个时代,智慧不仅在于有独到的见解,更在于能够巧妙地表达这些见解,既不触犯禁忌,又能产生影响。这是一门精深的艺术,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

另外,周敬之继续说道,你在引用典故时虽然精当,但有些地方略显生硬。典故的运用要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观点。

苏明远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表示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受到了一种微妙的变化——他正在学习如何用这个时代的方式思考问题,如何用这个时代的语言表达思想。这种学习不仅是技巧的掌握,更是思维方式的转换。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夕阳的光线透过窗棂洒进书房,为这个充满书香的空间镀上一层金辉。周敬之放下笔,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学生,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今日就到这里吧,他说道,以后每月初一、十五,你可以来此求教。记住,学问之道在于厚积薄发,不可急功近利。

苏明远起身告辞,心中满怀感激。在这短短的几个时辰里,他不仅获得了一位名师的指导,更重要的是,他开始真正理解这个时代学术传统的精髓。

离开周府时,天色已晚,街道上灯火初上。苏明远走在青石板路上,心情复杂得难以言喻。今天的经历标志着他在这个时代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有了师承,有了表字,有了更高的社会地位。

但同时,他也感受到了某种无形的压力。成为周敬之的学生,意味着他必须承担更多的期望和责任。他不仅要在学问上有所成就,更要在品格上无可挑剔。这种期望如同一座山峰,既是他攀登的目标,也是他承受的重负。

回到客栈后,苏明远在房中铺开纸张,准备写下今日的感想。但当笔尖触及纸面时,他却不知该如何下笔。今天发生的一切如此重要,以至于任何文字都显得苍白无力。

最终,他只是简单地写道:今日拜师周先生,蒙赐表字。师恩如山,当图报之。

写完这短短的几行字,苏明远放下笔,凝视着纸上的文字。这两个字如同两面镜子,映照着他复杂的内心世界。明,是智慧,是理性,是那个来自现代的灵魂所代表的启蒙精神;达,是通达,是圆融,是在这个时代生存所必需的处世智慧。

这两个字的结合,象征着他必须在两种价值观念之间寻找平衡。他既要保持现代人的理性和批判精神,又要学会古代士人的处世之道。这种平衡是微妙的,也是危险的——稍有不慎,就可能彻底失去自我。

夜深了,客栈中其他客人都已休息。苏明远独自坐在房中,思考着自己的未来。成为周敬之的学生,为他打开了通往更高层次的大门。但这扇门的背后,等待他的是什么?是更大的成功,还是更深的迷失?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至少现在没有。他只能带着这种不确定性继续前行,在适应中保持警醒,在融入中保持独立。这将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但也是他在这个时代唯一的选择。

窗外传来夜更的声音,悠远而空灵。在这种声音的陪伴下,苏明远——不,现在应该叫他苏明达了——慢慢进入了梦乡。在梦中,他看到了两个世界的交汇——现代的理性与古代的智慧,个人的追求与时代的要求,都在这个名为的新身份中得到了微妙的统一。

但这种统一是脆弱的,也是临时的。在未来的道路上,他还将面临更多的选择和挑战。而每一次选择,都将进一步塑造他的身份,决定他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

此刻的他还不知道,这个的表字将如何深刻地影响他的人生轨迹,也不知道在师门的影响下,他将如何一步步地远离那个最初的自我,走向一个全新的、既熟悉又陌生的身份认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