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知不可忽骤得 > 第83章 夜宿号舍

知不可忽骤得 第83章 夜宿号舍

作者:信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5:57:32

夕阳西沉,贡院内的光线逐渐暗淡下来。苏明远坐在那张简陋的木椅上,感受着第一场考试结束后的空虚与疲惫。号舍中的空气因为一整日的闭塞而变得沉闷,墙壁上那些前人留下的字迹在昏暗中显得更加模糊,仿佛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呓语。

胥吏分发晚饭的声音在院中回响——粗糙的瓦罐碰撞声,稀薄的粥汤泼洒声,以及考生们压抑的咳嗽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这座庞大考场特有的黄昏交响曲。

天字三十七号,用饭。

一名胥吏推开门,递进一个陶碗和一双竹筷。碗中盛着稀薄的米粥,上面漂浮着几片萝卜叶子,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霉味。这就是贡院提供的晚餐,简陋得令人心酸,却是这三天内唯一的食物来源。

苏明远接过碗筷,心中涌起一种复杂的感受。在那个遥远的现代,他从未体验过如此简陋的饮食条件。但现在,这碗稀粥却是他在这个陌生时空中获得的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认可——他已经是这场考试的正式参与者,是这个庞大制度机器中的一个齿轮。

粥很稀,几乎尝不出米的味道,但苏明远还是慢慢地将它喝完。在这种环境中,身体的需要远比味觉的享受重要。他需要保持体力,应对接下来两天的考验。

用餐结束后,号舍重新陷入寂静。苏明远拿出准备好的蜡烛,准备在夜间继续复习。但刚刚点燃,隔壁就传来轻微的敲击声——有人在敲墙壁。

兄台,可是初次应试?墙壁另一侧传来压低的声音。

苏明远犹豫了一下,轻声回应:正是。兄台呢?

已是第三次了,那声音中带着一丝苦涩,每次都觉得有所进步,但总是差那么一点。这次...希望能有好运气吧。

这种跨越墙壁的对话让苏明远感到一种奇特的亲近感。在这个狭小封闭的空间中,考生们虽然被物理隔离,但精神上却因为共同的命运而紧密相连。

兄台今日发挥如何?苏明远问道。

还算顺利,只是...那人停顿了一下,只是总觉得自己的见解太过平常,难以出众。不知兄台可有什么妙策?

这个问题触动了苏明远心中的某根弦。在今天的答题过程中,他确实尝试了一些创新的表达,但这种创新是否会被考官接受,他心中也没有把握。

愚以为,苏明远谨慎地说道,文章之妙,在于既要有所见解,又不可过于标新立异。圣人之言如山如海,我等只需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滴水,那一粒沙即可。

这番话说得模糊而安全,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又不会暴露具体的答题策略。在这种环境中,考生之间既是同病相怜的难友,也是争夺名额的对手。

兄台所言甚是,隔壁传来赞同的声音,只是这个字,最是难把握。太过保守,则如众人皆醉我独醒般显得突兀;太过创新,则可能被视为离经叛道。

这种微妙的心理状态,正是科举制度下考生们共同面临的困境。他们必须在创新与保守之间找到一个精确的平衡点,既要展现自己的才华,又不能触犯任何可能的禁忌。

夜色渐深,贡院中的声音逐渐减少。苏明远在昏暗的烛光下翻阅着明日要考的策论内容,但思绪却不断地飘向别处。

今天的八股文写作让他意识到一个深刻的问题:当他学会用古代的语言表达现代的思想时,这些思想本身是否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语言不仅是表达的工具,更是思维的载体。当他习惯了用传统的语汇思考问题时,是否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传统的思维模式?

这种担忧让他有些不安。在那个遥远的现代,他习惯了独立思考,习惯了批判质疑。但在这里,成功的关键似乎在于理解和服从,在于在既定的框架内寻找表达的空间。

号舍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一更天了。按照规定,考生们应该熄灯休息,为明天的考试养精蓄锐。苏明远吹灭蜡烛,在黑暗中摸索着爬上那块充当床铺的木板。

木板很硬,被褥很薄,躺在上面极不舒服。苏明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在绝对的黑暗中,各种声音变得格外清晰——有人在轻声背诵经文,有人在频繁地翻身,还有人在压抑地抽泣。

那微弱的抽泣声特别刺人心弦,仿佛是来自灵魂深处的呼唤。苏明远想象着那个在黑暗中哭泣的考生——或许是一个屡试不第的中年人,或许是一个初次离家的少年,也或许是一个承载着全家希望的寒门子弟。无论是谁,在这个夜晚,在这个狭小的号舍中,他们都面临着同样的压力和恐惧。

这种共同的命运让苏明远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他不再是一个孤独的时空穿越者,而是这个庞大考试群体中的一员。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希望与绝望,都与他紧密相连。

但这种归属感的代价是什么?当他开始认同这个群体的价值观时,是否也在逐渐失去自己原有的身份?当他接受了科举制度的合理性时,是否也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对这个制度的批判立场?

这些问题在黑暗中回响着,如同夜风中的低语,模糊而深邃。苏明远闭上眼睛,试图让自己进入睡眠状态,但内心的矛盾却让他越来越清醒。

二更天的梆子声响起,号舍中的动静逐渐减少。大部分考生都已经睡去,只有少数人还在做着最后的准备。苏明远听到有人在轻声祈祷,祈求神明保佑,祈求文章能够得到考官的青睐。

在那个遥远的现代,他从不相信这些超自然的力量。但在这里,在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他开始理解为什么人们需要信仰的支撑。面对命运的变幻莫测,个人的力量显得如此渺小,如此无助。

三更时分,贡院终于完全安静下来。苏明远躺在硬邦邦的木板上,凝视着看不见的天花板。在绝对的黑暗中,时间似乎失去了意义,空间也变得模糊不清。他仿佛漂浮在一个虚无的世界中,既不属于现代,也不完全属于古代。

这种身份的模糊感让他既恐惧又解脱。恐惧的是,他担心自己会在这种模糊中迷失方向,失去原有的自我。解脱的是,他不再需要背负那些来自另一个时空的负担,可以以一个全新的身份重新开始。

但重新开始意味着什么?当他完全融入这个时代时,那个来自现代的灵魂将会去向何方?这些记忆,这些经历,这些在另一个时空中形成的价值观念,都将如何安放?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或许永远不会有答案。在这个特殊的夜晚,在这个狭小的号舍中,苏明远只能选择接受这种不确定性,接受这种身份的流动性。

四更天,他终于迷迷糊糊地睡去。在梦中,他看到了两个世界的重叠——现代的图书馆与古代的贡院,电脑屏幕与烛火光影,学术论文与八股文章。两个时空在梦境中交融着,分离着,最终模糊成一片混沌的光影。

梦中有一个声音在轻声呼唤,但他听不清那是谁的声音,也不知道那声音来自何方。或许那是他的另一个自我在召唤,或许那是这个时代在向他招手,也或许那只是内心深处对未知命运的某种回应。

五更天的梆子声将他从梦中唤醒。天色仍然昏暗,但号舍中已经有了轻微的动静。新的一天即将开始,新的考验即将到来。

苏明远从木板上坐起,感受着身体的酸痛和精神的疲惫。昨夜的思考没有给他任何确定的答案,但却让他对自己的处境有了更深的认识。他正在经历一个身份转换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痛苦的,也是必要的。

在这个过程中,他需要学会接受矛盾,接受不确定性,接受那种介于两个世界之间的模糊状态。这或许就是真正的成长——不是简单的适应环境,而是在适应中保持自我反思,在融入中保持独立思考。

号舍外传来胥吏的脚步声,第二天的考试即将开始。苏明远深呼吸了几次,开始整理自己的文具。无论内心有多少困惑,无论身份有多少模糊,他都必须面对眼前的现实,完成这场决定命运的考试。

在收拾东西的过程中,他的手指触碰到昨天写好的试卷。那些工整的字迹在晨光中显得陌生而熟悉,既是他的作品,又仿佛来自另一个人的手笔。这种感觉让他意识到,昨天的他与今天的他之间,已经发生了某种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就像河流终将汇入大海一样,个体最终都会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关键不是如何抗拒这种变化,而是如何在变化中保持某种核心的东西,某种属于自己的独特性。

晨光透过号舍的小窗洒进来,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苏明远准备好了面对这一切,准备好了在这个陌生而熟悉的世界中继续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