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知不可忽骤得 > 第79章 贡院探幽

知不可忽骤得 第79章 贡院探幽

作者:信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5:57:32

晨雾初散,苏明远便出了客栈门,向着县贡院的方向走去。昨夜的思虑让他几乎彻夜未眠,但清晨的凉风却让他精神为之一振。他知道,要想在即将到来的县试中取得成功,必须先对考场有所了解。

县贡院坐落在县城的东南角,远远望去,高墙耸立,门第森严。苏明远放慢脚步,仔细观察着这座决定无数读书人命运的建筑。

高墙用青砖砌成,约有三丈余高,墙头布满了锋利的瓦当,显然是为了防止作弊者翻墙而设。墙外种植着几株古槐,枝叶繁茂,为这座肃穆的建筑增添了几分生机。大门紧闭,门前站着两名衙役,神情严肃,目光如炬。

小郎君,可是来看贡院的?

一个苍老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苏明远回头,只见一位头发花白、衣着朴素的老者正朝他走来。老者手中拿着一把扫帚,显然是附近的清洁工。

正是。苏明远拱手施礼,在下苏明远,初来县城,想先了解一下考场情形。

老者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老朽刘禄,在这贡院当过十几年的差,对里面的情况倒是颇为熟悉。他放下扫帚,向苏明远招手,来,我给你说说这贡院的规矩。

苏明远心中一喜,连忙走到老者身边。

这贡院啊,刘禄指着高墙说道,建于太祖开宝年间,至今已有数十年历史。墙高三丈二尺,厚一尺八寸,坚固得很。里面共有号舍三百间,每间只容一人,桌椅板凳俱全,但都是最简陋的。

苏明远听着,心中暗自盘算。三百间号舍,意味着每次县试最多容纳三百名考生。以这个县的规模来看,能有资格参加县试的读书人应该不会太多,但竞争依然激烈。

刘老,敢问这号舍内部是什么样子?苏明远好奇地问道。

刘禄摸了摸胡须,眼中露出回忆的神色:号舍啊,长不过八尺,宽不过六尺,高约一丈。里面摆着一张简陋的桌案,一张木椅,墙上钉着一块木板当床铺。考试期间,考生就在这方寸之地里答题、休息、用餐,三天不得出门。

三天!苏明远心中一惊。他虽然知道古代科举考试时间较长,但亲耳听到时仍觉震撼。在那个狭小的空间里待上三天,对考生的身体和精神都是极大的考验。

更要紧的是,刘禄压低声音,神情变得严肃,贡院的规矩极严。考生入场前要接受搜身,身上不能携带任何书籍、纸张,连砚台都要用贡院提供的。每个号舍都有编号,考生按号就座,不得擅自走动。

苏明远点头,这些规定都在他的预料之中。但刘禄接下来的话却让他有些意外。

最要紧的是心态,老者语重心长地说,老朽见过太多聪明才智的读书人,一进贡院就乱了方寸。有的因为环境简陋而心浮气躁,有的因为时间紧迫而手忙脚乱,还有的因为压力过大而思维混乱。真正能在这种环境下保持冷静的,才是能中举的料。

这番话让苏明远若有所思。在现代,他参加过各种考试,但都不曾有过如此严苛的环境和如此长的时间。这确实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

刘老说得极是,苏明远诚恳地说,敢问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刘禄看了看四周,确认没有其他人在场,才又压低声音说:还有一件事,考生们都不愿提及,但确实存在——就是号舍里的卫生问题。三天时间,吃喝拉撒都在那方寸之地,加上几百人聚在一起,气味可想而知。有些体弱的考生,第一天就被熏得受不了,哪还有心思答题?

苏明远暗自记下这个细节。看来参加科举考试,不仅要有学问,还要有强健的体魄和坚韧的意志。

正说话间,贡院大门忽然打开,走出几个身穿官服的人。刘禄连忙停止说话,拿起扫帚装作清扫的样子。

苏明远仔细观察着这些官员,想从他们的神态中窥探出一些关于考试的信息。为首的是一位中年文官,神情严肃,步履稳健,身后跟着几名书吏。

那位是县令大人,刘禄小声说道,每次大考前都要来贡院视察,确保一切准备妥当。跟在后面的是主簿、县尉等官员,还有负责考务的胥吏。

苏明远看着这些决定自己命运的人,心中五味杂陈。在那个遥远的现代,考试的监督者只是普通的老师或监考员。但在这里,考试的组织者都是有实权的地方官员,这让整个考试过程都染上了浓重的政治色彩。

官员们检查完毕,重新锁上贡院大门,然后上马离去。刘禄这才松了一口气,继续与苏明远交谈。

小郎君,你可知这县试的内容?刘禄问道。

苏明远摇摇头。虽然他对科举制度有所了解,但具体的考试内容却不甚清楚。

县试主要考三场,刘禄如数家珍地说道,第一场考经义,就是对四书五经中某些章句的阐释;第二场考策论,要求考生针对时政提出自己的见解;第三场考诗赋,既要有文采,又要合乎格律。

这个安排让苏明远有些意外。他原以为县试的内容会比较简单,没想到已经涵盖了经学、政论、文学三个方面。这确实需要全面的学识和素养。

那阅卷的标准呢?苏明远追问道。

刘禄沉吟片刻,说:这就复杂了。名义上是按文章优劣评定高下,但实际上...他欲言又止。

实际上如何?苏明远追问。

实际上,考官的喜好、政治倾向,甚至心情好坏,都可能影响评判结果。刘禄叹了一口气,老朽见过文章写得极好却落第的,也见过平平之作却高中的。这其中的门道,不是一时半刻能说清楚的。

这番话让苏明远的心情沉重起来。看来科举考试不仅是学识的较量,更是复杂人情世故的体现。他那套现代的学术思维,能否适应这种环境,还真是个未知数。

不过,刘禄话锋一转,话说回来,真正有才学的人,总是能脱颖而出的。那些投机取巧的手段,或许能让人一时得意,但长远来看,还是真才实学更重要。

苏明远点点头,这番话多少给了他一些安慰。

时间不知不觉已到晌午,刘禄要回去用饭,临别前又叮嘱了苏明远几句:小郎君,考试在即,万万不可心急。这几天好好复习,保持好身体,到时候自然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告别了刘禄,苏明远独自在贡院外徘徊了一会儿。他试图透过那高墙,想象着墙内的景象——数百间简陋的号舍,数百名怀着不同心思的考生,以及决定他们命运的那几张试卷。

一阵风吹过,墙头的槐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无数读书人的悲欢离合。苏明远闭上眼睛,让这种声音缓缓渗透进心灵深处。

在那个遥远的现代,他也曾面对过各种考试的压力,但从未有过如此深刻的感受。这里的考试不仅关乎个人的前程,更关乎家族的荣辱、社会的地位,甚至整个人生的走向。

我能行的,他在心中对自己说,我有着比这个时代任何人都要丰富的知识储备,只要能够巧妙地运用,一定能够成功。

但随即,他又想起了刘禄的话——考官的喜好、政治倾向,都可能影响评判结果。这意味着,仅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能够揣摩考官的心思,迎合他们的期待。

这种想法让他有些不安。在现代,他习惯了独立思考、自由表达,从不需要考虑取悦任何人。但在这里,似乎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学会在合适的时候说合适的话。

这就是融入,他轻声自语,学会按照这个时代的规则生存。

回到客栈时,苏明远的心情颇为复杂。他在房中坐下,拿起笔准备记录今日的见闻,但笔尖在纸上停留了许久,却不知该如何下笔。

最终,他写下了这样几行字:

今日探访贡院,见识了科举考试的严苛。高墙深院,森严规制,确非寻常考试可比。考生需在狭小号舍中待三日,环境恶劣,压力巨大。更要紧的是,评判标准并非完全客观,人情世故亦有影响。当谨慎应对,既要展现才学,又要投合时宜。

写完这段话,苏明远停下笔,凝视着纸上的文字。这些话语虽然平实,但其中蕴含的意味却让他有些不安。

什么时候开始,他学会了用投合时宜这样的词汇?什么时候开始,他接受了考试中人情世故的影响?

这些变化是如此细微,以至于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就像温水煮青蛙一般,他正在不知不觉中适应着这个时代的规则,接受着这个时代的价值观。

夜色渐深,客栈中其他考生的读书声依然不绝于耳。苏明远合上日记,吹灭油灯,在黑暗中思考着即将到来的挑战。

贡院的高墙仿佛还矗立在他的眼前,那些严苛的规制、复杂的人情世故,都在提醒他:这里不是现代,这里有着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

要想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要想通过科举改变命运,他必须学会按照这些规则行事。即使这意味着要暂时收起那些现代的理念,即使这意味着要做一些他曾经不屑一顾的事情。

这只是暂时的,他在心中告诉自己,等我有了地位和权力,就能够按照自己的理念行事了。

但这种安慰却显得有些苍白。在那个遥远的现代,有多少人也是抱着同样的想法,最终却在妥协中迷失了自己?

这个问题在黑暗中轻轻响起,如同夜风中的一声轻叹,久久不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