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知不可忽骤得 > 第3章 前身之谜

知不可忽骤得 第3章 前身之谜

作者:信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5:57:32

晨曦微露,鸡鸣断续。苏明远倚窗而立,凝望着这个陌生而古老的世界。远处,炊烟袅袅,青山如黛,几户农舍散落其间,宛如一幅水墨长卷徐徐展开。

建隆二年,北宋初年......他低声呢喃,仍不敢相信自己已跨越千年时空。昨夜辗转难眠,今晨醒来,依旧身处这间简陋的木屋,不是梦境,而是无可辩驳的现实。

王婆已在院中忙碌,捣米舂麦之声清脆悦耳。苏明远整理思绪,决定从她处探寻更多关于的信息,以便在这陌生时空立足。

待他洗漱完毕,刚踏出内室,便见王婆端着一碗热腾腾的粥迎面而来。

苏郎今早气色好了许多。王婆慈祥地笑道,将粥碗递给他,趁热喝了吧,是小米熬的,最养人。

苏明远双手接过,躬身道:有劳王婆费心。声音刻意放得柔和,语调也模仿着前日听到的古人腔调。

他在院中简陋的木桌旁坐下,小心翼翼地品尝着粥的滋味。粥质浓稠,略带谷物的甘甜,与现代速食的味道截然不同,却有一种朴实的美味。王婆在一旁忙碌着,不时关切地看他一眼。

待粥将尽,苏明远放下碗,状若无意地问道:王婆,我昨夜思来想去,许多事仍记不清。能否请您与我说说......他停顿片刻,寻找合适的措辞,说说我的来历?

哎哟,王婆惊讶地看着他,这病竟连自家身世都忘了?她叹了口气,在苏明远对面坐下,也罢,老身与你详说一番,或许能唤起你的记忆。

王婆絮絮道来,苏明远专心聆听,将每一个细节都烙印在心。原来,前身苏载,乃是本村秀才之子。其父苏德明曾应举不第,归乡后设帐授徒。十六年前,一场瘟疫夺去了苏载父母的生命,年仅六岁的苏载成了孤儿,由祖父抚养。祖父亦于三年前仙逝,此后苏载独居,靠在村中私塾教书为生。

你自幼聪慧,七岁能诵《论语》,十二岁便能作诗填词。王婆眼中闪着赞赏的光芒,村里人都说,你若能应举,必定高中。只可惜家境贫寒,又无长辈提携......

那我......苏明远谨慎地组织语言,可曾参加过科考?

尚未。王婆摇头,你本欲去年赴县试,却因病未能成行。今年方痊愈,又为教书劳累过度。你常言待积攒些银两,明年必定一试。

苏明远若有所思。科举,这个他研究多年的古代选官制度,如今竟成了的人生大事。前身苏载,与他同为文学痴狂之人,却生不逢时,命途多舛。

王婆,私塾可在何处?有多少学生?他又问。

王婆见他问得仔细,心中稍安:在村东头的老槐树旁,本是你祖父的宅子,后半间辟为私塾。学生不过七八人,都是村中或邻村的孩子,年纪小的六七岁,大的不过十二三岁。

苏明远暗自盘算,教授这个年龄段的孩童,应是识字、读经阶段,自己虽无教学经验,但以现代人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应能应付。这或许是他在古代谋生的最佳选择。

苏郎,你这病后......王婆迟疑片刻,终于问出心中疑惑,怎地说话行事都与往日不同?

苏明远心头一紧,忙解释道:大病初愈,心神恍惚,言行或有不妥之处,还望王婆见谅。

王婆似信非信地点点头:也罢,养好身子要紧。只是那些孩子已盼了你三日,明日可要去上课了?

明日便去。苏明远沉思片刻,决定尽快接手前身的教学工作,一来可维持生计,二来可借此融入这个时代,劳烦王婆告知学生家长,就说我已好转,明日复课。

这就去。王婆欣然应允,起身离去前又叮嘱道,你且在家休养,莫要乱走。

待王婆身影消失在门外,苏明远长舒一口气,如释重负。他站起身,决定详细探索这个,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前身的生活。

屋舍不大,除卧室外,另有厨房和书房。厨房简陋至极,一口土灶,几件粗陶餐具,无油无盐,可见前身生活之清苦。书房虽小,却收拾得井井有条,一张矮几,一方砚台,几卷书简整齐排列。苏明远逐一翻阅,发现多为四书五经及历代诗文集,其中不乏前身批注,字迹秀美,见解独到,与现代学术观点颇有契合之处。

苏载啊苏载,你我隔空相遇,竟有如此默契。苏明远喃喃自语,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情感连接,仿佛与千年前的这位书生冥冥中早有羁绊。

案头摊开的一卷手稿引起了他的注意。拾起细看,竟是前身所作的诗词,题为《夜读有感》:

残烛昏黄映案几,

虫鸣惊断夜将半。

举头明月照青衫,

低眉破卷思无限。

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斯人虽逝心犹在,

愿继明灯照后生。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明远惊得几乎跳起。这不正是他在清华图书馆中读到的,引发穿越的那句诗吗?难道......难道这不是巧合,而是某种冥冥中的因果牵引?

思绪万千,苏明远在书案前久坐不动。窗外阳光渐盛,清晨的薄雾已然散去,远处传来农人的呼喝声。这突如其来的穿越,是否正是为了完成前身未竟的心愿?这首诗,是否正是跨越时空的呼唤?

知不可乎骤得......他反复吟诵这句诗,感受着其中的悲壮与坚定。知识与智慧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积淀与生命体验。而托遗响于悲风,是否意味着前身已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却希望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传递给能够理解的后人?

苏明远凝视着窗外,一枝梅花倚窗而立,虽是初秋,却有几朵迎寒绽放的早梅,白中透红,傲然挺立。恰如前身的精神,虽命运多舛,却不失文人的傲骨与坚持。

也许这是一种责任,他自语道,现代知识分子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既然命运让我来到这里,或许就是要我替你完成那未竟之志。

他小心地折起诗稿,放入怀中。此时,一阵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开门见是一位十一二岁的少年,身着青布短衫,手捧书卷,行礼道:先生安好!闻听先生病愈,学生特来问安。

苏明远一时不知如何应对,只得含糊道:多谢关心,明日便回塾授课。

少年面露喜色:太好了!这几日塾中无人,大家都念着先生。顿了顿,又小声道:我有一个字帖的问题,不知能否请教?

苏明远微笑颔首:进来说话。

少年随他入内,展开字帖,指着一个字形问道:敬字正确写法如何?我左右结构总写不好。

看好了。苏明远拿起毛笔,沾墨后在纸上挥毫。虽然他在现代从未习过书法,但前身的身体似乎保留了肌肉记忆,笔走龙蛇,一个字清秀工整地呈现在纸上。

原来如此!少年恍然大悟,是我横画长短不当。

送走欣喜的学生,苏明远望着自己写下的字,陷入沉思。这具身体仿佛保留了某些前身的技艺和习惯,或许可以帮助他更快地适应这个时代。而那些前来问候的学生,他们纯真的眼神和对知识的渴望,让苏明远感到一丝温暖与责任感。

午后,阳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苏明远取出前身的衣物一一查看,以便明日授课时着装得体。一件青布长衫,一条素色束带,虽质地粗糙,却是读书人的标配。试穿时略显宽大,想必前身身材更为清瘦。

他在铜镜前反复练习古人的言行举止,从坐姿到行礼,从问候语到常用词汇,无不用心揣摩。他知道,若想在这个时代生存,首先要学会像一个真正的宋代人一样生活。

装也要装像一点,他自嘲道,好在研究宋代这么多年,对这个时代并非一无所知。

傍晚,王婆带来了简单的晚膳——一碗菜粥,一碟咸菜。看着这寒素的食物,苏明远忽然怀念起现代丰富的美食,但他未表露分毫,感激地接过,细嚼慢咽。

苏郎似乎胃口好了,这是好事。王婆欣慰地说,对了,方才去了私塾,收拾了一番。明日你去上课,一切已妥当。

多谢王婆。苏明远真诚道谢,知道在这个陌生世界,王婆是他最重要的引路人和依靠。

用罢晚膳,苏明远坐在院中小凳上,仰望星空。没有光污染的古代夜空,繁星如海,璀璨夺目,银河横贯天际,美得令人窒息。

如此美景,竟从未在现代见过。他感叹道,心中涌起一种复杂的情感。穿越的震惊与不安依然存在,但某种微妙的平静也开始在心中生根。

夜深人静,月上中天。苏明远回到书房,取出前身遗留的笔墨纸砚,试着写下自己的心绪。毛笔在手,竟有种莫名的熟悉感,笔走龙蛇,一首短诗跃然纸上:

异世灵魂寄他身,

千年往事今重温。

既来之则安之矣,

且看明朝塾中行。

诗作粗浅,但足以记录此刻的心情。他将诗稿小心收好,吹灭油灯,躺在简陋的木榻上。明天,他将以苏载的身份,踏入这个时代真实的生活。

前身之谜虽已初步解开,但更多的谜团仍在前方等待揭晓。穿越的原因、回去的可能、在这个时代的使命......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时间来寻找答案。

苏明远闭上眼,听着窗外虫鸣,和远处传来的断续更鼓声。千年时光的重量压在胸口,却奇异地带来了一丝安宁。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这句诗在他心中回荡,如同一盏穿越时空的明灯,指引着他在这陌生而古老的世界中寻找方向。

夜风拂过窗棂,带来一丝秋天的凉意。远处,几声犬吠打破了夜的寂静,随即又归于平静。北宋建隆二年的夜,就这样静静流淌,包容着这个从未来而来的灵魂,任他在梦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