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知不可忽骤得 > 第4章 陋室藏书

知不可忽骤得 第4章 陋室藏书

作者:信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5:57:32

晨光微熹,窗棂间漏进几缕金线,为苏明远简陋的木榻镀上一层浅淡的光晕。他早已醒来,却久久未起,任思绪在古今之间游弋。昨日与王婆的交谈,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窥探前身生活的窗口,却也留下更多待解的迷团。

苏载,字明志。他轻声念着,这名字已与他融为一体,却又恍如隔世,你究竟是怎样的人?又为何能与我产生跨越时空的联系?

起身后,他依照前日摸索出的步骤,用陶罐中的凉水匆匆洗漱。现代人习惯的热水澡、电动牙刷、剃须刀,此刻皆成奢望。苏明远苦笑着用粗布巾擦干脸上的水珠,心想自己这之旅,恐怕大半时间要用于适应这些最基本的生活方式。

着装时又是一番手忙脚乱。前身的衣物不多,但层次繁复,中衣、外衫、束带、襕衫,每件都有特定的穿戴顺序和方式。他凭记忆中对宋代服饰的研究,勉强将自己打理得像个读书人的模样,却总觉得哪里不妥。

哎,果然知易行难。他对着铜镜自嘲道,研究了那么多年宋代文化,真正要穿戴时才发现,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差了十万八千里。

吃过王婆送来的简朴早饭——一碗粥,两个饼子,苏明远决定利用出门授课前的时间,更详细地探索这个家,尤其是书房,他深知对一个古代读书人而言,藏书往往最能反映其人生轨迹和内心世界。

书房不大,约莫两丈见方,一张书案,一张矮榻,墙边一个简易书架,上面整齐排列着各式书卷。陋室之中,唯有这方天地收拾得一尘不染,可见前身对读书之事的珍视。

苏明远轻手轻脚走近书架,仿佛踏入某种神圣领域。书架上的书籍不多,约莫数十卷,多为线装书和竹简,排列有序。他小心翻阅,发现以四书五经为主,还有《文选》《诗经》等经典,以及几卷历代诗文选集。大多数书上都有密密麻麻的批注,字迹清秀却有力,想必是前身研读时所留。

原来如此,苏明远细读着批注,不时点头,你也是个爱钻研的人,而且见解独到。这些批注若放在现代,完全可以整理成一部有价值的学术着作。

忽然,他在书架深处发现几卷特别的书简,用红绳细心扎好,似乎是前身最为珍视的藏书。小心取出,展开一看,竟是手抄的《宋史》前几卷。

有意思,苏明远惊讶道,此时正值北宋初年,哪来的《宋史》?

细看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不是后世的正史,而是前身自己编纂的当朝大事记,记录从太祖赵匡胤建国以来的重要事件、政令变革和重要人物,甚至对某些政策有简短而深刻的评论。

你这是要自己修史啊,苏明远不禁莞尔,却又心生敬意,穷乡僻壤一介书生,却有如此家国情怀,实在难得。

另一卷竹简上记录的则是科举考试的内容和经验,密密麻麻写满各种考试科目、题型解析、答题技巧,甚至历年考题。前身苏载虽未亲身参加科考,却已做了充分准备,可见其求学之志何等坚定。

看来前身也是个考研狂人苏明远自嘲道,咱们倒是挺像的。

最令他惊喜的是发现一卷诗词集,题为《载志集》,想必是前身自己的创作结集。他爱不释手地翻阅,发现多为抒发志向和感慨时事之作,风格清新隽永,又不失沉郁顿挫之感,虽不似大家之作,却也颇有才情。

其中一首《夜读怀远》尤其引人注目:

寒窗夜读灯花落,

万籁俱寂唯虫鸣。

千古圣贤皆我友,

一轮明月照穷经。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又是这句...苏明远感到一阵心悸,这已是第二次在前身作品中看到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这句诗。而更令他惊讶的是,前半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赫然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这位生活在北宋的青年,竟与他一样喜欢引用古人诗句,且同样对屈原推崇备至。

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让苏明远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亲切与悲凉。他似乎在前身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样热爱文学,同样怀抱理想,同样不满于现状却又无力改变。

书架底层还有一个小木匣,看上去年代久远,却被主人精心保养。苏明远轻轻打开,里面是一些看似杂乱的物品——一枚铜钱,一个小香囊,一片枯叶,一块青玉佩。这些东西看似平常,却必定承载着前身的重要记忆,苏明远不敢多碰,只是默默记在心中,待日后有机会了解其中渊源。

在书案抽屉中,他发现了更多前身的手稿和书信,其中有几封看似是与友人往来的通信,内容多关于时局与学问。通过这些只言片语,苏明远逐渐拼凑出前身的社交圈——几位同样热爱读书的乡邻,一位在县城任职的远亲,以及一名曾在京城任官、现已致仕归乡的老者。

人脉不广,但都颇有分量,苏明远思忖道,若能妥善利用这些关系,或许对未来科考之路大有助益。他不经意间用了英文,随即苦笑摇头,意识到这种语言混搭在此时此地有多么格格不入。

窗外,阳光渐盛,已近辰时。再过片刻便要前往私塾授课,苏明远只好暂时放下探索的念头。他挑选了前身批注最多的《论语》和《孟子》带上,以备授课之需。

临出门前,他又在书架上发现一卷薄薄的册子,无题,翻开一看,原来是前身记录的各种日常生活备忘——柴米油盐价格,农时节气,乡里风俗,甚至各种生活小技巧。苏明远如获至宝,小心收入怀中,这对初来乍到的他而言,简直是适应古代生活的完美指南。

踏出门槛,清晨的阳光温柔地洒在身上,带来久违的暖意。远处,青山如黛,炊烟袅袅,农人已在田间忙碌。一条小径蜿蜒向村东延伸,想必就是通往私塾的路。

深呼吸,迈步走,苏明远自我鼓励道,既来之则安之,漫长的古代生活,从今天开始正式启程。

他抬头望了望天空,一只孤雁正掠过云端,鸣声悠远。这一刻,他忽然想起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或许,前身留下的这些书籍,正是他在这陌生时空中最宝贵的财富和精神依托。

就这样,背着简单的书囊,苏明远迈着稍显生疏的步伐,踏上了通往私塾的小路。陋室虽简,藏书却珍。这短暂的探索,为他打开了了解前身的一扇窗,也为他在这个陌生世界的生存,提供了最初的地图。

秋风拂过,卷起几片落叶,在他脚边盘旋,如同岁月的指引,又如同命运的嘲弄。北宋初年的阳光下,一个来自千年之后的灵魂,正沿着一条不知通往何方的路,向未知的前程走去。

远处,私塾的轮廓渐渐清晰,几个小小的身影已在门前候着,似乎在期待着他们敬爱的先生归来。苏明远不由加快了脚步,一种莫名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在心中悄然生长。

前身的书籍与笔记,如同一座桥梁,不仅连接着他与这个时代,也连接着他与那个从未谋面却命运交织的灵魂。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这句横跨千年的诗句,仿佛成了他穿越时空的灵魂密码,引领他走向一段前所未知的人生旅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