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六零辣妈:重生带娃奔小康 > 第171章 晚秋开始培养接班人,重点培养信任的乡亲

红旗公社的田野间已泛起一层淡淡的金黄。林晚秋站在食品坊新扩建的办公楼窗前,手中捧着一杯温热的红枣茶,目光透过玻璃,落在院中忙碌的工人身上。晨光照在工人们的脸上,映出他们专注而踏实的神情——这些大多是来自附近村庄的乡亲,当初跟着她创业时,大多是连温饱都成问题的困难户,如今不仅能拿到稳定的工资,不少人还盖了新房、买了自行车,日子过得越发红火。

随着订单量的激增,食品坊的生产压力越来越大,虽然新招聘了工人、扩建了车间,但管理和技术层面的人才却日渐紧缺。李秀莲虽然认真负责,却缺乏系统的企业管理知识,遇到复杂的订单分配和客户谈判,常常显得力不从心;而负责生产技术的几个老师傅,虽然经验丰富,却不懂现代化的生产流程优化,导致部分产品的合格率始终难以提升。

“秀莲,你坐。”林晚秋指了指办公桌前的椅子,亲自为李秀莲倒了一杯茶,“最近订单量越来越大,你和工人们都辛苦了。只是咱们不能只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要想把食品坊做得更大、走得更远,就必须培养一批能独当一面的人才。”

李秀莲端着茶杯,眼中闪过一丝疑惑:“林厂长,您的意思是……要从外面招聘大学生来管理吗?可咱们这小地方,怕是很难吸引到有学问的人啊。”

林晚秋笑着摇头,目光再次投向院中忙碌的乡亲:“外面的人才固然好,但未必了解咱们食品坊的情况,也未必能像乡亲们这样真心实意地为食品坊着想。我想,从咱们现有的工人里挑选有潜力、靠得住的人,重点培养他们,让他们成为食品坊的核心骨干——既懂生产,又懂管理,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咱们的人才问题。”

李秀莲眼中一亮,连忙点头:“林厂长,您说得太对了!咱们车间的王建国,不仅干活麻利,还特别爱琢磨,上次您改进烘烤机的温度控制,他看了几遍就学会了,还帮着其他工人一起调试;还有包装组的刘春燕,做事细心,每次打包都能把货物整理得整整齐齐,客户好几次都夸她呢!”

林晚秋心中早已有所考量,李秀莲提到的这两个人,她也印象深刻。王建国今年二十五岁,是隔壁王家村的村民,家里兄弟姐妹多,以前靠在公社打零工勉强糊口,进食品坊后不仅踏实肯干,还肯钻研技术,上次车间的和面机出了故障,维修师傅没到之前,他凭着自己的观察,竟然暂时排除了故障,让生产没有中断;刘春燕则是红旗生产大队的媳妇,丈夫在部队服役,她一个人带着孩子,以前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进食品坊后不仅工作认真,还特别有责任心,包装组的产品从来没有出现过漏装、错装的情况。

“你说的这两个人,我也注意到了。”林晚秋放下茶杯,语气带着几分郑重,“除了他们,还有负责原材料采购的张大叔,他经验丰富,每次都能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好的面粉和芝麻,而且从来没有出过一次差错;还有记账的李会计,虽然年纪大了,但账目记得清清楚楚,一丝不苟。这些人都是咱们食品坊的宝贵财富,也是咱们重点培养的对象。”

李秀莲心中豁然开朗,连忙说道:“林厂长,那咱们具体怎么培养他们啊?是请老师来教他们,还是送他们去县城学习?”

林晚秋微微一笑,从抽屉里取出几本书,分别是《现代企业管理基础》《食品生产技术规范》《市场营销入门》,这些都是她从空间里的技能库中提取出来,打印装订而成的。“这些书是我托朋友从外地买来的,里面有很多实用的知识。咱们可以先从基础教起,每天晚上组织大家在食品坊的会议室学习,我和你轮流给他们讲课,重点讲解生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和客户沟通技巧。另外,我还打算让他们轮岗学习,比如让王建国跟着老师傅学习设备维修和技术改进,让刘春燕跟着你学习订单处理和客户对接,让张大叔带着年轻的采购员熟悉市场,让李会计教年轻人记账和财务知识。这样一来,他们不仅能掌握多方面的技能,还能更好地理解各个岗位的工作,以后管理起来也能更加得心应手。”

李秀莲接过书,翻了几页,眼中满是敬佩:“林厂长,您想得太周到了!有您这样的领导,咱们食品坊肯定能越来越红火!我明天就去通知他们,让他们做好学习的准备!”

当天晚上,食品坊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林晚秋将王建国、刘春燕、张大叔、李会计等八个人召集到一起,宣布了培养计划。当大家听到不仅能学习新知识,还能轮岗锻炼时,都兴奋不已。王建国激动地说:“林厂长,谢谢您给我们这个机会!我以前连初中都没读完,没想到还能有机会学习这么有用的知识,我一定好好学,不辜负您的期望!”

刘春燕也红着眼眶说:“林厂长,您不仅给了我一份稳定的工作,还让我有机会学习新知识,我以后一定更加努力工作,为食品坊多出力!”

林晚秋看着大家真诚的眼神,心中满是感动:“乡亲们,咱们食品坊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大家的努力。我培养你们,不仅是为了食品坊的发展,更是为了让大家能掌握一技之长,以后不管走到哪里,都能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只要你们肯学、肯干,我保证,以后食品坊的管理层,都会从你们中间选拔,你们的工资待遇也会随着能力的提升而提高!”

接下来的日子里,食品坊的学习氛围愈发浓厚。每天晚上,会议室里都坐满了学习的工人,林晚秋和李秀莲轮流讲课,林晚秋主要讲解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知识,她结合食品坊的实际案例,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讲得生动易懂;李秀莲则主要讲解生产流程和订单处理技巧,她凭借自己的实践经验,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王建国学习格外认真,每次上课都坐在第一排,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遇到不懂的问题,总是第一时间向林晚秋请教。有一次,车间的烘烤机温度控制不稳定,导致部分芝麻酥烤得太焦,林晚秋让王建国负责解决这个问题。他连续几天泡在车间里,反复调试温度,查阅资料,还向县城的维修师傅请教,最后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原来是温控器的灵敏度不够,他建议更换新的温控器,并根据不同的产品调整烘烤时间,不仅解决了问题,还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林晚秋看在眼里,心中十分欣慰,当即决定让他负责车间的技术管理工作,月薪也比之前提高了二十元。

刘春燕则在订单处理和客户对接方面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有一次,市区的一家百货商场因为运输问题,收到的枣泥糕包装有些损坏,客户很不满意,要求退货并赔偿损失。刘春燕主动请缨,带着新的枣泥糕前往市区,不仅向客户诚恳地道歉,还详细说明了食品坊的质量控制流程,并承诺以后会加强包装保护,确保类似的问题不再发生。她的真诚和专业打动了客户,不仅没有退货,还增加了订单量。林晚秋得知后,当即让她负责客户关系维护工作,还让她带着几个年轻的工人一起学习如何与客户沟通、处理客户投诉。

张大叔在原材料采购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以前他主要在附近的集市采购原材料,价格和质量都不稳定。林晚秋建议他去县城的批发市场考察,了解市场行情,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张大叔按照林晚秋的建议,不仅找到了几家性价比更高的供应商,还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价格稳定,每年能为食品坊节省近万元的采购成本。林晚秋决定让他负责原材料采购部的管理工作,还给他配备了两名年轻的采购员,让他带着他们熟悉市场,培养新的采购人才。

李会计则将自己多年的记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年轻的会计员。他不仅教他们如何记好每一笔账目,还教他们如何进行成本核算和财务分析,帮助食品坊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利润。在他的指导下,年轻的会计员很快就能独立处理财务工作,食品坊的账目也变得更加规范、清晰。

随着培养计划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乡亲在各自的岗位上展现出了过人的能力,食品坊的管理也变得更加规范、高效。订单处理更加及时,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客户满意度也不断提高。林晚秋看着这一切,心中满是欣慰——她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些乡亲不仅成为了食品坊的核心骨干,还带动了更多的乡亲就业致富,这才是她创办食品坊的初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