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六零辣妈:重生带娃奔小康 > 第118章 作坊推出新品:果脯,销量火爆

秋阳把公社果园的枝桠染得金亮,熟透的苹果像裹了层蜜蜡的红球,沉甸甸地坠在枝头,风一吹便晃出阵阵甜香;山楂树则满枝满桠燃着“小火球”,红得透亮,连叶片都浸着酸意;梨树上的酥梨裹着淡绿的果皮,凑近便能闻见清润的果香。林晚秋踩着果园里松软的泥土,身后跟着沈廷舟,手里提着两个竹筐——今天是来采购做果脯的水果,果园负责人老周早就候在门口,见他们来,忙笑着迎上来:“晚秋同志,可把你们盼来了!今年果子收成好,价格比去年还低两分,你要多少尽管摘!”

林晚秋走到苹果树下,指尖轻轻碰了碰果皮,温热的触感带着果肉的饱满弹性。“周师傅,苹果要五十斤,山楂三十斤,酥梨二十斤,”她转头看向沈廷舟,见他正帮老周搬竹筐,眼神里满是默契,“这些果子都要熟透的,带点小斑点没关系,做果脯更甜。”老周一听乐了:“还是你懂行!熟透的果子糖分足,做出来的果脯不用多放糖,正好现在糖票紧张。”林晚秋心里暗喜——她空间里存着不少白砂糖,不用愁糖的问题,但这话不能明说,老周的话正好帮她圆了过去。

两人忙活了一上午,才把果子装满竹筐。沈廷舟挑着担子,竹筐晃悠悠的,却走得稳当,林晚秋跟在旁边,手里提着一小篮刚摘的山楂,时不时往嘴里放一颗,酸得眯起眼睛,却笑得开心。“以前在现代,做果脯都用进口糖渍,现在用咱们自己种的果子,反而更有味道。”她小声对沈廷舟说,沈廷舟转头看她,阳光落在她脸上,连细绒的汗毛都染上金光,忍不住伸手帮她拂去嘴角的山楂籽:“你做什么都好吃,念安肯定喜欢。”

回到作坊时,乡亲们已经等在门口。王大娘搓着手,看着竹筐里的果子,好奇地问:“晚秋同志,这果子要怎么弄?是做罐头吗?”李婶也凑过来:“去年县城供销社卖过罐头,可贵了,咱们这果子要是能做罐头,肯定好卖。”林晚秋笑着摇头:“不是罐头,是果脯,比罐头耐放,还能当零食吃,也能夹在糕点里做馅料。”说着,她把果子倒进大木盆,拿起一个苹果,用空间里取出来的不锈钢小刀去皮,刀刃锋利,苹果皮像一条完整的红丝带,簌簌落在盆里。

乡亲们看得直稀奇,围着木盆看她处理果子:苹果切成四瓣,挖去果核,切成厚薄均匀的片;山楂用筷子去核,保留完整的果肉;酥梨去皮后切成滚刀块,泡在清水里防止氧化。林晚秋一边切,一边教大家:“苹果片要泡在盐水里,不然会变黑;山楂去核的时候要轻,别把果肉弄碎了。”王大娘学得最快,拿起一个山楂,颤巍巍地用筷子捅去核,笑着说:“这活儿不难,以后我来帮你弄!”

处理好果子,林晚秋把大铁锅架在灶上,倒入适量的白砂糖和清水,开火熬糖。火苗舔着锅底,糖渐渐融化,变成琥珀色的糖浆,甜香慢慢散开,飘出作坊,引得路过的孩子扒着门框往里看。“晚秋婶子,里面做什么呢?好香啊!”隔壁的小石头踮着脚,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铁锅,林晚秋笑着招手:“等会儿做好了,给你尝一块。”小石头高兴得蹦起来,一溜烟跑回家报信去了。

熬到糖浆能拉出细丝,林晚秋把苹果片倒进锅里,小火慢炒。糖浆裹在苹果片上,原本雪白的果肉渐渐染上琥珀色,油亮油亮的。沈廷舟坐在灶边添柴,看着她专注的模样,心里满是踏实——以前她一个人带着念安,连顿饱饭都吃不上,现在她站在作坊里,指挥若定,眼里有光,这才是她该有的样子。“火候够不够?”他轻声问,林晚秋回头笑:“正好,再炒两分钟就能捞出来了。”

捞出来的苹果脯放在竹筛上晾凉,阳光透过竹筛的缝隙洒在果脯上,糖霜慢慢析出,像撒了层碎钻,咬一口,甜而不腻,带着苹果的清香,嚼起来还有点韧劲。念安放学回来,一进门就闻到香味,跑到竹筛边,拿起一块苹果脯塞进嘴里,眼睛瞬间亮了:“娘,太好吃了!比供销社卖的硬糖还甜!”林晚秋摸了摸他的头,递给他一块山楂脯:“尝尝这个,酸中带甜,助消化。”念安咬了一口,酸得皱起眉头,却又忍不住再咬一口,惹得大家都笑了。

接下来几天,作坊里天天飘着果脯的甜香。乡亲们分工合作,有的处理果子,有的熬糖浆,有的晾晒果脯,忙得热火朝天,却个个脸上带着笑。王大娘一边晾梨脯,一边说:“以前哪敢想,咱们也能做出这么金贵的东西!这要是拿到县城去卖,肯定抢着要。”林晚秋听了,心里有了主意——先送些果脯去供销社试卖,看看市场反应。

第二天一早,林晚秋挑着一担果脯,和沈廷舟一起去了县城供销社。王主任看到果脯,先是惊讶,拿起一块苹果脯闻了闻,又尝了尝,眼睛立刻亮了:“晚秋同志,这果脯做得好啊!甜而不腻,还有果子的原味,比上次县城食品厂做的还好吃!”他立刻让人把果脯摆在最显眼的货架上,标上价格:苹果脯八分钱一两,山楂脯七分钱一两,梨脯九分钱一两。

刚开始,还有顾客犹豫,不知道这新奇的果脯好不好吃。一位穿着蓝布褂子的张大姐拿起一块山楂脯,小声问:“这东西酸不酸?我家孩子不爱吃酸的。”林晚秋笑着说:“大姐,你尝尝,这山楂脯是用糖熬过的,酸中带甜,孩子肯定喜欢。”张大姐尝了一口,果然觉得好吃,立刻买了二两:“给孩子当零食,比吃糖健康。”

消息很快传开,供销社里的顾客都围过来买果脯。一位在工厂上班的李师傅一下子买了半斤苹果脯:“我们车间的工友都爱吃零食,这个果脯耐放,带过去给大家分分。”不到一上午,一担果脯就卖空了,还有不少顾客没买到,围着王主任问什么时候再进货。王主任笑着对林晚秋说:“晚秋同志,你赶紧回去多做些果脯,我现在就跟你订两百斤,下周必须送到!”

林晚秋和沈廷舟推着空担子回作坊,一路上,两人脸上都带着笑。沈廷舟握着她的手,语气里满是骄傲:“我就知道你做的果脯肯定受欢迎,没想到这么火爆。”林晚秋心里也很兴奋:“这只是开始,以后咱们还能做更多口味的果脯,比如蜜饯枣、陈皮梅,让大家有更多选择。”

回到作坊,林晚秋立刻组织乡亲们扩大生产。她从空间里取出更多的白砂糖和密封罐,教大家用密封罐保存果脯,延长保质期。乡亲们干劲更足了,每天天不亮就来作坊,直到天黑才回家。念安放学回来,也会帮忙把晾好的果脯装进密封罐,小脸上满是认真:“娘,咱们的果脯卖得这么好,以后是不是能赚很多钱?”林晚秋笑着点头:“是啊,赚了钱,给你买新书包,还给乡亲们发奖金。”

一周后,两百斤果脯准时送到供销社,不到两天就卖空了。王主任又给林晚秋打电话,把订单增加到五百斤,还说要把果脯送到地区供销社去卖。林晚秋算了一笔账,每斤果脯的成本不到三角钱,售价却能卖到八角钱,除去成本和给乡亲们的工钱,每斤能赚四角多,五百斤果脯就能赚两百多块,这比做糕点还赚钱。

就在果脯卖得红火的时候,林晚秋发现,有几个陌生的面孔经常在作坊附近转悠,还向乡亲们打听果脯的做法。沈廷舟也注意到了,提醒她说:“这些人可能是县城其他作坊的,想模仿咱们做果脯。”林晚秋心里早有准备,她知道,好东西总会有人模仿,但她有现代的美食配方和空间技能,别人想模仿也没那么容易。“没关系,”她笑着说,“他们要模仿就让他们模仿,咱们再推出新的配方,让他们跟不上。”

晚上,作坊里的灯还亮着。林晚秋坐在灯下,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上面写着各种果脯的独家配方:蜂蜜苹果脯、甘草山楂脯、桂花梨脯,这些配方都需要特殊的调料和工艺,不是轻易就能模仿的。沈廷舟坐在她身边,看着笔记本上的配方,眼神里满是支持:“这些配方好,既有新意,又能突出咱们果脯的特色,以后别人就算模仿,也做不出咱们的味道。”

念安趴在桌角,已经睡着了,手里还攥着一块没吃完的梨脯。林晚秋轻轻把梨脯从他手里拿出来,盖上薄毯。看着熟睡的儿子和身边的丈夫,还有作坊里堆积如山的密封罐,她心里满是幸福和踏实——她知道,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不断创新,就算有再多的模仿者,他们的作坊也能一直红火下去,朝着“奔小康”的目标稳步前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