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 > 第71章

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 第71章

作者:韬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4:47:31

7

周瑜娓娓道来,不驳陈宫之策,反以其计佐证己谋。

温润如玉,胸襟似海。

这番春风化雨般的劝说,终令孙策眉间阴霾尽散。

“公瑾妙计!”孙策击掌而笑,豁然开朗:“若袁术得胜,我这把刀便无用处,届时莫说霸业,只怕父仇难报。”

“就依公瑾之言,我当上表归顺汉室, 征讨袁术残部,曹操断无拒绝之理。”

“只是,还需有人前往曹操军中劝说才行。”

周瑜见目的达成,从容起身:“伯符,我推荐一人,必能向曹操阐明利害!”

孙策欣喜道:“公瑾快说,是哪位贤才?”

周瑜答道:“此人乃下邳人士,姓鲁名肃,字子敬,性情豪迈,酷爱读书,擅长骑射,更精通谋略,实乃当世奇才!”

孙策笑道:“公瑾身边有此等人才,却迟迟不引荐于我,该罚酒啊!鲁子敬现在何处?”

周瑜浅笑:“伯符要罚酒,我自当领罚。子敬现居居巢,还需伯符亲自前往相邀。”

孙策立即起身:“既是贤士,自当亲往相请。”

周瑜轻抚琴弦,眼中含笑。

“待子敬建功,陈宫之计便不足为虑了。”

“有周公瑾在此,江东六郡八十一州,谁能伤伯符分毫?”

襄阳。

自刘表单骑入荆州,联合蔡、蒯两大士族,已统治荆襄六载。

虽为文弱书生,但刘表身为汉室宗亲、景帝之子鲁恭王后裔,又是名士圈中赫赫有名的之一。

荆州宗贼盘踞,然有蒯越、蒯良出谋划策,加之蔡、蒯两家势力支持。

南郡、江夏郡、章陵郡、襄阳郡相继落入刘表掌控。

此后。

刘表与袁术交恶,出兵夺取原属袁术的南阳郡。

长沙太守张咨见刘表势大,忙于巩固自身势力,遂名义上将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郡归附刘表。

虽去年南阳生变,关中张济诛杀刘表所任南阳太守,但张济急功近利终致身亡。

张绣见张济身亡,采纳贾诩建议,主动为刘表镇守门户。

刘表见有人自愿守门,当即任命张绣为宛城太守。

至此,荆襄九郡尽归刘表!

坐拥荆襄九郡,又是汉室宗亲,刘表对许都的刘协自然不甚在意。

但刘表亦非刘焉,无意自立门户。

刘表所求甚简:无论皇帝在谁手中,莫来招惹刘表即可。

这六年间,刘表又迎娶蔡瑁之姐蔡夫人。

虽蔡夫人非初嫁,刘表并不在意,联姻之事,何须计较初嫁二嫁。

蔡夫人自知不能为刘表生子,却厌恶长子刘琦,遂将侄女许配给幼子刘琮。

豪门联姻,关系向来错综复杂。

然刘表近来遭遇烦忧。

不知是谁多事,竟将孔融引到了襄阳。

孔融一到襄阳,便劝说刘表同赴许都,匡扶礼法,制衡曹操,助天子亲政。

刘表心中厌恶至极,如同吞了 一般。

去许都?

还匡扶礼法?制衡曹操?

这孔融脑子里莫非灌了泥浆?

可偏偏孔融是天下名儒,满口忠君大义,刘表不得不强颜欢笑。

毕竟孔融占着大义名分,刘表总不能公然蔑视天子刘协吧?

“主公,孔融又来了!”

府衙内。

蒯良与蒯越一同前来。

带来的却是个坏消息。

刘表满脸不耐,眉头紧锁:“这酸儒就不能消停些?子柔、异度,你们快想个法子,堵住他的嘴!”

蒯越冷笑:“孔融倒是有趣,袁术称帝他不劝主公讨伐,反倒让主公去许都,莫非是想趁曹操不在,搅乱朝局?”

蒯良也笑道:“大概他觉得曹操不忠,唯有自己才是忠臣。攘外必先安内嘛。”

刘表烦躁不已:“别笑了,赶紧想个办法打发他走,实在不行,找人宰了也行!”

蒯良摇头:“孔融名满天下,在襄阳已久,无故杀他,恐损主公声誉。”

蒯越沉吟片刻:“我倒有一计,既能送走孔融,又能给曹操添乱。若让他轻易灭了袁术,下一步必犯荆州。”

蒯越与蒯良皆是荆州士族,此地如今由刘表、蒯氏、蔡氏共治。

许都汉室如何,他们毫不在意。

在蒯氏眼中,曹操与袁术皆非善类,无论谁胜,都会觊觎荆州。

最好的局面,便是让曹操与袁术相持不下!

而眼下局势,稍有见识者都看得出袁术已是强弩之末。

一个只会掠夺的袁术,看似势大,实则外强中干,败亡在即。

刘表见蒯越已有对策,急忙追问:“异度,快说!我实在受不了那孔融了!”

蒯越冷冷一笑:“主公,宛城太守张绣,其叔父张济曾护送天子。当年天子东归,三百公卿死伤殆尽。”

“不如让孔融去宛城,再令张绣以‘为亡故公卿复仇’之名,趁曹操征讨袁术时攻打许都。”

“无论成败,死的都不是我们的人。”

刘表欣然赞道:“异度果然妙计!公卿折损大半,明眼人皆知有异,只是余者得了好处不愿与曹操为敌,故而无人声讨。”

“孔融若知此事,定与曹操势不两立。张绣若再出兵,孔融必会起兵讨伐许都。”

“听闻天子对曹操深信不疑,孔融举兵,二人必有一亡。死的不会是曹操,那就只能是孔融了。”

“孔融一死,既可泄我心头之恨,又能让曹操背负杀害名士的恶名。待关中公卿遇害的消息传开,曹操还想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若敢用圣旨压我,我便起兵清君侧!”

此时的刘表尚未昏聩。

单骑定荆州,贤才云集,拥兵十万,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岂会畏惧曹操。

蒯良含笑附和:“主公英明!荆州有长江天险,主公又是汉室宗亲,无论是董卓、李傕郭汜,还是如今的曹操,都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

......

果然不出刘表三人所料,孔融得知关中公卿遇害的隐情后勃然大怒。

虽然早有疑虑,但苦于没有确凿证据,许都的公卿又众口一词称赞曹操忠义。

刘表不知从何处找来一个自称是某公卿门客之人,按照蒯越设计的说辞,将关中之事添枝加叶地讲述了一番。

孔融深信不疑,恨不得立即提剑杀往许都。

随后。

刘表又在孔融面前佯装为难,声称长沙张咨心怀异志,荆南四郡不稳,无法出兵许都。

但宛城张绣可随孔融一同讨伐许都。

孔融虽有不悦,但见刘表掩面而泣,也不好再强求兵马,于是接过调令,当日便单骑前往宛城。

出兵许都?

张绣反复查验刘表的调令,心中存疑。

孔融见张绣怀疑调令真伪,虽感不快,仍耐心劝说道:张将军从关中来,想必也知曹贼在关中排除异己,残害两百余位公卿之事。

知将军曾护送天子东归,必是忠义之士。待救出天子,定当厚加封赏。

我孔融身为海内名儒,岂会伪造调令诓骗于你?

孔融越是慷慨陈词,张绣心中怒火越盛。

真是岂有此理!

我在宛城安稳度日,竟要我去讨伐曹操?

难道你不知我们当初如何逃离关中?

李傕郭汜已死,杨奉董承亦亡,三百公卿仅存百余,我张绣岂会不知其中凶险?

攻许都?

莫非嫌命太长!

刘表这是存心要置我于死地!

不派一兵一卒,只遣个不知来历的名士,就想让我出兵许都?我张绣虽非绝顶聪明,却也不至如此愚钝!

愤懑难平的张绣将调令掷于案上:孔融,我知这调令不假。

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请回禀刘使君,派个熟识之人再来!

孔融双目圆睁。

我孔融孔文举,堂堂将作大匠,持刘表调令而来,你竟要我折返?

张绣冷哼:谁知你是否冒名顶替?

北海孔文举,圣人之后,你敢质疑我的身份?孔融怒发冲冠。

区区西凉莽夫,我好言相劝晓以大义,竟如此无赖!

将军,孔先生,何必动怒。

正当二人剑拔弩张之际,一个慵懒声音忽然响起。

孔融循声望去,只见个缩颈而坐的瘦小老者正含笑相视。

这位是?孔融诧异,竟未察觉此人何时入内。

不待老者答话,张绣已疾步上前恭敬行礼:军师,末将实在气不过。您也知晓我们为何避居南阳。刘表此举,无异于让我等送死!

这老者正是贾诩。

贾诩笑容莫测:将军,时移世易。今有将作大匠为旗,荆州牧调令在手,曹操又远征寿春,正是将军建功立业良机!

他日封侯拜相,岂非美事?

张绣愕然。

军师莫非糊涂了?

正欲追问,却见贾诩向孔融施礼:孔先生舟车劳顿,不如先沐浴更衣。容我劝说将军,再设宴相待如何?

孔融见张绣对贾诩恭敬有加,态度亦缓和,遂随仆从退出。

待孔融离去,张绣急问:军师真要我去送死?

贾诩眼中寒光乍现:将军可知这调令出自何人之手?

张绣一脸茫然:“刘表?”

贾诩冷声道:“不是老夫要害你,是刘表要你的命!”

张绣急得直跺脚:“我自然知道刘表不怀好意,所以拒绝了。可军师为何反而主张攻打许都?”

贾诩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不攻许都,我们必死无疑;攻许都,尚有一线生机。”

张绣更加困惑:“军师这话太深奥了,能否说得明白些?”

贾诩轻叹:“将军以为,曹操与刘表,孰强孰弱?”

张绣脱口而出:“当然是曹操!刘表虽有荆州,但曹操坐拥兖州、豫州和关中,听说连马腾韩遂都归顺了。”

贾诩微微一笑:“那依附谁更稳妥?”

张绣犹豫道:“以前觉得刘表可靠,曹操太危险。可如今刘表要我送死,岂不是进退两难?”

贾诩反问:“可曾听说投奔曹操的公卿有谁遭殃?”

张绣思索片刻:“似乎没有。这倒奇怪,李傕郭汜在位时可没这般宽容。”

忽然,张绣恍然大悟:“军师是说,归顺曹操反而安全?”

但随即又生疑虑:“那为何不直接投靠曹操,将宛城献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