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 > 第95章

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 第95章

作者:韬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4:47:31

31

文人相争,正合我意。

辩得愈烈,工部之名愈显。

千金市骨,亦需众口相传。

待诸君论战方酣,马钧的新作也该问世了。

他胸有成竹,对工部引发的争议毫不在意。

天下英才辈出,有立自有破,有攻必有守。

纵使有人不认同工部主张,亦会因立场之故挺身相护。

只要掀起这场风云,是非曲直已不重要。

各郡能工巧匠,自会前来许都一搏前程!

是终生埋没于匠籍,还是搏个青史留名?

但凡身怀绝技者,岂会错过这等良机!

易京楼上。

公孙瓒怒视昔日同窗,双目赤红如困兽。

玄德!为何助那袁本初!

他万万没想到,固若金汤的易京楼,竟会因刘备而陷落。

伯圭兄,此乃上策。刘备叹息道,袁本初已应允,保公孙氏全族安居邺城。唯有在邺城,刘虞旧部才不敢轻举妄动。

公孙瓒仰天狂笑:去邺城做袁氏鹰犬?刘玄德,这就是你说的上策?

为兴复汉室,备不得不如此。

这番说辞更激得公孙瓒怒发冲冠。

好个汉室忠臣!

寒光闪过,长剑直指刘备。

今日,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关羽、张飞立即护在刘备身前。

公孙伯圭!我大哥救你性命,你竟恩将仇报!张飞怒目圆睁。

关羽亦言:“公孙将军,今时不同往日,我大哥绝无加害之意!”

刘备叹息:“伯圭兄,当年你我同拜卢公为师,这些年来承蒙你多方照拂。即便你诛杀刘虞,我亦未曾责备,反而选择相助。但如今天下大势已定,你固守易京楼只会招致灭门之祸。”

“伯圭兄,暂且忍耐一时,来日尚可东山再起。”

公孙瓒再度狂笑,笑声中已显疯癫:“刘备啊刘备,你可知我最厌恶你哪一点?便是这忍辱负重的性子!我公孙瓒驰骋塞北多年,岂能屈膝事贼,效那勾践懦夫?”

“今 我恩断义绝,不死不休!”

公孙瓒暴喝一声,挥剑直刺刘备,刘备却纹丝未动。

“天意竟如此待我?”刘备闭目拔剑,双股剑出鞘刹那,公孙瓒的佩剑应声落地。

嗤——

血光迸现,刘备的剑锋没入公孙瓒胸膛。

“伯圭兄!”刘备慌忙扶住摇摇欲坠的公孙瓒。

“咳...玄德...”公孙瓒跪地攥住刘备臂甲:“取我首级收服刘虞旧部!家小...托付于你!”

“可恨!”刘备怒捶地面。

他早已知晓,易京城破之时,公孙瓒便已心存死志。

先前的暴怒,不过是一场演给世人看的戏码。

刘备欲救公孙瓒性命,盼其能审时度势,暂忍屈辱。但这位右北平的白马将军,宁可玉碎也不愿在邺城苟活。

“伯圭兄,只怕要辜负你所托了!”刘备黯然长叹。

公孙瓒拒不接受刘备指的生路,正如刘备同样无法接受公孙瓒安排的退路。

即便收服刘虞旧部又如何?

真能抗衡袁绍么?

公孙瓒至死不解败于袁绍之因。

但公孙瓒不明白的,刘备心如明镜!

“云长,妥善收敛伯圭兄遗骸;翼德,速去护卫伯圭兄家眷;近前者杀无赦!”刘备眸中寒光骤现:“待我面见袁绍,先送伯圭兄灵柩归葬辽东,再护送其家眷前往青州。”

关张二人肃然领命。

关羽凝视刘备的目光愈发敬重。

这才是他誓死追随的大哥,情深义重!

若刘备真用公孙瓒首级讨好刘虞旧部,关羽虽会奉命行事,心中必生芥蒂。

所幸刘备并未如此!

公孙瓒主动求死,若刘备还令其死无全尸,那才是真正的薄情寡义。

易京楼外,袁绍满面春风迎向刘备:玄德贤弟,此番大破易京楼,全赖你鼎力相助。今夜当设宴为你庆功。

刘备神色黯然:本初兄,伯圭兄已自尽身亡。我需护送其灵柩返回辽西,家眷也将暂迁青州。待宗正之职落实,再送他们前往许都。

念及伯圭兄戍守边关之功,想必天子会妥善安置。

这庆功宴,恕我难以赴约。

袁绍肃然起敬:玄德真乃重情重义之人!虽与公孙瓒敌对,我定以大将军名义奏请天子追封其爵位。

刘备郑重行礼:如此,多谢了!

待刘备远去,袁绍脸色渐沉:子远,公孙瓒已除。可着手为刘备请封宗正及皇叔名号。

如今幽冀二州尽在掌握,量那曹操也不敢驳回我的奏请!

许攸抚须而笑:主公明鉴。纵使曹操不从,取青州亦不过月余之事。

刘备已无退路,只能期盼曹操能容得下他。

许攸眼中闪过精光。

此刻的青州早已不在刘备掌控之中。袁绍若愿给颜面,便为刘备谋个虚职;若不愿,大军压境即可将其逐出。

但许攸更乐见刘备入许都,如此方能给曹操制造更多麻烦。

邺城府中,风尘仆仆的沮授带来喜讯:主公,刘表已应允联名上奏,推举刘备任宗正一职。更在奏表中称刘备为贤弟。

刘表定于四月十六日呈送奏表,望主公择相近时日上奏。

刘表乃汉室宗亲中公认的,既有他作保,刘备这之名便板上钉钉。纵使天子刘协,也不得不认这门亲。

袁绍抚掌大笑:既有刘表作保,我再以大将军兼义兄身份推波助澜,定要让这之名坐实!

当初曹操将刘备安置在青州,本意是要让刘备成为我的心腹大患,如今这份也该物归原主了。

我倒要看看,曹孟德该如何应付这位突然冒出来的大汉皇叔!袁绍抚掌大笑。

袁绍与刘表的奏章同日抵达许都。曹操翻阅着两份内容相似的奏本,嘴角泛起冷笑:本初倒是长进了,竟想出这等反制之策。

联合刘表推举刘备担任宗正,还要朕认这个皇叔,就不怕玩火 ?

若在往日,或许我还会有所顾忌。

可惜啊本初,你的每一步棋,早被我的谋士们算准了。

你以为送刘备入许都就能掣肘于我?殊不知这是将又一头猛虎送入我掌中,除了吕布之外,我又多了一柄利刃。

曹操向来有驯服猛虎的胆略。

李牧屡次进言限制刘备在地方上的发展,使得曹操对这位对手愈发关注。在李牧看来,刘备是必须谨慎应对的劲敌;而在曹操眼中,这不过是又一头可供驱使的猛虎。

只要牢笼足够坚固,这头猛虎就能为他撕咬敌人!

曹操在两份奏章上朱批字,命人呈送刘协。如今的奏章流转,刘协虽是最终裁决者,但必经曹操之手。

当然,并非所有奏章都会呈递天子。只有需要御批的重要奏章才会送至刘协案前。这并非僭越,而是正常的政务流程——若事事都要天子亲裁,纵有百个分身也难应付。这种分级审批制度,古已有之。

现在的刘协,倒有几分刘禅的气度了。朝政井井有条,天子每日要处理的政务反而寥寥。曹操给足了天子体面,刘协也报以充分信任。没有外戚干政,没有宦官弄权,没有 心术的猜忌,朝堂上一派祥和。

最近的一次 还是孔融惹出来的。不过那纯属他自取其祸——非要给许都朝廷立什么。

让刘备当宗正?刘协扫了眼奏章,刘备是何许人?

见曹操已经批了字,少年天子便不再多想:既然司空说该认这个皇叔,那便认下吧。

刘协批阅了奏章,盖上玉玺后,立即向司徒府的赵温下达诏书,命他派人前往青州征召刘备。

赵温见曹操和刘协都已同意,便迅速准备好诏书和征辟文书,派使者前往北海。

整个过程出奇地顺利。

若袁绍得知这般反应,心中必定不是滋味。

他费尽心思想让曹操难堪,甚至做好了强攻青州的准备,不料曹操的回应竟如此平淡。

与此同时,许都城内正上演着一场士子间的激烈辩论。

数千士子因工部的石碑和檄文争论不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名弱冠青年和两名少年——太尉杨彪之子杨修、襄阳庞氏子弟庞统,以及自称南阳布衣的诸葛亮。

这三人坚定支持工部的石碑和檄文,在辩论中击败了无数士子,甚至包括不少名士大儒。

如今除了郑玄,已无人能抵挡杨修、庞统和诸葛亮的犀利言辞。他们对工匠典籍的熟悉程度令人惊叹,许多论据竟出自儒家经典,令在场士子不禁怀疑自己是否白读了圣贤书。

附近的茶楼上,曹操、荀彧、荀攸、郭嘉、戏志才和李牧六人穿着便服,静静观看着下方的辩论。

今日的辩论堪称半月来士子论战的终局之战——杨修、庞统和诸葛亮三人以晚辈身份联手挑战郑玄。这并非以多欺少,而是出于对郑玄年龄、身份和地位的尊重。若仅一人出战,即便郑玄获胜也有失公允。

这场辩论已持续半月有余。曹操轻抿茶水,愈发享受这种闲适:杨修身为太尉之子,天资聪颖,能与郑玄辩论不足为奇。但庞统、诸葛亮这两个少年竟也能与杨修比肩,实在令人惊讶。可知他们来历?

荀彧答道:听闻庞统乃襄阳名士庞德公之子,但据说他自幼愚钝,襄阳士人皆不看好。与这半月表现判若两人。公达在襄阳多年,可了解此人?

荀攸摇头:我所知与叔父相仿。襄阳人士多认为庞德公这个侄儿资质平庸,常问些古怪问题。

戏志才插话道:主公与其询问公达和文若,不如直接问显谋。说着语气略带埋怨:显谋曾说有两位奇才要进军师学院,结果等了半月不见人影。原来被他安排去与反对工部的士子辩论了。

郭嘉嘴角微扬:“戏院长!我早提醒过你,显谋哪有这般好心?让你来军师掾协助我,你偏不信。”

戏志才横眉冷对:“郭祭酒!休要以为我不清楚你的盘算,常言道宁**首,不为牛后,留在军师学院,总比瞧着你清闲自在强。待这两位俊才入院,我便能偷得浮生半日闲。”

郭嘉挑眉轻笑:“戏院长啊,你当真能教导这两位?”

戏志才昂首道:“单凭我沙场征战的阅历,指点两个未经战阵的后辈,岂非易如反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