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 > 第94章

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 第94章

作者:韬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4:47:31

30

“唉,你我兄弟之间,何时变得这般生分了...”郭嘉故作叹息。

蔡文姬见郭嘉与戏志才前来,轻声对李牧道:“李郎,我与乔家姐妹暂且回避。”

李牧翻身下马,手中折扇轻摇:“郭祭酒,戏院长,二位莫非闲来无事,又来我这清泉小筑叨扰?”

听到“祭酒”与“院长”之称,郭嘉与戏志才皆有不悦之色。

但见李牧儒雅外表下魁梧的身形,二人只得按下心中不快。

“显谋,明公言我执掌军师学院已久却未培养出可用之才,故而请辞,欲请你接手。”戏志才语气中透着几分自得。

郭嘉附和道:“正是,我麾下也缺人手,正打算调志才回军师掾任职。”

戏志才故作无奈:“显谋啊,非我不愿担任此职,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牧静观二人表演,待其言毕,方缓缓道:“不想戏院长如此会挑时机。近日恰有两位天纵奇才将入军师学院,既然你不愿执教,我便勉为其难接手。”

“且慢!”戏志才打断道,“天纵奇才?显谋莫不是在戏弄我?”

郭嘉忍不住插话:“志才,你既已答应回军师掾,岂能反悔?哪来这许多天纵奇才?”

戏志才轻咳两声:“郭祭酒此言差矣。我身为军师学院院长,既有奇才将至,岂能置之不理?显谋性情懒散,岂是教导奇才之人?除我戏志才外,无人可担此重任!军师掾之事,还请多担待,待我得闲,定来相助。”

郭嘉嗤之以鼻:“志才,不,戏院长。但愿他日莫要哭着求回军师掾!你以为显谋安着什么好心?”

戏志才却不以为然。

若有奇才相助,他这院长便可轻松许多。

奇才既能举一反三,又可协助管理其他学子。

这般逍遥日子,岂不快哉!

若去军师掾,还不得被郭嘉当作苦力使唤?

戏志才与郭嘉相识多年,彼此心知肚明。

互相算计时,更是毫不留情!

“另有一事。”戏志才正色道,“明公已说服陛下,不仅将匠人博士俸禄提至与五经博士同等,更将昭告兖州、豫州、江淮及关中各郡,邀天下匠人齐聚许都。不日许都必将成为匠人云集之地。”

郭嘉补充道:“不仅如此,明公欲将匠坊及匠人博士、散吏等,尽数从少府分离。”

“新设工部,置工部尚书一职,秩同九卿,受司空府辖制。”

“陛下已准设立工部,唯缺尚书人选。”

曹操派郭嘉和戏志才私下询问李牧:“明公让我们来问,你是愿意担任工部尚书,还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将工部尚书的地位提升至与九卿同等,曹操的这一决策令李牧略感意外。

此举必将引发诸多争议,即便是朝中支持曹操的公卿大臣,恐怕也会对此颇有微词。毕竟,匠人与九卿并列,这在大汉四百年历史中前所未有。

李牧回应道:“暂时由我兼任吧。不过上朝议事可由工部侍郎代劳,我推荐山阳郡郡丞靳文担任此职。”

郭嘉和戏志才相视无言,心中暗道:果然如此!担任尚书却不上朝,还让侍郎代为出席。戏志才尤其了然,靳文最初只是濮阳县丞,长期作为李牧的副手处理政务;李牧升任山阳郡太守后,又将靳文调任郡丞,继续辅佐。如今李牧出任工部尚书,竟直接将靳文从地方调入许都担任工部侍郎,还代其上朝?

郭嘉忍不住说道:“显谋,这似乎不合礼制,不如直接让靳文担任工部尚书。”

李牧笑道:“谁都可以跟我谈礼制,但奉孝你说这话,不觉得脸红吗?”他接着解释:“并非我偷懒,工部尚书必须由精通匠艺之人担任,外行不能领导内行。若马钧的资历足够服众,我本打算推荐他。靳文为人务实,担任侍郎辅佐尚书最为合适。下一任工部尚书,就由马钧接任。”

连继任者都已内定,郭嘉和戏志才不禁投以鄙视的目光。

建安二年四月,刘协下诏设立工部,主管营造工程、水利、器物制作等事务,地位与九卿相同。李牧出任工部尚书,靳文为侍郎,相关制度由李牧拟定,经司空府裁定后由刘协签署生效。

工部成立之初,李牧在衙署外立下一块石碑,正面镌刻着……

匠人即为工人,工人勇立潮头:胸怀天下,心系苍生,不惧艰险,勇往直前。——大汉工部。

印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石碑背面同样镌刻着精美的文字:

正 五个苍劲大字:二十八国士

下方排列着二十八行名录。

首行赫然写着:扶风人,马钧!

与此同时,工部颁布告示,将遴选二十八位对大汉工艺有卓越贡献者,将其姓名铭刻于石碑,授予尊号,流芳百世!

相关章程亦随之公布。

此举一出,许都士林震动,朝堂之上三公九卿皆为之哗然!

工部意欲何为?区区工匠也配称?

云台有二十八将,工部便效仿二十八国士,分明是将工匠与开国功臣相提并论,岂有此理!

工匠博士与五经博士同列已是荒唐,如今工部竟敢与九卿并列!更喊出匠人即工人这等口号,换汤不换药!

速传工部尚书前来对质!

有辱斯文,成何体统!

郑玄先生正在许都,我等当联名请先生主持公道,务必拆除这僭越之碑!

朝堂之上,工部侍郎靳文如坐针毡。

百余位公卿的目光齐刷刷射向靳文。

靳文心中叫苦不迭:下官本是小小县丞,蒙恩擢升郡丞,又侥幸任职工部侍郎,何曾想过要直面这般阵仗!

尤其当九卿正官们发现与自己同列的竟是个小小侍郎时,个个面露愠色,心中暗骂不已。

陛下。

太尉杨彪出列奏道:

工部立碑之事已引发许都士人激烈反对,各地闻风而来的儒生,乃至大儒郑玄皆在声讨。臣以为,是否 工部尚书李牧入朝商议?

老谋深算的杨彪并未直接指责李牧,而是巧妙转换了说辞。

暗示并非朝堂反对,实乃士林怨声载道。

天子刘协陷入两难。

这工部石碑之事,本有天子亲自参与。

否则传国玉玺的印文,又岂能轻易铭刻其上?

李牧随曹操密会刘协,为这位少年天子勾勒了一幅宏伟蓝图。

秦皇横扫**,一统山河,修筑长城震慑九州龙脉。

汉武挥师北伐,豪言寇可往,我亦可往。

光武中兴汉室,立下洛水誓言。

这些 名垂千古,相比之下其他君主黯然失色。

汉明帝自愧不如先贤,遂建云台阁,评定二十八将,同样流芳百世。

而刘协登基数载,既无治国功绩,又接连遭董卓、李傕、郭汜挟持,即便迁都许昌,仍难服天下士人之心。

既然如此,何不开创前所未有之伟业,成就当世传奇?

李牧描绘的宏图令刘协热血沸腾,彻夜难眠。

对十五六岁的少年,与其谈论权谋之术,不如畅想千秋功业。

受此激励,刘协立即参与工部的石碑与檄文商议。

太尉,工部尚书公务繁忙,由司空献策有何不可?刘协略显忐忑地望向曹操。

曹操朗声出列:陛下,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方有圣贤辈出。士人争议实乃好事,不妨静观其变。

太尉杨彪与司徒赵温相视摇头。

事已至此,再看天子神情语气,显然已参与其中。

若再反对,岂非令陛下难堪?

若无他事,便退朝吧。刘协心虚不已,急于离开大殿。

群臣心知肚明,少年天子尚不擅掩饰情绪,所思所想皆形于色。

司空,放任许都士人非议,恐损陛下声誉。杨彪低声劝谏。

赵温附和:尤其大儒郑玄门生众多,能言善辩,总不能禁绝言论吧?

曹操笑道:听闻太尉之子杨修机敏过人,不如让他与郑玄一辩高下。

杨彪愕然:犬子愚钝,岂是郑玄对手?况且他也......

曹操意味深长:太尉莫非要让令郎指摘陛下决断有误?

老谋深算!

杨彪暗自气闷。

清泉小筑外。

诸葛亮与庞统并肩而至。

工部的出现,引起了二人的注意。

二人所学驳杂,并未如其他士子般对工部石碑与檄文感到冒犯,反倒对工部尚书李牧颇感兴趣。

然而石碑已立数日,却始终未见李牧现身。

递上拜帖后,二人立于门前闲谈。

听闻清泉小筑乃许都最幽静之处,冬暖夏凉更胜皇宫,不知传言真假。

观清泉居士当日言行,确是个风雅之人。

诸葛亮打量着建筑外观,轻声感叹。

庞统接道:师弟以为,若清泉居士与郑玄辩论,孰胜孰负?

诸葛亮浅笑:师兄莫非想问,与郑玄辩论工部碑文是否违背圣贤之道?我倒不认为居士会做这等无聊事。

谈笑间,侍女退回拜帖。

居士不愿见我们?诸葛亮愕然。

二人受邀而来却遭拒,令他困惑不解。

庞统静待侍女解释。

侍女早已习以为常。

公子说:二位皆当世奇才,为何拜帖如此平庸?

平庸?二人相视诧异。

庞统问道:不知公子认为何种拜帖才算不凡?

侍女摇头:这便不知了。公子近日心烦,嫌许都太过喧闹。

二位备好新帖再来吧。说罢关门而去。

二人怔立良久。

诸葛亮摇头叹道:常言大才者性情古怪,但如居士这般,实属罕见。

庞统捻须轻笑:师弟方才说错了。这位居士,还真是个无聊之人。

诸葛亮恍然:师兄之意,居士不欲亲自与郑玄辩论,而是希望我等代劳?

庞统摊手:除此拜帖,还有何物能入居士法眼?

二人心思敏捷,稍加推敲便明其意。

按理说,我们该拂袖而去。庞统沉吟道。

诸葛亮微微颔首道:许都文士皆言,清泉居主人性情乖张,傲慢无礼。依亮之见,不如就此离去。

沉默半晌。

二人忽相视而笑。

少年诸葛亮意气风发:既来许都游学,若不见识郑玄先生风采,岂非虚度此行?

庞统眼中亦闪动光芒:荆楚之地久闻郑玄大名,今日若不一较高下,怎对得起襄阳父老?

清泉居内。

李牧听着侍女禀报,轻摇折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