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 > 第83章

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 第83章

作者:韬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4:47:31

19

“桥蕤,你的心思我已明了。”曹操已有决断,“然显谋性情孤僻,你若贸然送女,恐难成事。”

桥蕤急忙恳求:“恳请司空成全!”

曹操朗声笑道:“桥蕤,我为你指条明路:趁显谋未归,先将家眷送至许都,再令夫人携二女拜访文姬。”

“至于如何让令爱留在文姬身边,便看你自家本事了。”

桥蕤喜出望外:“末将拜谢主公!”

闻其改口称主,曹操顿觉畅快。

袁术旧部归降时,曹操并未强求其认主,仅以官职相称。

若有人自愿臣服,曹操自然欣然接纳。

收服人心,需循序渐进。

纵是曹操,亦不能令人顷刻归心!

……

淮南。

袁术虽收拢残兵两万,粮草却所剩无几。

淮南之地早被搜刮殆尽,百姓饥馑,岂有余粮供其挥霍?

张勋与孙策有旧,夺粮投奔吴郡而去。

幸得纪灵、刘勋及时拦截,勉强保住部分粮草。

袁术暴怒,斩杀数将以儆效尤,余众胆寒,渐生离意。

趁袁术酣睡,雷薄、陈兰突袭大营,诛杀刘勋,劫尽钱粮遁入山林。

唯纪灵拼死护主,袁术方得活命。

然其麾下,已不足百人!

数月之间,从称帝之尊沦落至众叛亲离,袁术恍然若失,茫然无措。

袁术愤怒地咆哮:我对将领们恩重如山,他们为何要背叛我!这位出身显赫的汝南袁氏子弟,自幼便站在常人难以企及的高位,俯视众生如同蝼蚁。

在他眼中,汉室江山早已是世家大族的天下。从光武帝刘秀开始,一代代 昏聩无能,外戚宦官争权夺利,让世家势力日益膨胀。而袁术,正是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四世三公算什么?我袁术,要成为天下至尊!他傲然宣称。

纪灵沉默不语。这位由袁术从游侠中发掘的寒门将领,与其他世家出身的将领截然不同。正如桥蕤所言,张勋、刘勋等人可能叛变,但纪灵永远不会。

主公放心,只要纪灵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会让您受到伤害!纪灵郑重承诺。

袁术苦涩叹息:世家子弟,果然都是薄情寡义之辈。这话既是在指责背叛者,也是在嘲讽自己。

但朕还没有输!他突然振作起来,目光灼灼地望向寿春方向:待朕回到寿春,一切都能重来!纪灵,届时你就是朕的大将军!

纪灵单膝跪地:末将誓死追随!但他隐瞒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寿春早已落入曹操之手。看着袁术癫狂的状态,纪灵实在不忍心说出这个噩耗。

与此同时,在丹阳郡——

孙策站在宛陵城头,意气风发地宣告:袁胤这个懦夫已经逃往吴郡,从今往后,丹阳郡归我孙策所有!

他豪情万丈地说道:如今天下大乱,唯有雄心壮志者才能主宰命运。终有一日,我要让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尽入囊中!

随着袁术的溃败和曹操的鞭长莫及,孙策仿佛已经看到整个江 在向他招手。

身旁的周瑜轻抚佩剑,俊美的面容透着睿智: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其野心不亚于董卓。伯符若能坐镇江东,必能傲视群雄,让曹操、袁绍之流望而生畏!

孙策放声大笑:我江东儿郎何曾畏惧过天下豪强?先父在天之灵庇佑江东,有公瑾为我出谋划策。汉室气数已尽,正是我辈建功立业之时!

周瑜也被这份豪情感染,眼中闪烁着激昂的光芒。

男儿立于世间,若不能仗剑四方建盖世伟业,岂非虚度此生?

孙策与周瑜心中,从未将汉室放在眼里。

即便周瑜叔父周忠官居大司农,周瑜仍认定汉室气数已尽。

纵使强撑危局,终难免飞鸟尽良弓藏的结局。

这天下在周瑜看来,早已病入膏肓。

既然腐朽至此,就该推倒重来,另立新天。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定要棋高一着!

我周公瑾,必要青史留名!

孙策拍着周瑜肩头朗声笑道:愿与公瑾 天下,哈哈哈!

.....

徐州道上。

淳于琼率五千兵马日夜兼程。

正如郭嘉所料,沿途关卡形同虚设。

袁术虽退,却给吕布留下数十万嗷嗷待哺的饥民。

吕布自顾不暇,哪有余力阻拦淳于琼。

郭奉孝真乃神机妙算!

曹军虽追,却永远差我一步。

淳于琼挥鞭大笑。

殊不知身后李典乐进正百无聊赖。

乐进叹气:这般追敌当真无趣,既要让他觉得追不上,又不能显得懈怠,还得装模作样喊打喊杀。

李典无奈:毕竟真实目的是回兖州防备刘备,追淳于琼不过逢场作戏。

乐进忽然笑道:待淳于琼向袁绍夸耀偷梁换柱之计,却发现玉玺早到许都,不知袁本初会如何处置他?

李典莞尔:以二人交情,性命当可保全,不过怕是免不了一顿军棍。郭军师与郭图同宗,想必郭图要遭池鱼之殃了。

乐进顿觉畅快:想到淳于琼的下场,这出戏倒也值得。

.....

北海城中。

刘备败退至此,又闻关羽误杀陈登。

败军之痛更添三分。

但他终究未责关羽半句。

普天之下,刘备最信者唯有云长。

徐州屡战屡败,看来非我命中之土。

青州陷入两难境地,若我牵制袁绍,必使曹操壮大;若不牵制袁绍,又恐被袁绍吞并。

刘备心中烦闷,叹息不已。

无论袁绍还是曹操坐大,于他而言结局无异——不是被曹操吞并,便是被袁绍吞并。

曹操虽为司空,迎奉天子入许都,但在刘备眼中,他与董卓并无二致,皆非可依附之人。

更何况,刘备早已习惯州牧之位,若要他对曹操俯首听命,自问难以做到。

田畴、祢衡虽为当世人杰,却非能助他谋划大势之人,而可助他成事的陈登,如今已被关羽所斩。

“唯有走一步看一步了。”

……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

又至一年丰收时节。

江淮虽遭袁术祸乱,百姓困苦不堪,但今年雨水充沛,田间收成较往年丰饶许多。

曹操下令免除江淮赋税,稍稍缓解百姓之急。

然而,若要彻底治理江淮,却非易事。

曹操苦于无合适人选留守寿春,以恢复民生经济。

武将方面,他已定下曹仁镇守,但曹仁善战不善治,难以担此重任。

“显谋、公达、奉孝,可识得内政之才,助我治理江淮?”曹操苦思无果,只得求问众人,“尤其是显谋,你既能举荐陈群予吕布,何不也为我举荐一二?”

相较于袁绍,曹操麾下可用之才确实匮乏。

荀攸笑而不语。

郭嘉则笑嘻嘻地搭上李牧肩膀:“显谋啊,明公问策呢!除了文若,我与公达可不识其他王佐之才。”

李牧以折扇轻推郭嘉之手,微微行礼:“明公若求治理江淮之人,牧有三名人选,可供明公斟酌。”

郭嘉一愣:“三个?显谋,王佐之才有一人已是难得,你竟能举荐三人,未免太过惊人。”

曹操闻言大喜:“显谋快说,是哪三人?我全都要!”

何须选择?人才自是多多益善!

李牧摇扇轻笑:“济阴定陶人董昭董公仁、颍川长社人钟繇钟元常,以及淮南人刘晔刘子扬。此三人皆可胜任治理江淮之责。”

郭嘉惊讶:“显谋竟也识得钟繇?”

“略有耳闻。”李牧淡然一笑,不再多言。

曹操兴致勃勃地追问郭嘉关于钟繇的才能。

郭嘉难得正色道:主公,钟繇此人,在下不愿与之深交。

曹操诧异:莫非奉孝与钟繇有过节?

郭嘉摆手:非也,只是他与文若交情匪浅。

曹操更加困惑。

李牧一语道破:主公,郭奉孝这般放浪形骸,想必常遭钟繇白眼。

郭嘉不满道:显谋此言差矣!我郭奉孝天纵英才,何须那老古板赏识?

荀攸见郭嘉越说越不像话,插话道:主公,钟繇现为黄门侍郎,随圣驾自关中来。奇怪的是文若竟未向主公举荐此人。

曹操这才想起,在返京的众臣中确有一位寡言的黄门侍郎。

因其沉默寡言,不显山露水,曹操并未多加留意。

原来是他!曹操捋须道:看来东归的朝臣中,藏龙卧虎啊。

荀彧不举荐钟繇的缘由,曹操心下了然。

当年关中一役,三百余朝臣仅存不足百人,想必钟繇是明哲保身,不愿惹是生非。

我这就修书文若,让他详述此事。曹操捻着短须,又看向李牧:显谋,你所荐三人中,董昭、钟繇我都知晓。这淮南刘晔是何许人?莫非是袁术旧部?

李牧笑道:主公不妨询问桥蕤。

见李牧不愿多言,曹操便召来桥蕤询问刘晔生平。

桥蕤不假思索道:主公,刘晔乃淮南成德人,乃光武帝之子阜陵王刘延后裔。

此人年少成名,七岁时其母临终嘱咐,言家中仆人心术不正,恐生祸端,命兄弟二人长大后除之。

刘晔十三岁便遵母命斩杀此仆,足见胆识。

汝南许劭善相人,避乱扬州时曾言刘晔有辅佐天下之才。

......

桥蕤对刘晔生平如数家珍,详述其才能。

曹操听得心痒难耐,恨不能即刻与刘晔促膝长谈:可知刘子扬现在何处?

桥蕤答道:本在寿春,但昨日听闻他欲往荆州,不知是否已离城。

听闻贤才即将离去,曹操急道:速速拦住刘晔!若让他走脱,唯你是问!

啊?

桥蕤一时愕然。

莫非刘晔得罪了主公?

那我方才这番介绍,究竟是福是祸?

曹操厉声喝道:“还发什么呆!”他敏锐察觉到桥蕤的迟疑,又叮嘱道:“务必礼数周全,一有音讯即刻来报,我要亲自登门相邀!”

桥蕤紧绷的神情这才舒缓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