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典礼的礼堂穹顶高阔,将下方座椅上逐渐积聚的喧嚣和热望都吸纳进去,酝酿成一种沉甸甸的、混合着期待与焦虑的闷响。空气里漂浮着布料摩擦的窸窣声、低语声、还有偶尔响起的、压抑不住的清嗓子的声音。
陈默和他的三个学生坐在靠中间的位置,像激流中几块沉默的礁石。赵刚的坐姿依旧绷得很直,双手按在膝盖上,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凸起,仿佛随时准备弹起来应对什么。李维的目光有些发虚,落在前方空无一物的舞台背景板上,指尖无意识地在裤缝上反复划着一段复杂的代码节奏。孙淼则低头看着自己的鞋尖,镜片后的眼睛一眨不眨,呼吸轻得几乎听不见。
陈默坐在他们中间,神情是惯常的平静,只有视线偶尔掠过评委席方向时,眼底深处才会掠过一丝极淡的、不易察觉的微光,像平静湖面下倏忽游过的鱼影。他外套内侧口袋里,那张质地硬挺的名片边缘,似乎隔着布料也能传递来一丝冰冷的存在感。
灯光暗了下来,只留舞台中央一束追光。主办方的领导走上台,开始致辞。公式化的套话,关于创新、关于未来、关于青年才俊,声音通过麦克风放大,在礼堂里回荡,却似乎很难真正落进台下那些焦灼的心里。
时间在官样文章中被拉得很长。赵刚开始有些不耐地变换了一下坐姿,座椅发出轻微的吱呀声。李维划着代码的指尖停了下来,掌心在裤子上蹭了蹭,擦掉并不存在的汗渍。
终于,到了宣布结果的环节。
气氛骤然绷紧,所有细微的声响都消失了,只剩下颁奖嘉宾走上台的脚步声,一下下敲在心脏跳动的间隙里。
先从三等奖开始念。一个个项目名字被报出,聚光灯扫过台下,照亮一张张或激动或失落的脸。掌声一次次响起,或热烈或敷衍。
没有他们的名字。
赵刚的喉结滚动了一下。李维的呼吸屏住了。孙淼抬起了头,镜片上反射着舞台上流动的光。
二等奖。名单更长一些。获奖项目的水平明显更高,引起的掌声也更真诚热烈。聚光灯像探照灯一样扫过人群。
依旧没有他们。
空气仿佛凝固了。赵刚按在膝盖上的手攥成了拳,骨节发出极轻微的脆响。李维的嘴唇抿成一条苍白的线。孙淼下意识地扶了扶眼镜,指尖冰凉。
陈默的视线从评委席收回,落在那束追光上,瞳孔微微收缩。
台上,颁奖嘉宾拿到了最后一个信封,也是唯一一个一等奖的名单。那位头发花白的老评委站在话筒前,他没有立刻打开信封,目光反而缓缓扫过台下。
他的目光似乎在陈默他们这个方向若有若无地停顿了零点一秒。
然后,他撕开了信封。
礼堂里静得能听到空调系统送风的微弱声响。
“获得本届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的项目是——”老评委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每个角落,带着一种郑重的拖长。
每一个字都像锤子砸在鼓面上,震得人心口发闷。
“——《基于仿生微结构的新型高效散热材料设计与应用》。”
老评委的声音清晰而沉稳地报出了全称,甚至没有低头去看手卡。
“获奖者:陈默老师指导,李维、赵刚、孙淼同学团队。所在单位:南江工业大学。”
轰!
巨大的、如同实质般的掌声猛地炸开,瞬间淹没了礼堂。聚光灯如同有了生命,精准地锁定在他们四人身上。强光刺得人眼睛发疼,皮肤上激起一层细小的战栗。
赵刚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动作太大,差点带倒椅子。他粗重的喘息声在掌声的间隙里隐约可闻,脸上是一种混合着难以置信和巨大狂喜的涨红。李维像是被抽掉了所有力气,向后靠进椅背,又猛地弹起来,手指紧紧抓住了前排的椅背,指节惨白。孙淼则完全僵住了,眼睛睁得极大,镜片后的目光一片空白,仿佛被这突如其来的光芒和声响摄走了魂魄。
陈默是最后一个站起来的。他的动作并不快,甚至显得有些过于平稳。他抬手,轻轻拍了一下身边赵刚绷紧如铁的手臂,然后又看了一眼还在发懵的李维和孙淼。
追光炙热,烤得人脸颊发烫。掌声如同潮水,一**冲击着耳膜。他们在一片瞩目中,走向舞台。
台阶似乎比平时更高。赵刚几乎是一步跨了上去。李维的脚步有些发飘。孙淼下意识地抓住了陈默的衣袖一角,随即又像被烫到一样飞快松开。
奖杯被递到陈默手中。沉甸甸的金属质感,冰凉,却似乎又在吸收着掌心的热度。奖状也被分别发到三个学生手里。纸张光滑挺括,边缘锋利。
颁奖嘉宾,那位老评委,在和陈默握手时,手指微微用力,低声快速说了一句:“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好苗头,继续下去。”
陈默的指尖在那奖杯底座上摩挲了一下,微微颔首,没有多言。
台下,掌声依旧热烈。但在一片欢腾的海洋中,总有几处不那么和谐的涡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