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的声音年轻,带着技术人特有的、试图掩饰却依旧流露出的直接与热情。“陈老师,冒昧打扰,我是龙腾科技前瞻技术部的秦青。”
陈默的心脏在胸腔里滞重地跳了一下,喉结无意识地滚动。龙腾科技。这个名字像一枚投入深潭的石子,在他尚未平复的心绪里激起新的涟漪。他靠着冰冷的窗框,夜风灌入衣领,激起皮肤一层细密的疙瘩。
“你好。”他的声音听起来比预想中要平稳,只是微微有些发紧,像是琴弦调音时轻微的走调。
“是这样,陈老师,”秦青的语速稍快,透着一股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我们公司近期在关注一些高校的创新项目,特别是智能结构与振动控制方向。我……呃,通过一些非正式的渠道,看到了一点您指导学生做的课程设计的片段,关于那个非线性迭代算法的初步构想……”
陈默的呼吸微微一窒。非正式渠道?片段?他的指尖无意识地抠紧了窗框上粗糙的漆皮。是李健他们兴奋之下在哪个开源平台或者技术论坛发了点什么?还是……
“当然,只是非常初步的想法,”秦青似乎意识到失言,连忙补充,语气变得谨慎了些,“但里面的思路非常独特,跳出了常规的框架。我们觉得很有启发性,甚至可以说……潜力很大。”他顿了顿,声音里带上了一丝真诚的赞叹,“尤其是在缺乏大量实验数据支撑的情况下,能提出这种角度的优化思路,非常难得。”
陈默没有立刻回应。他能听到电话那头隐约传来的键盘敲击声,还有办公室背景里某种精密仪器运行的微弱低鸣。与他颅腔内那稳定而低沉的嗡鸣声隐隐呼应。胃里那熟悉的空洞感又出现了,但这一次,似乎掺杂了一丝别的、陌生的悸动。
“所以,想冒昧问问,”秦青的语气更加正式了些,“不知道陈老师和您的学生,有没有兴趣就此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或者,如果有什么更成熟的方案,我们龙腾非常乐意看到。我们一直在寻找有真正创新精神的技术伙伴。”
深入的探讨?成熟的方案?
陈默的目光越过窗户,落在楼下那辆刚刚驶离的黑色轿车上。张主任谦恭的笑脸似乎还在空气中残留着痕迹。论文署名处的刺痛,胃里长期的灼烧感,和此刻电话里传来的、来自业界巨头的认可(尽管只是对一点“片段”的认可),交织成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堵在他的胸口,沉甸甸的。
他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肺叶被刺得微微收缩。
“目前还只是一个课程作业的初步想法,很不成熟。”他听到自己的声音说,干涩而谨慎,“感谢贵公司的关注。”
电话那头的秦青似乎并不意外,反而笑了起来:“理解,理解。高校的研究嘛,总是需要时间孵化的。没关系,陈老师,请您知道我们有这个兴趣就好。期待您和您团队未来的成果。如果有什么需要交流的,或者……遇到什么困难,也可以随时联系我。这个号码就是我微信。”
又客气了几句,电话挂断了。
办公室重新陷入寂静,只剩下电脑风扇的嗡嗡声和陈默自己有些过速的心跳。他慢慢放下手机,屏幕暗下去,映出他自己模糊而苍白的脸孔。
龙腾科技…前瞻技术部…
一种不真实感包裹着他。就在几个小时前,他还在为学生的作业和自身的困境焦头烂额,沉浸在那种无处不在的压抑里。而现在,一个只在财经新闻和科技杂志上看到的名字,突然以一种如此直接的方式闯入了他的世界。
是因为那个“系统”吗?那三个飘向宿舍楼的黯淡光点?
几乎就在这个念头升起的瞬间,颅内的嗡鸣声极其轻微地改变了音调,一种难以言喻的、微弱的“反馈感”变得更加清晰了一些——不再是模糊的状态,而是似乎能隐约捕捉到一丝极淡的、属于数学逻辑的简洁美感,以及一种沉浸其中的、豁然开朗的兴奋感。
非常遥远,非常模糊,如同隔着厚厚的玻璃听音,但确实存在。
他的手指微微颤抖起来,不是因为寒冷,而是某种压抑已久的、名为希望的东西,正试图撬开坚冰,探出稚嫩的芽尖。尽管这希望伴随着未知的恐惧和巨大的不确定性。
第二天上午,《机械动力学》课上,气氛明显不同。
陈默走上讲台时,能感觉到不止一道目光落在他身上。除了往常的涣散和躲闪,多了几分好奇和探究。后排的李健和另外两个男生坐得笔直,眼睛里布满了血丝,眼下带着浓重的黑眼圈,但眼神却亮得惊人,像是有团火在里面烧。
课间,陈默正在擦黑板,李健蹭了过来,手里攥着一个屏幕碎了好几道的旧手机,手指因为紧张而用力地捏着手机边缘,指节泛白。
“陈老师,”他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夜未眠的沙哑,却又抑制不住地发颤,“我们……我们昨晚又试了几个变种算法,好像……好像摸到点门道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