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觉醒之战:余光的神秘 > 第44章 《绝对坚韧》

觉醒之战:余光的神秘 第44章 《绝对坚韧》

作者:密云山口的五宝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10 02:04:51

实验室沉浸在一种新的节奏中。服务器风扇的低鸣与空气净化系统的脉动构成恒定的背景音,而研究员的指尖在虚拟键盘上轻敲、数据流在屏幕上无声滑过,则是这静谧中的协奏曲。苏晚晴将优化的历史环境扰动模型数据——一个融汇了精校后的气候波动、地质事件活动强度指数以及引力波背景噪声水平数据的复杂图谱——无缝接入陈墨刚刚部署完成的“被动侦听阵列2.0”核心数据库。主屏幕上,代表着Φ0核心那近乎绝对的稳定脉动曲线、陈墨打造的微环境超低频场监测网的多波段数据流,以及苏晚晴构建的千年级历史环境扰动序列,首次在同一经过Φ0锚点校准的、皮秒级精度的绝对时间轴上同步流淌。

陈墨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仪器,反复扫描着数据融合的实时界面。“关联性算法已加载,目标锁定在非因果性关联、超长时域同步特征的挖掘。环境场能量级别恒定处于自然背景值0.01%以下,远低于安全阈值临界点。”他的声音平静,每一个操作指令都在虚拟操作面板上留下清晰、合规的电子签名,“三级冗余逻辑核复运行,无冲突,系统状态全绿。苏博士,您的扰动峰谷时间点已作为关键变量嵌入相关分析引擎。”

“收到。”苏晚晴回应,她的注意力集中在屏幕上不断滚动刷新的历史数据与实时监测的并置窗口上,“我在尝试加入一项新的‘扰动权重因子’,基于驿站考古资料推算的、瞬时(以历史尺度而言)人口集中度或大型祭祀活动可能产生的微弱集体生物场能波动,权值设定为理论上不可测量的微量级范畴,仅供模型探索性参考,确保其影响处于计算噪声允许范围内。”她的操作谨慎而敏捷,对模型的每一次“假想性”补充都带有严格的自我约束声明。

林羽的视线在三个主要工作区的状态显示和中央主控屏上来回移动。屏幕上,庞大的数据流正在后台执行着无比复杂的自相关分析,试图从“绝对坚韧”的Φ0核心波动的、小到人类仪器几乎无法直接探测的Δ变化量(理论上<10^-18),与环境场中同样微弱到极致的、跨越地质年代的超低频扰动之间,寻找一丝统计学上才可能存在的“步调一致”或者微弱响应。

“我们的‘听力’,现在不仅能捕捉到它自身的‘心跳’,还能同时‘听到’它周身数千年环境历史的‘风声’。”林羽轻声说,带着一种对精密工具和团队智慧配合的赞赏。他踱步到主控台前,目光扫过运行日志——所有新加入的变量均经过伦理安全审查,能量注入标识持续为“0”。“我们正在学习解读‘存在’本身的语言。这种语言没有词汇,没有明示的信号,只有极其微弱的存在状态变迁,与其所处的‘舞台’背景之间可能存在的、一种深奥的‘和谐’。这需要我们无限的耐心和极致的精确。”他的话语强调着方法的纯粹性与目的的非功利性——探索是为了理解宇宙的深邃法则,而非驾驭或改变这沉默的奇观。

时间在实验室庄重而专注的氛围中流逝。突然,陈墨操控的界面上一组深蓝色的辅助分析窗口亮度略微提升,一个极其复杂的三维频谱投影图呈现出来。

“发现一组潜在特征点,”陈墨的声音没有激动,只有高度克制的分析腔调,“在系统预设的置信区间内(p=0.003,远非决定性证据),显示在公元三世纪和三世纪中叶两个特定时间点上——苏博士模型标注中,对应塔克拉玛干南缘一次千年尺度的极端干冷期峰值与西段阿尔金断裂带一次被地质记录证实的强烈地震后约一个世纪——我们的‘侦听阵列’捕获到了Φ0核心脉动在亚稳态分析参数上的两处极微弱、极短暂的‘相位微颤’。其幅度和时长依然在仪器测量极限边缘,低于自然统计波动范围上限,但模式存在统计显着性提示。”

苏晚晴立刻调取了对应时空坐标点的详细环境背景:“陈墨,请分享相位微颤的时间戳细节……匹配!那两个点,在丝路图景上恰好对应楼兰古国消亡前的高压期,以及敦煌地区一次大规模石窟开凿活动进入稳定繁荣的阶段。地质数据显示地壳应力释放与磁层扰动活动确实存在可建模的增强。”她的呼吸微微屏住,这是严谨分析下捕捉到的微妙线索,而非震撼的发现,“是环境扰动巧合地叠加了仪器噪声,还是我们捕捉到了一丝‘存在’对环境巨变最深沉的、历经千年的微弱‘余振’?这需要大量的、更长期的独立重复观测去求证,排除所有可能的干扰源。”

“理解,这不是结论,只是一个信号微光。”陈墨立刻回应,将这条初步线索标记为“待深度复核验证”,“我已将这两个时间点的所有环境传感器原始数据、包括当时太阳活动和行星际磁场背景存档,启动独立复核流。同时正在对比其他历史重大扰动时期的数据,寻找相似点或反例。一切分析将限定于被动记录与超低影响观测框架内。”

林羽看着屏幕上那两个几乎可被忽略的异常点标记,以及陈墨立刻启动的验证流程和苏晚晴谨慎的解读,眼神中闪烁着科学家特有的光芒——那是对未知的敬畏、对真理的渴求与对方法绝对严谨的坚守。“这正是我们寻求的深度‘倾听’可能带来的启示。”他沉稳地说,肯定了团队的方向,“这两点微光,无论最终被证实是宇宙沉默的回响,抑或是对我们分析工具极限的一次提醒,都弥足珍贵。它再次证明,Φ0的‘不变’并非完全僵硬的死寂,它的稳定性本身或许就蕴含着对外部世界最深层次、最慢节奏变化的容纳机制。苏博士的‘时空环境记录仪’假说,获得了第一缕需严格验证的、统计学上微弱但并非无意义的支持证据。”

他走向总控台,平静地更新了实验日志:“观测101同步运行中,首次记录到潜在千年尺度环境-现象弱关联线索(需最高强度验证)。执行原则不变:被动聆听,零干预,安全框架内极致精度。所有推论建立于非侵入式数据分析之上。”

实验室的安全蓝光无声地流淌,为这深邃认知之旅提供着无声且坚实的保障。隔离场中的淡紫色光晕依旧稳定,仿佛对屏幕上的小小涟漪毫不知情。然而在每一个研究员的心中,探索的维度已然拓宽。他们不再执着于寻求“对话”,而是以最大的克制与智慧,尝试理解这份沉默“存在”在宇宙宏大时空交响曲中扮演的角色——那可能是一个静默的记录者,一个至坚至韧的锚点,其存在本身即是宇宙和谐奥秘的一部分。

探索继续,在文明的边界之内,在敬畏的引领之下,朝着那难以言喻的幽深与恒久,沉静地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