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蜀汉:从刘备脚臭开始 > 第28章 刘备慰军

蜀汉:从刘备脚臭开始 第28章 刘备慰军

作者:花小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2:03:36

章武四年的秋日,天高云淡,风中已带了些许凉意。

汉中大地,层林尽染,本该是一派丰收或闲适的景象,但空气中却始终弥漫着一股大战过后、舔舐伤口的沉凝。

第一次北伐失利的阴影,尤其是街亭那场因一将之失而导致的惨痛败绩,如同无形的巨石,压在每一位知情将士的心头,也让这片作为北伐前哨的土地,笼罩在一层难以驱散的晦暗之中。

然而,一道来自成都的旨意,如同穿透乌云的阳光,骤然打破了这份沉郁。

皇帝陛下,要亲临汉中!

消息传开,三军震动,民心雀跃。自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乃至称帝以来,刘备已多年未曾亲临这北疆重镇。

值此新败之际,陛下的到来,意义非同寻常。

这一日,南郑城外,旌旗招展,甲胄鲜明。

以丞相诸葛亮、骠骑大将军陈到为首,赵云、魏延、王平、吴懿、高翔等文武百官,以及汉中各营主要将校,皆肃立于道旁,翘首以盼。

午时刚过,远处官道上烟尘扬起,一支规模不大但极其精悍的仪仗队伍缓缓行来。

龙辇之上,刘备端坐其中。

他年近六旬,两鬓已然斑白,昔日颠沛流离留下的风霜刻印更深了几分,但一双眼睛却依旧炯炯有神,顾盼之间,那股历经磨难而不折、百折不挠的坚韧意志扑面而来,甚至比年轻时更添了几分帝王的沉凝与威仪。

“臣等恭迎陛下圣驾!万岁,万岁,万万岁!”

以诸葛亮、陈到为首,众人齐刷刷跪倒一片,山呼万岁之声,震彻原野。

龙辇停下,刘备在内侍的搀扶下,稳步走了下来。

他并未穿着繁复的冕服,而是一身简洁的玄色常服,外罩一件绣着龙纹的披风,显得干练而精神。

“众卿平身。”

刘备的声音洪亮,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他快步上前,亲手扶起诸葛亮和陈到,“孔明,叔至,还有诸位爱卿,辛苦了!”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在诸葛亮略显清瘦的面庞和陈到沉稳坚毅的眼神上停留片刻,又看向后方那些许多身上带伤、面色沉郁的将领,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痛惜,但旋即被更加坚定的神色所取代。

“朕在成都,闻听前方将士用命,虽有小挫,然筋骨未伤,锐气犹存!此乃国家之幸,朕心甚慰!”

刘备朗声说道,绝口不提“失败”二字,而是肯定了大军的根基仍在。

随后,刘备入南郑城,并未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只是简单听取了诸葛亮和陈关于当前汉中整军、练兵、屯田等情况的汇报。

他听得非常仔细,不时发问,尤其关注了“将略堂”的进展和“木牛流马”的研发。

次日,刘备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要求:“朕欲亲登定军山,祭奠此次北伐,尤其是街亭一役,为国捐躯的将士英灵!”

定军山!

此地对于刘备和整个蜀汉政权而言,意义非凡!

正是在此地,老将黄忠阵斩夏侯渊,奠定了汉中之战的胜局,也成就了刘备一生事业的巅峰。

选择在此地祭奠英灵,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诸葛亮、陈到等人深知刘备心意,立刻着手安排。

秋日的定军山,苍松翠柏依旧,但山风已然凛冽。

一条临时清理出的山路,从山脚蜿蜒而上。

刘备拒绝了乘坐肩舆,坚持要步行上山。

诸葛亮、陈到一左一右,紧随其后,再后面是赵云、魏延、王平等主要将领以及一队精锐的白毦兵护卫。

山路崎岖,对于年近花甲的刘备而言,并不轻松。

但他的步伐却异常稳健,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

他时而驻足,眺望四周山川地势,眼中流露出追忆与感慨。

当年在此地挥斥方遒、与曹操争锋的场景,恍如昨日。

终于,一行人登上了定军山主峰。

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上,已然设好了祭坛。

香烛、三牲、醴酒陈列其上,气氛庄严肃穆。山风猎猎,吹得众人衣袍作响,旗帜翻飞。

祭坛前方,矗立着一面巨大的石碑,碑上以朱砂刻写着此次北伐以来,所有阵亡将士的姓名、籍贯、军职,密密麻麻,触目惊心。

尤其是“街亭”部分,那长长的名单,仿佛由鲜血书写,无声地诉说着那场的惨烈与遗憾。

刘备肃立于祭坛前,从内侍手中接过三炷已然点燃的高香,双手高举过顶,面向北方——那是中原故土的方向,也是无数英魂埋骨的方向。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沉痛而悲怆,清晰地传入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

“维,章武四年秋,大汉皇帝备,谨以清酌庶羞,祭告于北伐阵亡将士之灵曰:”

“呜呼!忠勇之士,国之干城!尔等奋武烈之姿,怀忠贞之志,委身王事,效命疆场!或摧锋于街亭绝壁,或陷阵于陇右山塬,血染沙场,魂归长空!朕每思之,痛彻心扉!”

他的声音带着哽咽,眼中已有泪光闪烁。诸葛亮、陈到等人皆低头默然,许多亲身经历过街亭血战的将领,如王平,更是虎目含泪,紧紧握住了拳头。

“然,”刘备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提高,变得激昂起来,那股蕴含在老年躯体中的豪雄之气勃然迸发,“胜败者,乃兵家常事!岂因一时之挫,而坠青云之志?!”

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电,扫过身后所有的文臣武将:“昔年,高祖皇帝起于微末,屡败于西楚霸王项羽!荥阳之围,成皋之失,几近山穷水尽!然高祖忍辱负重,纳良策,聚英才,终有垓下十面埋伏之胜,一战而定天下,开创我大汉四百年基业!”

历史的回响,在这定军山头激荡。刘备以汉高祖刘邦的经历类比当下,瞬间将一次战术失败,提升到了战略博弈与意志较量的高度。

“今我季汉,继承大统,据有巴蜀、汉中,带甲数十万!”刘备的声音愈发铿锵,他指向诸葛亮,“文有孔明,经天纬地,运筹帷幄,可比萧何、张良!”

他又指向陈到、以及虽未在场但威名犹存的关羽、张飞:“武有叔至,忠勇兼备,练兵统军,乃国之柱石!云长、翼德,万人之敌,威震华夏!更有子龙、文长(魏延字)、子均(王平字)等一众虎贲之将,智勇双全!”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位将领,仿佛要将力量和信念注入他们心中:“而我三军将士,皆乃百战锐卒,忠贞用命,愿为复兴汉室,抛头颅,洒热血!有此文武贤才,有此忠勇将士,朕问尔等——”

刘备声若洪钟,在山谷间引发阵阵回音:“何愁曹魏不灭?!何愁中原不复?!”

“一时之得失,何足挂齿?!街亭之血,不会白流!它当成为我等心中长鸣之警钟,砥砺前行之磨石!”

他再次转身,面向那面刻满英灵名字的石碑,深深一躬,声音沉凝而充满承诺:“众将士在天之灵,且安息!看朕,与尔等之同袍,如何秣马厉兵,整军经武!待兵精粮足,时机一到,必当再次挥师北向,克复中原,以告慰尔等忠魂!届时,朕当再临此地,以曹魏伪帝之首,祭奠于尔等灵前!”

“望诸君——”刘备最后面向所有臣工将士,拱手一礼,“勿以一时得失为念!勿忘今日之耻,勿负先烈之望!与朕,与丞相,与大将军,同心同德,厉兵秣马,再图北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这一番话,情真意切,掷地有声!既有对逝者的深切缅怀,更有对生者的殷切期望和无比信任!他将失败归为“兵家常事”,以高祖事迹激励众人,充分肯定了现有的文武力量,并清晰地指明了未来的方向——不是沉溺于伤痛,而是化悲痛为力量,准备下一次更为强大的出击!

刹那间,积压在众将心头数月之久的阴霾、愧疚、不甘,仿佛被这一阵浩荡的皇言帝语一扫而空!一股滚烫的热流在每个人胸中涌动、激荡!

赵云首先单膝跪地,声音哽咽却无比坚定:“臣等谨遵陛下教诲!必当竭尽全力,助丞相、大将军,早日完成北伐大业!”

魏延、王平、吴懿等所有将领,乃至身后的白毦兵护卫,齐刷刷跪倒一片,吼声震天,带着哭腔,更带着一股破釜沉舟、誓雪前耻的决绝:

“谨遵陛下教诲!厉兵秣马,再图北伐!”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万岁!万岁!万岁!”

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冲霄而起,回荡在定军山的群峰之间,惊起无数飞鸟,仿佛连这片曾经见证过辉煌胜利的土地,也为之动容,为之焕发出新的生机。

诸葛亮看着眼前群情激奋的场面,看着刘备那虽显苍老却依旧挺拔如山岳的背影,眼中充满了敬佩与感动。

他知道,陛下此行,胜过千言万语的安抚与激励。

大军低落的士气,在这一刻,已然彻底扭转!

陈到同样心潮澎湃。

他亲眼见证了这位传奇君主的人格魅力与领导艺术。

在最低谷的时刻,他以不容置疑的信念和极具感染力的言辞,重新凝聚了人心,点燃了希望。

这,或许就是刘备能够从织席贩履之辈,最终成就帝业的核心所在。

刘备的“定军山”之行,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了北伐受挫后的蜀汉肌体。

祭奠,是为了不忘却的纪念;激励,是为了更坚定的前行。失败的阴云被驱散,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务实、更加团结、也更加渴望胜利的熊熊斗志。

三军感奋,士气复振。

下一次北伐的种子,已然在这定军山头,在这位老皇帝慷慨激昂的话语中,深深地埋下。

只待春风化雨,便可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