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 > 第92章 防尘破障夺盐道,盐晶炸敌护盐场

绥远的急报送到鹰嘴崖时,李云龙正蹲在兵工厂看第十一辆重坦的戈壁适配改造 —— 周铁柱用帆布缝了个锥形防尘罩,套在主炮炮口上,还在发动机进气口加了层细纱布,防止戈壁风沙堵死油路。递报的是绥远盐场的老盐工老侯,满脸皱纹里还嵌着盐粒,手里的盐布地图(用浸过盐水的粗布画的,防沙耐磨)上,用炭笔标着三条黑色盐道:“李团长!鬼子占了乌梁素海的盐场,抓了一百五十多老乡晒盐,还修了四座‘盐碉’拦盐道,每天用卡车运盐回东北!老乡们晒的盐全被抢了,再抢不到盐,咱们的队伍和老乡们都得缺盐病倒!”

盐布地图上,四座盐碉沿三条盐道呈 “品” 字分布,最西的 “西头碉” 控制着唯一的淡水渠,鬼子故意断水,逼老乡们只能在碉下晒盐;盐道旁的戈壁滩布满碎石,卡车开过会扬起丈高沙尘,正好掩护鬼子的巡逻队。徐昊指着地图上的 “盐滩洼”:“戈壁风沙大,重坦怕沙尘堵发动机,咱们分两路:一路给重坦加双层防尘装备,从盐道正面攻碉,用盐土堆做掩体;另一路跟着老侯,用盐晶做地雷,炸盐道上的卡车,救老乡、抢回盐堆,保住淡水渠!”

周铁柱推着轮椅过来,左腿的木假肢在盐袋堆上磕出 “笃笃” 声,他手里拿着块晶莹的盐晶:“俺们做盐晶地雷!把盐晶砸成碎块,混进黑火药里,装在陶罐里,盐晶硬度高,炸起来比碎铁片还锋利;再给重坦的履带板焊上细钢筋,戈壁碎石多,钢筋能勾住碎石,防止打滑!” 这主意是他听老侯说的 —— 盐场老乡常靠盐晶划开盐块,现在改成地雷填充物,既适配盐场环境,又能就地取材。

李云龙把马刀往腰里一插,旱烟袋在盐袋上磕掉火星:“就这么干!徐昊,你带一个步兵连、老侯,去盐滩洼埋盐晶地雷,救老乡;俺带两辆重坦、骑兵连,攻盐碉、炸卡车;赵刚,你带着民夫队,用驴车驮淡盐水和含盐干粮,戈壁缺盐缺水,得让大家补够!”

绥远盐场的老乡们也赶来帮忙,领头的是老侯的孙子小盐子,才十四岁,手里还拎着个晒盐的竹筐,筐沿磨得发亮:“盐晶地雷得埋在盐道的车辙里,鬼子的卡车重,一压就炸;西头碉的淡水渠有个暗口,俺知道在哪儿,能偷偷给老乡们送水!” 老乡们还带来了硝石,“这是晒盐时结在渠边的,混着硫磺能做防风火柴,戈壁风大,普通火柴点不着!”

李婶带着妇女会的人,连夜赶制了 “戈壁战包”—— 每个包里有两斤盐炒面(面粉混盐炒的,补充盐分)、一袋淡盐水(用葫芦装的,防脱水)、一副防风镜(用碎玻璃片嵌在木框里做的,防风沙迷眼),还有用粗布缝的护肩,“戈壁碎石多,扛东西时护着肩,别磨破了!” 她还给小盐子缝了件新的粗布褂子:“孩子,你这褂子全是盐渍,换上新的,晒盐也舒服点!”

狗蛋和小石头也吵着要去盐场,两人背着小布包,里面装着盐晶地雷的零件 —— 是老侯教他们砸的盐晶,每个碎块都有指甲盖大,混着黑火药正好。“俺们能帮着装地雷!还能给老乡们递淡盐水!” 狗蛋攥着父亲的撬棍,棍柄上的血迹已经发黑,却依旧攥得紧紧的;小石头则揣着个小铜铃,“要是在戈壁遇到鬼子巡逻队,俺就摇铃报信!”

天刚蒙蒙亮,两队就分头行动。李云龙带着重坦往盐道赶,重坦的主炮套着帆布防尘罩,发动机进气口的纱布上还涂了层桐油,防沙又防水;履带板焊的细钢筋闪着冷光,像给履带装了排小爪子。刘根柱坐在第一辆重坦的驾驶舱里,时不时用抹布擦观察镜:“这防尘罩真管用!刚才过了段沙尘区,炮口没进沙;钢筋履带也稳,碎石坡没打滑!” 副驾驶的小李则手里拿着老侯画的 “盐碉图”,每到一个转弯就提醒:“前面是‘风口弯’,风大,得把车速放慢,别被吹得跑偏!”

徐昊带着步兵连,跟着老侯往盐滩洼走。盐滩上白花花的全是盐霜,老乡们被鬼子用绳子绑在晒盐架旁,手里还拿着晒盐的竹耙,看到八路军来了,眼里瞬间亮了起来。小盐子悄悄绕到淡水渠的暗口,用竹管往渠里送淡盐水:“爹!娘!快喝口水,俺们来救你们了!” 老乡们赶紧用手接水,盐霜在脸上化出一道道白痕,却笑得比盐晶还亮。

晌午时分,李云龙的队伍到了 “西头碉” 下。盐碉是用盐土和碎石砌的,炮口正对着盐道,鬼子的三辆运盐卡车停在碉旁,车斗里装满了盐袋,白花花的盐粒从袋缝里漏出来,撒在地上。“先炸卡车!别让盐运走!” 李云龙大喊着,重坦的主炮 “轰隆” 一声,帆布防尘罩被气流吹开,炮弹带着沙尘飞向卡车,最前面的卡车瞬间炸了,盐袋飞得到处都是,白花花的盐撒了一地,像下了场盐雨。

可重坦刚往前开了十米,突然 “咯噔” 一声停住了 —— 发动机进气口的纱布被沙尘堵死,转速瞬间降了下来,履带也被盐道旁的碎石卡住,转不动了。“不好!进气口堵了!履带卡了!” 刘根柱急得额头冒汗,手里的操作杆掰得 “咔咔” 响,发动机发出 “突突” 的闷响,像喘不上气的老牛。

盐碉里的鬼子见状,立刻用机枪往重坦侧面扫,子弹打在装甲上,“叮叮当当” 响个不停,碎石被打得飞溅,有的还砸在防尘罩上,留下一个个小坑。周铁柱推着轮椅,冒着沙尘冲过去,左腿的木假肢陷在盐土里,拔出来时带着层白霜,他指着进气口:“快换备用纱布!用淡盐水擦!盐能吸潮,纱布不容易堵!” 战士们立刻掏出备用纱布,小盐子也跑过来帮忙,用葫芦里的淡盐水淋湿纱布,周铁柱则用撬棍撬开卡住履带的碎石,没十分钟,重坦就恢复了动力。

“攻盐碉!用推土铲推盐土堆!” 李云龙大喊着,重坦的推土铲插进盐滩,猛地往前一推,盐土堆像座小山般挡在盐碉前,形成一道白色的掩体。骑兵连趁机冲过去,马刀劈向碉下的鬼子,没半个时辰就拿下了西头碉,淡水渠也被重新打开,老乡们终于能喝上干净的淡水。

而盐滩洼的盐晶地雷也起了作用 —— 剩下的两辆运盐卡车往回跑,刚开进盐滩洼,前轮就压在了盐晶地雷上,“轰隆” 一声,卡车的轮胎被炸飞,车身歪在盐滩上,里面的鬼子爬出来,刚想跑就被徐昊的步兵连拦住,有的被盐晶碎片划伤,有的被晒盐的竹耙绊倒,没几分钟就全被俘虏。

战斗进行到傍晚,四座盐碉全被炸毁,三条盐道也被控制,一百五十多老乡全被救了回来,抢回的盐堆堆成了小山,足够三个县的队伍和老乡们用半年。老侯看着重新流淌的淡水渠,激动得跪在盐滩上,掬起一捧水喝:“俺们又能晒盐了!再也不用怕鬼子抢了!”

周铁柱推着轮椅,检查着重坦的防尘装备:“这帆布防尘罩得改进,加层细铁丝,不容易被子弹打烂;盐晶地雷也得加个防潮层,用浸过桐油的布包着,下雨也能用!” 老铜匠则在给重坦的履带清理盐渍,用淡盐水擦履带板,“盐渍会锈履带,得擦干净,下次来盐场更耐用!”

狗蛋和小石头坐在盐堆旁,手里拿着块盐晶,小石头把盐晶递给狗蛋:“狗蛋哥,这盐晶真亮,俺们把它留着,下次做地雷更厉害!” 狗蛋点点头,把盐晶收进布包,之前在戈壁上弄脏的撬棍,现在还扛在肩上,棍柄上沾着的盐霜,像给撬棍添了层新装饰。

李婶带着妇女会的人,给大家送来了热盐炒面和淡盐水。她给受伤的战士包扎伤口,用防风镜帮老乡们挡住风沙:“辛苦你们了,吃点炒面,喝点淡盐水,补补盐分!” 她还给老侯递了袋新的晒盐竹筐:“大叔,你这筐都破了,换上新的,晒盐也方便!”

就在这时,徐昊的系统面板突然弹出提示:

【检测到绥远戈壁破盐道 护盐救民双胜利(击毁 4 座盐碉 3 辆运盐卡车、解救 150 名老乡、夺回 30 吨食盐) 土法戈壁战术验证(帆布防尘罩、盐晶地雷、硝石防风火柴),解锁 “戈壁装甲游击战术手册”“绥远盐场防护体系方案”】

【解锁内容:1. 戈壁战术三法(帆布防尘护重坦 盐晶地雷破运输 盐土堆做掩体);2. 盐场防护方案(淡水渠暗口预警 盐晶地雷布防 老乡轮班放哨,防鬼子反扑);3. 重坦戈壁适配优化(进气口加双层盐土过滤棉 履带钢筋加密,适应盐土环境)】

【任务进度:重坦旅戈壁作战能力成型,华北 - 西北交界抗日根据地 “盐资源保卫” 体系完善,可启动 “察哈尔抗日根据地支援计划”,下一步支援张家口外围】

徐昊把系统提示读给大家听,李云龙跳上一座盐堆,马刀指向张家口方向,声音在盐滩上空格外响亮:“兄弟们!老乡们!盐道通了,盐场保住了,咱们就去张家口!把鬼子的外围据点全端了,让绥远的盐能运到各个根据地,让所有老乡都能吃上盐,安稳过日子!”

战士们和老乡们都跟着欢呼起来,声音震得盐滩上的盐粒簌簌落下。绥远的老乡们给支援队伍送来了晒干的盐块、新晒的盐炒面,还有自己编的竹筐,“你们帮俺们保住了盐场,救了老乡,这是俺们的一点心意,别嫌弃!” 老侯还把自己的晒盐竹耙送给了周铁柱:“同志,这耙子陪了俺二十年,能晒盐还能挖战壕,你们带着,准能用得上!”

第二天一早,支援队伍准备返程。老侯带着盐场的老乡们,在淡水渠旁送行,有的帮着搬重坦零件,有的给战士们塞盐块,有的拉着战士的手,舍不得他们走。小盐子还把自己捡的盐晶送给了狗蛋:“这个给你,下次来盐场,俺教你晒盐!” 狗蛋接过盐晶,攥得紧紧的,眼里满是期待。

返程的路上,重坦的防尘罩已经换成了加铁丝的新帆布,进气口也加了双层盐土过滤棉,行驶在戈壁上,比来时更稳。刘根柱坐在重坦的驾驶舱里,手里拿着老侯送的盐炒面,时不时吃一口,咸香的味道让他精神十足:“这盐炒面真顶饿,戈壁跑再远也不觉得累!” 徐昊则拿着绥远盐场的地图,在上面标注着盐碉位置、盐晶地雷设伏点,“下次再来,就能更顺利地帮老乡们守盐场了!”

夕阳下,支援队伍回到了鹰嘴崖根据地。兵工厂的水车还在转动,“吱呀” 声混着车床的切削声,像是在欢迎他们回来;赵刚带着根据地的老乡们,在村口等着,手里拿着新做的护肩和防风镜;王铁匠和周铁柱已经在车间里准备给重坦的履带加密钢筋,第十二辆重坦的履带,很快就能用上更耐用的戈壁适配装备。

所有人都知道,绥远戈壁破盐道的胜利,只是察哈尔支援的新开始。只要军民同心,只要重坦旅越来越强,只要这份戈壁御敌、护盐保民的信念在,就没有打不赢的资源掠夺战,没有守不住的家园。那两辆从绥远回来的重坦,车身虽然沾了不少盐霜和沙尘,却像是镀上了一层新的光芒 —— 那是盐道破袭胜利的光芒,是戈壁共济的情谊,是抗战必胜的希望。

夜幕降临,兵工厂的灯火亮得比往常更久,李云龙和赵刚、徐昊坐在指挥部里,看着张家口外围的地图,准备制定下一次的支援计划;周铁柱还在调试盐土过滤棉的密度,老铜匠在旁边帮忙改进;狗蛋和小石头则在给重坦的履带清理盐霜,他们的脸上满是骄傲 —— 因为他们知道,这些重坦,这些土制戈壁武器,这些军民同心的努力,终将把鬼子彻底赶出中国,迎来真正的和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