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 > 第115章 碑前誓师定太原,铁甲马蹄待冲锋

鹰嘴崖根据地的山坡上,新立的烈士碑刚用红漆描完最后一个名字 ——“王三”“张叔”“小顺”“李二柱”…… 一共二十七个人名,刻在青石板上,在晨光里泛着冷光。李云龙手里攥着块粗布,轻轻擦着碑上的字迹,布上还沾着之前战斗的血渍,是他从自己棉袄上撕下来的。“兄弟们,碑立好了,名字一个都没漏。” 他的声音比往常低了八度,没有了往日的暴烈,只剩沉甸甸的郑重,“过些日子,俺们就打太原,把鬼子赶出城,让你们看着俺们收复失地。”

孙德胜拄着新磨的马刀,站在碑前,刀身是周铁柱用废钢轨锻的,比之前的鬼子军刀宽了半寸,刀刃泛着青蓝色的冷光。他从怀里掏出王三的断刀,轻轻放在碑前 —— 断刀的木柄还缠着王三弟弟的红布条,是之前清理战场时找回来的。“王三,新刀俺试过了,砍得动鬼子的钢盔。” 他的膝盖还没完全好,弯腰时疼得皱了皱眉,却依旧挺直了腰杆,“等打太原,俺替你多砍几个鬼子,给你报仇。”

小石头抱着张叔的银镯子,放在碑旁的小石台上,旁边还摆着张叔没送出去的信 —— 周铁柱已经找人把信纸重新誊抄了一份,原件用蜡封了起来,准备战后交给张叔的家人。“张叔,俺学会用步枪了,赵政委教的,能打准五十米外的靶子。” 他的左臂伤口已经结痂,却依旧下意识地护着怀里的骑兵连旗,旗角的血渍被李婶洗过,淡了些,却依旧是最鲜艳的红,“打太原时,俺会把旗举得高高的,让你看得见。”

老秦带着民夫队,抬着两筐新蒸的玉米饼,放在碑前的石桌上 —— 饼上撒了芝麻,是李婶特意教民夫们做的,说是 “让兄弟们吃口热乎的、香的”。小顺的爹老陈,把儿子的打火石轻轻放在饼筐旁,打火石上的划痕还清晰可见,是小顺以前在河边磨的。“小顺,爹给你带饼了,还是热的。” 他的声音发颤,却没掉眼泪,只是伸手摸了摸碑上 “小顺” 两个字,像摸儿子的头,“打太原时,爹还跟你们去,替你多扛根钢轨,多搭座浮桥。”

周铁柱推着轮椅,停在碑旁,轮椅上放着两件新造的物件 —— 一把钢轨马刀,刀鞘上刻着 “骑兵魂” 三个字;还有个铁制的支架,是给骑兵装甲协同车用的,能把重坦的侧舱门改成战马登车的踏板。“兄弟们,俺把装备改好了。” 他用冻得发紫的手,拿起钢轨马刀,往旁边的废钢盔上劈了一下,“当啷” 一声,钢盔被劈出个大口子,刀刃却没卷,“这刀结实,以后骑兵连的兄弟,不用再用卷刃的刀拼杀了。”

正说着,远处传来了驴车的 “咯吱” 声 —— 是晋商乔掌柜带着人来了!三辆驴车上,装着二十多把新铸的马刀,刀身闪着银光,还有几袋盐巴和布匹,是晋商们凑钱买的。“李团长,俺们听说要打太原,特意赶了三天路,送些马刀过来。” 乔掌柜的棉袍上沾着尘土,却依旧精神矍铄,他从车上拿起一把马刀,递给孙德胜,“这是用太谷城里最好的铁铸的,比鬼子的刀沉,砍起来更有劲!”

孙德胜接过马刀,试着挥了挥,风声 “呼呼” 响,他忍不住笑了:“乔掌柜,这刀好!打太原时,俺用它劈了鬼子的城门!” 乔掌柜也笑了,从怀里掏出张纸条,上面写着太原城里的布防 —— 是他派伙计混进城探来的,“城里的鬼子在西城门修了碉堡,还有两辆坦克,你们得小心。”

没过多久,山脚下又传来了老乡们的声音 —— 十几个老乡背着竹篓,里面装着晒干的艾草和生姜,是用来给战士们防冻伤的。领头的是个七十多岁的老奶奶,拄着根枣木拐杖,竹篓里还放着双新纳的布鞋,是给小石头做的。“孩子,天冷,穿上这鞋,别冻着脚。” 老奶奶把布鞋递给小石头,布满皱纹的手摸着他的头,“打太原时,奶奶给你们蒸红薯,等着你们回来吃。”

小石头接过布鞋,鞋里还垫着艾草,暖暖的,他赶紧穿上,大小正合适。“谢谢奶奶!俺打鬼子时,一定保护好自己,回来吃您蒸的红薯!” 他说着,对着老奶奶鞠了一躬,惹得周围的人都笑了,笑声里没有了之前的沉重,多了些对未来的盼头。

中午时分,根据地的晒谷场上,挤满了战士和老乡。李云龙站在土台上,身后挂着张太原城的地形图,上面用红笔圈出了主攻方向 —— 西城门,还有用蓝笔标注的鬼子碉堡位置。“都给俺听好了!” 他拔出马刀,指向地形图,声音又恢复了往日的洪亮,“三天后,咱们兵分三路:徐昊带装甲连,从正面轰开西城门;孙德胜带骑兵连,绕到北门,切断鬼子的援兵;俺和老赵带步兵连,从南门冲进去,端了鬼子的指挥部!”

台下的战士们齐声喊:“打太原!赶鬼子!” 声音震得晒谷场的谷粒都簌簌往下掉。周铁柱推着轮椅,来到土台旁,指着身后的骑兵装甲协同车 —— 是用一辆缴获的鬼子卡车改的,侧面加了踏板,车顶架着两挺机枪,“这车能载五匹战马,重坦开道时,骑兵能从车上跳下来,跟鬼子拼杀,不用再担心战马被炮弹惊着!”

刘根柱立刻跳上协同车,发动引擎,车轮在晒谷场上转了个圈,踏板稳稳地放下来,孙德胜骑着 “乌云”,试着从踏板登上车,动作流畅,没有丝毫卡顿。“好!” 台下的战士们纷纷鼓掌,连老乡们都跟着喊好,乔掌柜笑得眼睛都眯了:“这物件好!比俺们运盐的车还结实!”

傍晚时分,指挥部里的灯还亮着。李云龙、赵刚、徐昊、孙德胜围在桌旁,看着周铁柱刚画好的步坦骑协同战术图 —— 上面标着重坦的推进路线、骑兵的穿插节点,还有步兵的掩护位置,连每个机枪巢的火力覆盖范围都标得清清楚楚。“老周,你这图比鬼子的参谋画得还细!” 李云龙拍着桌子,拿起旱烟袋,却没点燃,只是夹在手里,“三天后,就按这图来,咱们给鬼子来个‘瓮中捉鳖’!”

突然,徐昊的怀里传来 “嘀嘀” 的声音 —— 是系统的提示音。他掏出纸条,上面的字迹还带着油墨的温度:【检测到太原外围反攻条件成熟,解锁 “步坦骑协同攻坚战术手册”,包含碉堡爆破、城门突破、巷战清剿三套预案;日军黑岛联队覆灭后,太原守军士气受挫,补给线已被晋商截断,可趁势发起总攻】。

徐昊把纸条递给李云龙,李云龙看完,忍不住笑了,把纸条往桌上一拍:“娘的!连老天爷都帮咱们!三天后,咱们就打太原,让鬼子知道,这太原城,还是咱们中国人的!”

赵刚拿起桌上的酒壶,倒了五碗酒,递给每个人:“来,敬牺牲的兄弟们,敬咱们的根据地,敬即将收复的太原!” 五个人的碗碰在一起,“哐当” 一声,酒液洒在桌上,却没人在意,只是仰头把酒喝干,辛辣的酒液顺着喉咙往下流,却暖了每个人的胸膛。

夜色渐深,根据地的灯一盏盏亮了起来。兵工厂里,周铁柱还在打磨马刀,火花在他身边溅起,映着他坚毅的脸;骑兵连的马厩里,孙德胜正在给 “乌云” 刷毛,马头上的军旗被他仔细叠好,放在马槽旁;晒谷场上,老乡们还在帮着战士们整理装备,有的缝补棉袄,有的擦拭步枪,笑声和说话声在夜色里散开,像一首温暖的歌。

小石头坐在烈士碑旁,手里拿着老奶奶给的布鞋,怀里抱着骑兵连旗,看着远处的太原方向。他想起了张叔,想起了小顺,想起了所有牺牲的兄弟,心里暗暗发誓:“俺们一定会收复太原,一定会把鬼子赶出中国,让你们能安心地看着这片土地,再也不受战火的摧残。”

李云龙站在土台上,望着远处的灯火,手里的马刀在月光下闪着光。他知道,三天后的太原之战,会很艰难,会有更多的兄弟牺牲,但他更知道,只要军民同心,只要还有像王三、张叔这样的英烈在前面引路,他们就一定能打赢,一定能迎来真正的和平。

夜风拂过山坡,烈士碑上的名字在月光下格外清晰,像是在回应着这份坚定的信念。远处的汾河,冰面已经开始融化,发出 “咔嚓” 的轻响,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冲锋,奏响序曲。铁甲已备,马蹄已扬,鹰嘴崖根据地的每个人,都在等着那一天 —— 挥师太原,驱逐日寇,让红旗,重新飘扬在太原城的城楼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