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他们长期以来对澳洲缺乏兴趣。
在1840年以前,澳洲基本就是日不落用来安置罪犯的流放地之一。
由此可见,汉军出兵占领澳洲,并不会触及日不落的核心利益,不至于让他们因走投无路而铤而走险!
日不落之所以忽视澳洲,是因为他们本国资源丰富,粮食、耕地、土地都不短缺。
但对一个拥有四亿人口的天朝来说,澳洲却是一块潜力巨大的宝地。
占据此地,将极大加强天朝第一与第二岛链的防御体系,使其本土更加坚不可摧。
此外,澳洲还蕴藏着全球最丰富的铁矿资源,而且品位高、品质优。
一旦掌控此地,天朝今后的工业发展,将不再为铁矿资源短缺而担忧!
因此,在林文的战略构想中,一旦日不落正式参战,汉军将迅速南下,夺取新加坡与澳洲这两个关键据点。
从而将日不落的势力彻底驱逐出远东地区!
就在林文盘算着如何应对日不落之际,欧洲方面也风云突变。
由于高卢向普鲁士宣战的消息传开,整个欧洲陷入紧张气氛,金融市场迅速恶化,各国股市接连暴跌。
受影响最严重的,正是当时金融体系最成熟的日不落国!
8月15日当天,雾都的股票市场便出现大幅下跌。
次日跌势持续,短短两天之内,无数投资人损失惨重。
不少人聚集在唐宁街十号门前,举着标语,要求正府尽快介入,结束这场战争!
即便没有民众的压力,日不落正府内部也在认真考虑出面调停战争的可能性。
不过在正式调停前,正府内部对于高卢与普鲁士之间究竟谁更强,展开了激烈讨论。
“高卢与普鲁士都是欧洲顶尖强国,尤其是他们的陆军,都是欧洲第一梯队的水平。”
“没错,过去高卢的战斗力已经多次得到验证。
当年拿破仑几乎以一己之力抗衡整个欧洲大陆,他们的陆军一向以强悍着称!”
“可普鲁士也不容小觑,虽然起点不如高卢,但近年来他们推行军事改革,战绩明显优于高卢。”
“我倒不这么认为。
普鲁士能挡住高卢进攻,可能只是因为高卢当时动员的兵力不足,并不代表高卢就打不过普鲁士。”
“我反对这个说法。
在之前的普奥战争中,高卢出动了五十多万军队,而莱茵地区的普鲁士兵力还不到二十万。
即便拥有两倍以上兵力优势,高卢也没能取得实质性胜利,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所以你的意思是,普鲁士比高卢更强?”
“难道不是吗?高卢如今不过是靠着拿破仑时代的余威撑场面罢了。
无论从人口、工业实力,还是军队规模与战斗力来看,他们都不如现在的普鲁士。
我认为,这场战争最终将以普鲁士的全面胜利收场!”
这位议员明显更加看好普鲁士,坚信他们会赢得这场战争。
然而另一位议员则更倾向于支持高卢,他认为高卢作为传统强国,综合实力远非普鲁士这个新兴国家可比。
“我不认为高卢真的输了。
如果他们真的输了,那么阿尔萨斯和洛林就不会还留在高卢人手中,而应该落入普鲁士之手了!”
这里原先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但在拿破仑战争期间,神罗被废除,法军占领了大片原属神罗的区域。
而神罗本就只是一个结构松散的政治联合体,并非一个统一的中央政权,因此对于高卢人的占领,它几乎没有抵抗之力。
如今普鲁士强势崛起,势必会寻求收回这片土地。
只要这片区域仍在高卢人掌控之中,就说明他们在与德意志人的较量中仍占据上风。
这一说法也并非毫无根据,毕竟这些地方原本就是德语文化圈,居民多为德意志人。
至于那个都德的《最后一课》,纯属虚构。
在一个讲德语的地方强行推行法语教学,还指望当地人对法语念念不忘,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当德军进入这些地区时,除了极少数高卢人之外,绝大多数本地的德意志居民都热情欢迎,把他们当成解放者而非入侵者,纷纷带着食物和水前来迎接。
“行了,别再争了!”
亨利首相听得烦躁不已,眼下两国刚刚宣战,仗还没真正开打呢!
现在就争论谁强谁弱,未免为时过早,等他们真打过一场不就知道了吗?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随时准备介入干预。
不管是谁,一旦战败,我们就得出手保护,不能让另一方获得太多利益,否则我们的大陆均势政策就失效了。”
亨利首相头脑清醒,日不落帝国并不关心谁胜谁负……
他们真正在意的是欧洲局势的平衡,一旦胜负分晓,他们必须立刻入场调停,防止胜利者从中攫取过多利益。
目前来看,无论是高卢还是普鲁士,在综合国力上仍远不及日不落。
但如果其中一方彻底吞并了另一方,其实力将远超日不落,届时必将把目光投向海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