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 > 第203章 部队改革!

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 第203章 部队改革!

作者:娟梦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9 22:26:28

战俘是免费劳力,不给工钱可以,但饭总得吃。

不吃不喝,他们迟早会被饿死。

可要是每月都向国内要粮食,脸皮再厚也开不了口——自己的口粮还好说,连战俘的口粮都伸手要,那就太说不过去了。

“总督大人有没有什么妙策?”

虽然军方与民政系统互不隶属,职位也不分高低,但刘永福还是给足了对方面子,称了一声总督。

“自然有!”

张之洞一脸胸有成竹。

“哦?说来听听!”

刘永福来了兴趣。

他倒要看看,这位总督大人能有什么好主意!

“刘将军出身军旅,想必听说过战马用的草料吧?”

刘永福点头:“自然听过,主要是干草和黑豆混在一起,用来补充战马的营养,特别是蛋白质,这样才能保证战马的体力,让它们上战场也能有力气奔跑。”

战马这东西娇贵得很,吃的东西讲究,喂起来也不容易。

它们的饲料大多都是特制的,有时候吃的甚至比士兵还精细!

“那将军是否听说过,在波斯一带,有一种叫做苜蓿的牧草,是喂马的上等饲料?”

“你的意思是,我们在这边种苜蓿?”

刘永福一点就通,马上猜到了对方的想法。

“对,欧洲各国拥有总数超过十万人的庞大骑兵部队,我国同样拥有相当数量的马匹,因此种植的牧草不仅可以出口换取粮食,还能供应国内畜牧业的需求!”

“而且苜蓿的生长期很短,仅需一两个月就能成熟,一年可收割数十次,产量可观,管理成本又低,经济价值非常高。

有了这个稳定的经济来源,将军修建苏伊士运河的资金问题不就解决了?”

军方被说服了,毕竟张之洞的话确实言之有理。

于是他们拨出了五万名战俘交给张之洞,由这些人负责修建水库和灌溉渠道,在埃及境内建成了三座水库以及众多水渠。

有了这些水利设施作为保障,他们在尼罗河东岸开垦出一百万亩荒地,全部种上了苜蓿。

苜蓿属于多年生植物,不像一般野草那样一到冬天就枯黄凋零。

它原产于波斯高原,耐热抗旱,即便水分不多也能存活。

更重要的是,它生长速度快,播种后只需一两个月便可收割,这对殖民正府来说意义重大。

埃及地区阳光充足,气温高、降水少、日照时间长,非常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因此,到了三月份,他们种下的苜蓿已经长得十分茂盛。

“再过半个月就可以开始收割了,我打算在河边建一座加工厂,专门用来加工牧草,把成品出口到欧洲去!”

十九世纪的欧洲仍保有广泛的骑兵传统。

普鲁士的卡尔亲王,人称“血王子”,便是一位骑兵将领,他所率领的普鲁士骠骑兵战功卓着,威名远扬。

而高卢人的骑兵从中世纪起便声名远播,拿破仑时期在缪拉等将领的带领下更是横扫欧洲大陆。

至于东欧的毛熊,他们的哥萨克轻骑兵也久负盛名,占领区的波兰翼骑兵同样战力强悍。

中欧的奥地利与南方的奥斯曼帝国,其骑兵部队也皆非泛泛之辈。

总而言之,在机枪尚未广泛用于战场之前,骑兵在欧洲军事体系中仍占据重要地位。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索姆河战役,机枪展现出对无防护目标的致命杀伤力后,骑兵的优势才彻底消失。

眼下距离那次大战还有些时日,趁着骑兵仍具市场,抓紧时间出口苜蓿赚取外汇,对北非殖民正府而言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不过欧洲多国与我们关系紧张,想要顺利出口恐怕并不容易。”

望着眼前成片的绿意,刘永福的心情十分愉悦。

在这片漫天黄沙的荒漠之中,能看到如此大面积的绿色植物,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视觉享受。

再想到这些绿意是他们亲手种下的,心中的成就感便更添几分。

张之洞的规划固然周详,但实际推行起来难度不小。

军事方面刘永福得心应手,至于外交与贸易,却不是他们擅长的领域。

“离我们最近的是奥斯曼人,他们的骑兵数量不少,我想先尝试与他们接触。”

刘永福点了点头,奥斯曼的马穆鲁克骑兵约有三万人,这支力量一直是奥斯曼军中的精锐。

如果能把苜蓿卖给奥斯曼人,确实有可能成功。

“我国在那边也派驻了不少军官,听说他们正在推进骑兵部队的改革。

既然这件事是他们主导的,我想我们的军方可以从中斡旋,找个合适的理由采购我们的苜蓿,这事应该就能办成了。”

刘永福想起了去年汉王派往奥斯曼的军事顾问团,他们在当地协助奥斯曼陆军进行改革,训练出一支两万人的新式陆军。

这支新军战斗力不俗,深得奥斯曼苏丹信任,因此决定在全国推广这种模式,开展全面的军事现代化。

主导这项改革的,正是汉军派出的将领赵成明。

刘永福与赵成明私交不错,加上此次合作又是为了大汉帝国的利益,他相信这件事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只不过,奥斯曼人手头拮据,要他们掏钱购买这种高档的牧草,恐怕负担不起!”

奥斯曼人因推行军事改革而财政吃紧,连武器都买不起,干脆就把海外殖民地给卖了,虽然那些地方大多都是荒漠,价值不高。

但好歹也是八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啊,说卖就卖,可见奥斯曼人穷到了什么地步。

这样一个连地都卖的国家,真有能力买得起我们的苜蓿吗?

“没钱没关系,让他们拿粮食来换就行!”

张之洞笑了笑,并不指望从奥斯曼人身上赚现款。

他真正看重的是他们手里的粮食储备。

如今北非殖民正府的存粮已经见底,军队的库存也所剩不多。

若无法通过贸易获得粮食,只能向国内求助。

而无论是张之洞还是刘永福,都不愿轻易开口向国内要粮。

既然如此,只能另辟蹊径,从贸易入手。

“那行,既如此,我这就派人去找赵成明谈谈!”

刘永福随即安排使者乘船前往君士坦丁堡,找到赵成明,把这事讲了一遍。

赵成明一听,立刻答应下来。

他随即面见奥斯曼苏丹,提出这个建议。

由于赵成明此前在对抗沙俄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又主持了奥斯曼军队的改革,使他们的战斗力大幅提升,因此他在奥斯曼朝廷中威望极高,被尊称为帕夏,苏丹对他也是言听计从。

“赵将军,你说的这个建议我原则上不反对,只是眼下国库空虚,就算有银子也得优先采购军械。

你也知道,贵国的武器价格可不便宜,我们现在才换装了十五万人的装备,还有好几万士兵都等着配齐武器呢!”

一国之君,居然在赵成明面前诉起苦来,让他一时有些忍俊不禁。

他也知道,奥斯曼人的确困难。

这次军事改革几乎掏空了国库,加上卖殖民地所得有限,军费至今还没凑齐。

眼下的军队改革只完成了一半,还有部分部队没拿到武器,苏丹心里着急得很,恨不得把自己卖了换钱,把剩下的部队也都武装起来。

“陛下,与殖民地交易不一定非要现款,我们可以用粮食换他们手里的草料。”

“只要粮食就行?”

听赵成明这么一说,苏丹心头一松。

眼下东欧还有不少地方控制在奥斯曼手中,粮食供应还算稳定。

他对埃及的情况也有所了解,在他们统治埃及时期,那里就频频爆发饥荒,从1731年到1866年这一个多世纪里,就发生了二十三次饥荒,差不多每六年一次,每次都要饿死成千上万人。

埃及的人口一直难以增长,主要就是因为粮食短缺!

即使到了后世,埃及的粮食自给率也不过两成左右,剩下的八成都要依赖进口。

国际粮价一涨,许多人就吃不上饭。

偏偏这里人口增长飞快,很多人担心这里迟早会成为一个火药桶,一不小心就会引爆。

既然殖民地那边缺粮,那是不是可以多出口些粮食,换些外汇呢?

苏丹突然冒出这个念头。

“啧,他们还想靠我们发财?”

听完赵成明带回的消息,刘永福忍不住摇头苦笑。

“奥斯曼人穷成这样,还能这么想,也属正常。”

张之洞倒是并不意外。

奥斯曼人尝到了军事改革的甜头,又被沙俄压得喘不过气来。

这种情况下,为了自保,自然会竭尽全力推动军改,以求在强敌环伺中生存下去。

所以,增强军力,就成了他们眼下最迫切的需求,几乎等同于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第二层——安全需求。

“粮食我们确实缺,埃及这地方种粮确实划不来,如果奥斯曼愿意出口,对我们来说倒是一件好事。”

“可问题是,我们哪来的钱买他们的粮食?”

“呵呵,眼下手头紧张,不代表以后都这样。

这样吧,我打算去趟欧洲,先到风车国看看那边的肉牛和奶牛养殖情况,然后再去一趟普鲁士,争取拿下他们的牧草订单。”

“普鲁士地少人多,草场资源肯定紧张,我想我们的草料在那里应该会很有市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