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 > 第202章 充分施展!

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 第202章 充分施展!

作者:娟梦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9 22:26:28

这也大大减轻了汉军的治理负担,使他们只需专注于尼罗河沿岸即可。

“这就是尼罗河啊?”

二月之初,在全国局势基本稳定之后,汉军开始放松各地的军事管制,允许民间恢复商贸往来。

与此同时,从国内出发的汉军政务官员也乘船陆续抵达。

被派往唉及的是来自湖广的张之洞。

此时年仅三十出头的他,尚未成为后世那个位高权重的湖广总督。

那时的他,不过是汉军手下一名普通的地方官罢了。

一年多以前,张之洞还在清廷担任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因受到恭亲王奕欣的排挤,对清廷彻底失望,于是决然南下,投奔汉军。

加入汉军后,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施展。

在前次土地改革中,他负责的县城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在年终考核中被评为上等。

按照考评结果,他有望在今年晋升为地方县级主官,或调入大城市担任区级官员。

当然,若想晋升更快,还有一条途径,那就是被派往海外,担任汉军海外领地或殖民地的行政长官,这样一来,职位可一下子跃升三到四级!

目前汉军只占领了埃及与北美加州两处海外属地,因此这样的晋升机会并不多。

而且汉王本人对海外殖民地的建设极为重视。

他特别强调,必须从国内选拔考核成绩优异、能力强的官员前往任职,尽量避免庸人上位,也杜绝裙带关系带来的“关系户”问题。

殖民地的行政工作至关重要,尤其是首任总督,其执政情况将为后续治理打下基础。

若其治理不当,整个殖民体系的构建都会受到影响,继任者的工作也将难以推进。

因此,在从全国报名的官员中筛选出合适人选后,林文还亲自组织了面试。

他重点考察了这些人的行政能力,询问他们对海外治理的具体设想。

在全面评估后,林文最终选择了张之洞。

一方面,此人历史上声望极高,也确实做出了不少实际贡献,确有真才实学;

另一方面,张之洞所提出的治理方案,与林文的设想高度契合,令他十分满意。

唉及作为天朝在海外的第一个殖民地,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北非,又拥有未来苏伊士运河这一战略要道,战略意义非同一般。

林文希望张之洞能将这里打造成一个示范性殖民地,摸索出一套适合天朝国情的殖民管理体系。

毕竟在此之前,天朝从未拥有过殖民地,与那些殖民经验丰富的西方国家相比,汉军在这方面完全是新手,毫无经验可言。

而这些经验,西方列强也不会轻易传授,只能靠自己不断摸索。

探索过程中,自然少不了试错,因此更需要一位能力出众的人来主导全局。

否则一旦出现严重失误,引发大规模动荡,恐怕将动摇天朝对海外属地的控制根基。

尤其是在西方列强普遍不看好天朝海外拓展的背景下,一旦天朝出现任何弱点,他们必然会趁机落井下石。

这次幸好邓世昌一派人把埃及的国王给击毙了,不然一旦让他带着部队逃到国外,日不落国一定会插手搅局,充当搅屎棍的角色。

届时无论是通过埃及国王来勾结国内势力,给汉军制造麻烦,还是暗中策动暴动和起义,推翻现有政权,这些都会对汉军在埃及的影响力构成威胁。

林文可不想自己花了一百多万英镑买下的土地,就这样白白流失了。

而埃及这片土地,如果想要好好经营,水利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毕竟他们只能在尼罗河沿岸定居耕种,稍微离河远一点的地方,由于缺水,植物难以存活,人类也难以生存,因此大多是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

在这种情况下,多建一些水利设施,比如建水库蓄水,挖水渠引水,就能大大增加可耕种的土地面积,推动农业的发展。

张之洞在启程前往埃及之前,就针对当地的地理与气候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因此一到埃及,他在实地勘察后,立刻依据已掌握的资料,开始着手制定施政计划。

“尼罗河虽然号称世界第一长河,但水量太小,旱季时每秒流量还不到九百立方米。

流经沙漠地区时,在高温暴晒下蒸发严重,到了下游水量锐减,导致埃及人虽住在河边,却经常面临缺水的困境。”

张之洞亲眼见到的尼罗河,与他想象中的大不相同。

这条河虽然名气响亮,实际水量却相当有限。

不说和国内的长江、黄河相比,就算与这两条河流的一些支流相比,也远远不如。

因此在旱季,埃及的农业常常受到严重影响。

而到了雨季,降水骤增,尼罗河水量暴涨,河水往往会溢出河道,淹没两岸的农田、村落甚至城市。

这种极端的天气变化,使得埃及人对尼罗河既依赖又畏惧。

张之洞也并不喜欢这种极端状况,因为这对殖民地经济影响极大。

无论是干旱还是洪水,都会造成民众受灾,而这些受灾的民众容易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进一步威胁殖民政府的统治稳定。

因此,他决定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刘将军,我想在尼罗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各建一座水库。

雨季时拦截部分河水,为下游减洪;旱季时放水灌溉,缓解干涸,这样能有效减轻尼罗河的水患问题。”

张之洞是个说到做到的人,规划一经确定,立刻去找了汉军的两位将领,希望获得他们的支持。

“听说军方手上有七万多埃及战俘,不知道是否可以分一部分给我们民政部门,用于修建这些水利设施?”

刘永福听完后露出为难的神色:“汉王殿下交代我们要在苏伊士那边开凿一条运河,这是军方接下来的重点任务!”

“我们估算过,这条人工运河至少要达到一百九十公里长,宽度不能少于一百五十米。

就算把所有战俘都投入进去,恐怕都不够用。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把人借给你们,我们的工程进度只会更加吃紧。”

占领埃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通天竺海与地中海之间的通道,让汉军的舰队和商船不必绕行整个非洲,便可直接进入地中海。

所以,开凿运河的战略价值,其实是高于改善埃及民生的工程的。

对军方而言,替当地人建水库、搞民生,并不能带来直接利益,反而还会占用本就紧张的人力资源,因此他们自然不愿出人相助。

张之洞沉思片刻,意识到单靠劝说难以改变现状,他必须找到其他方式来说服军方。

“刘将军,眼下你们军中的粮草还能撑多久?”

他突然问了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

刘永福怔了一下,随即答道:“眼下还能撑一阵子,怎么了?你们那边缺粮了吗?要是真不够的话,我们这边可以分些给你们!”

民政这边人不多,满打满算也不过几百号人,而军方这边足足有两万人,再加魔都军的部队,差不多有二万七千人,如果再算上那些战俘的口粮,那就是将近十万人的规模了!

几百人对十万人来说,当然是九牛一毛。

所以他很爽快地表示可以支援一些粮食。

“哈哈,暂时用不着,我们从唉及的国库里清点了一些存粮,眼下还够用,不过嘛……”

张之洞笑着谢绝了好意。

虽然唉及的农业并不发达,经常闹饥荒,但好歹首城开锣还有些储备粮,不至于连饭都吃不上。

汉军在殖民地的民政机构才刚起步,本地官员还没完全到位,就算都到位了,整个公务员系统的人数也不会超过一万人。

开锣城内的这些粮食,足够他们吃上大半年。

“不过什么?”

刘永福听出了对方话里的弦外之音,追问道。

“不过将军,你们那边的粮草,恐怕撑不了太久了?”

军方把战俘全都接收了过来,带上了这么大的负担,粮食压力自然剧增。

眼下汉军的所有粮食都要从本土调运,不仅路途遥远,海上运输的风险也大,万一遇上风暴、沉船,那损失就大了。

刘永福脸上的笑意慢慢淡了下去,这确实是他的心头之患。

十万人每天消耗的粮食可不是小数目。

虽说还能从天朝本土运来补给,但殖民地本就是为本土创收的地方,如果老是靠本土接济,那设这个殖民地还有什么意义?

再说,修苏伊士运河是个旷日持久的工程。

历史上欧洲人花了十一年,死掉十二万人才完成。

不过他们不把埃及人当人看,不给吃饱饭,只顾着让他们拼命干活,所以效率低下,死亡率自然居高不下。

汉军的计划是先让这七万战俘吃饱饭,再辅以一定的激励措施,这样工期可以压缩到三五年,死亡人数也能控制在两万以内。

如果再能多花些钱,从本地雇些青壮劳力一起干活,工期甚至能提前到三年之内完成。

但问题就在于,汉军现在手头紧,没法向国内要钱,甚至连粮食都不好意思开口要。

所以工期估计至少得五六年!

工程进度倒还能接受,真正让人头疼的,还是张之洞刚才提到的粮草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