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清穿:最强舰队!老子才是列强 > 第13章 大帅,刀下留人啊!

虽然这五千人相对于十万之众的湘军来说,并非伤及筋骨的重大打击,但不幸的是,这些阵亡者几乎全是湘军中的炮兵。

而炮兵正是湘军中的精锐力量,尤其是那些经验丰富的老炮手,他们的技能是在无数次实战中用炮弹磨练出来的。

老兵的损失难以弥补,培养起来更是耗时费力。

更糟糕的是,一同丧失的不只是炮兵,还有大批火炮——其中包括从洋人手中购入的二十多门重型火炮!

这些火炮的遗失,直接导致湘军整体战斗力大幅下滑。

而就在此时,朝廷的调令再次下达。

“大帅,朝廷命我们北上讨伐捻军,我看这是要断绝我们的根基啊!”

湘军内部并非没有智谋之士,慈安太后的意图显然已被不少人一眼看穿。

曾国藩本人对此也是心知肚明,这也是他选择卧病在床的原因之一。

“哼,他们想让我们北上,想把我们从自己的地盘上调走,变成一支寄人篱下的客军。

到时候粮饷物资全靠朝廷供应,我们就只能任人摆布,看别人脸色行事了!”

早有异心的曾国荃趁机煽动道:

“哥,依我之见,干脆反了!咱们有枪有炮,何必听他们的?”

“住嘴!休得胡言乱语!”

听到弟弟如此露骨的话语,曾国藩怒不可遏,厉声呵斥道:

“我跟你说过多少次,在军营之中,没有你大哥,只有大帅!”

“来人,把他拖出去,斩了!”

两侧的士兵应声而动,将曾国荃架起准备拖出营帐。

帐内顿时一片哗然,众将领纷纷跪地求情:

“大帅,刀下留人啊!”

“是啊,大帅,曾将军也是为兄弟们着想,罪不至此啊!”

曾国藩缓缓睁开双眼,扫视一圈开口求情之人,发现几乎所有重要将领都跪在自己面前哀求饶恕,唯有极少数几人仍保持沉默、毫无表情。

他暗暗记住了这几个人的名字,随后故作极不情愿地挥了挥手,口中说道:

“哼,看在众人替你求情的面上,今日便饶你不死。

不过,死罪虽免,活罪却不可恕!来人,将他拖出去杖责二十!”

一群如狼似虎的士兵立刻上前,把曾国荃架了出去,在外面噼里啪啦地打了起来。

帐内的将领们听到曾国荃被打,无不义愤填膺。

在他们看来,曾国荃是为了维护大家的利益才据理力争,如今反倒要承受这样的惩罚,这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清廷分明是错的一方,他企图削减众人的权力,侵占他们的利益。

难道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们还要束手待毙不成?想到这里,这些将领对清廷仅存的好感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满腔怨恨。

散会之后,湘军中的大多数将领纷纷前往曾国荃的营帐探望。

此时,整个湘军上下,尤其是年轻一派中,已经弥漫着一股针对清廷的敌视情绪。

而这一切,都逃不过曾国藩敏锐的目光。

“先生果然智谋超群,如今军中将士已对朝廷心生不满,我们的第一步计划算是成功了!”

夜幕降临,曾国藩的大帐内灯火通明。

曾国藩与白天挨打的弟弟曾国荃一同坐在营帐中,此外还有一位年轻的白衣书生。

“哈哈,曾将军过誉了,这点小手段实在不足挂齿,倒是让将军受了皮肉之苦,实在是我的过错!”

白衣书生举起酒杯,微微躬身向曾国荃致歉。

“些许皮肉之痛又算得了什么!只要能成就大业,就算搭上性命我也毫无怨言!”

曾国荃性情豪迈,做事从不畏惧,堪称一员猛将。

他的这种性格,再加上与曾国藩的关系以及在军中的地位,正好为这场苦肉计锦上添花。

“先生,既然已经激起将士们对朝廷的反感,那么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

曾国藩放下手中的酒杯,目光炯炯地看着白衣书生问道。

曾国藩并非没有野心之人,然而在历史上他之所以选择隐忍不发,一方面是因为高估了清廷的力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楚军和淮军的存在让他不敢轻易妄动。

这两支部队虽然源自湘军,但它们究竟听命于谁——是他还是朝廷——曾国藩心里并没有底。

因此,一旦他起事失败,极有可能面临淮军、楚军联合清军围剿湘军的局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湘军想要取胜谈何容易?与其冒险失败,倒不如做个忠臣,至少还能保全晚节。

然而,这一世的情形已然不同!

天京城外的那一战让他感触颇深。

炎龙号那惊人的威力他亲眼目睹,听说这艘巨舰南下后迅速攻陷粤城,并且正在两广地区迅速扩张势力……

朝廷已派遣左宗棠的楚军前往南方平定叛乱,这样一来,湘军在东南方向的威胁便完全解除。

此外,两广地区的动荡不仅会牵制大量清军兵力,还会严重破坏朝廷的财政收入。

要知道,此时朝廷的大部分贸易活动都集中在两广地区,而这里的关税收入几乎占了国库的一半以上!如今朝廷精力和兵力被分散,国库收入锐减,养兵已变得十分困难。

在此情形下,要在短时间内组建一支新式军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此,他们只能依靠李鸿章的淮军。

然而,仅凭淮军的力量,湘军显然有信心能够战胜。

更何况,李鸿章并非愚钝之人!一旦他看清双方实力悬殊,淮军未必会为朝廷卖命,反而极有可能重新投靠曾国藩这位恩师,助其一同讨伐朝廷。

所以,在这个时代,如果曾国藩的湘军选择反叛,成功的几率远比历史上要大得多。

也正因如此,曾国藩动了心思——他想反了!

尽管心中已有反意,但曾国藩并未贸然行事。

他开口问道:“赵先生,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应对?”

这位白衣文士姓赵,名烈文,是曾国藩麾下的首席谋士,对他的建议,曾国藩向来言听计从,极为信任。

赵烈文缓缓说道:“朝廷内外交困,内有捻军与太平军残部作乱,外有洋人步步紧逼。

即便我们不动手,他们在五十年之内也必定会覆灭!”

赵烈文一语断言朝廷必亡,这让曾国藩兄弟二人稍稍安心。

若朝廷气数未尽,他们的反叛岂不是逆天而行,注定失败?

不过,赵烈文随后的话语却显得格外谨慎,并未盲目自满。

“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想要一举推翻朝廷,绝非易事!”

曾国藩对此深表认同:“不错,虽然朝廷眼下内外交困,但他们控制的地盘仍远多于我们,人口和财力亦是我们难以匹敌的!”

“大帅英明,正因为如此,若决定起兵,我们必须直取黄龙,直接进攻京师,拿下京城!”

赵烈文接着分析,“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湘军内部必须团结一致。

否则,若有人向朝廷告密,我们的作战计划将很难实现!”

赵烈文的话让曾国藩心中一震,随即对曾国荃说道:“国荃,你去办一件事!”

说完便在曾国荃耳边低声交代了一番。

曾国荃听完后眼神中闪过一丝凶光,杀气腾腾地点头回应:“大哥放心,我一定把这件事处理妥当!”

说罢便离开大帐。

片刻之后,曾国荃秘密带人行动,以各种借口逮捕了那些之前未曾为自己求情的人,并接管了他们的部队。

曾国荃当日那番言辞,无疑是受曾国藩指使,意在试探湘军诸将的态度。

那些对朝廷并非衷心之人,必然会站在曾国荃一边为之求情,这便表明他们与湘军同气连枝。

而对朝廷较为忠心者,则会因曾国荃那番大逆不道之语而生反感,不仅不会为他求情,甚至巴不得他死。

这些人虽忠于朝廷,却未必忠于湘军。

因此,曾国藩断然不能容忍他们的存在!清理掉军中的异己后,整个湘军上下再无忠于朝廷之人,留下的都是效忠于曾国藩、愿意追随他成就大业的将士!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此前作战中,我军装备损失严重!”

“当日与那艘来历不明的神秘军舰交战时,火炮的重要性显露无遗。

因此,大帅,我认为应当加强与松江洋人的联系,设法争取洋人支持,并大量购入洋枪洋炮以充实军备!”

除了清除异己,赵烈文还深刻认识到火器的重要性,因而建议曾国藩提升湘军火力,以便日后行动更加顺利地攻城略地。

对此提议,曾国藩极为重视,随即派遣亲信前往松江与洋人接洽。

……

占据天京地区的曾国藩正密谋反叛,南边的林文也未闲着。

在佛城与粤城招募兵员后,汉军规模扩充至一万五千人。

短短三日内,竟有一万两千人踊跃报名参军。

随着洋人将本国商品低价倾销至天朝,本地产品滞销,众多农民和手工业作坊相继倒闭破产。

许多人失去生计,纷纷涌向粤城等通商口岸充当苦力,在码头打工。

这些人体格健壮,为了争夺生意时常与其他人群发生械斗,纪律性与战斗力均颇为出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