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班护士林薇第一次听见那声铃时,荧光灯管正发出濒死般的嗡鸣。
入职养老院的第三个晚上,她坐在护士站靠窗的位置,指尖划过用药清单上密密麻麻的名字。窗外的梧桐树影被风揉碎,贴在积着薄灰的玻璃上,像张模糊的人脸。墙上的电子钟跳成22:30,尖锐的熄灯铃准时响起,穿透养老院的每一道走廊——这是她这几天最熟悉的声音,冰冷、机械,像在给时间划上一道生硬的休止符。
按照规矩,熄灯后整栋楼必须鸦雀无声。失能老人的呼吸声、重症监护仪的滴答声,甚至自己的心跳,都成了这寂静里唯一的杂质。林薇把值班表折成方块塞进白大褂口袋,起身想去巡房,刚走到护士站门口,就听见“叮——”的一声。
很轻,却脆得扎耳朵,像老街上修自行车的师傅用小锤敲打车铃,余音裹着点金属的冷意,从三楼走廊尽头飘过来。
林薇的脚步顿住了。她侧耳听了几秒,只有声控灯熄灭后留下的、近乎真空的安静。三楼住的都是卧床五年以上的失能老人,陈阿婆插着鼻饲管,李爷爷连手指都抬不动,怎么可能发出这种声音?而且所有老人的床头呼叫铃都是统一的电子蜂鸣音,短促刺耳,和这声清脆的铃响完全不同。
“肯定是听错了。”她揉了揉太阳穴,最近总熬夜,耳鸣也变频繁了。可刚转身坐回椅子上,笔尖还没碰到记录纸,那铃声又响了——“叮——”,这次更清晰,还带着点被风吹过的颤音,像是有人在走廊尽头轻轻晃着一个小铃铛,声音顺着墙壁的缝隙钻进来,落在她的耳膜上。
林薇的后颈瞬间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她抓起手电筒,按亮开关,光柱在地上投出一道惨白的光带。巡房用的手电筒是养老院统一发的,电池不太够用,光总带着点晃动感,照在斑驳的墙面上,把墙上贴着的“安全须知”映得忽明忽暗,那些黑色的宋体字像在慢慢蠕动。
她蹑手蹑脚地往三楼走,每走一步,声控灯就应声亮起一盏。暖黄色的灯光从头顶砸下来,把她的影子拉得老长,贴在墙面上,像个跟在身后的怪物。走廊两侧的房门都关得严严实实,门把手上挂着的塑料名牌轻轻晃动,上面的名字——“陈桂兰”“李建国”——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走到三楼尽头时,声控灯突然灭了。林薇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下意识地跺了跺脚,灯光却没亮。只有安全出口的绿光从走廊另一头飘过来,昏昏沉沉的,把307房的门牌号照得发绿。
那声铃响,就是从这里传出来的。
林薇的手放在307房的门把手上,冰凉的金属触感顺着指尖往胳膊肘爬。门缝里没有光,却飘出一股淡淡的霉味,不是老人房间里常见的药味或汗味,而是像旧书本被水泡过、又在太阳下晒焦的味道,混着点说不清的腥气。
“叮——”
铃声竟从门内传出来!林薇的手指猛地收紧,差点把手电筒捏碎。她咬了咬牙,猛地推开门——手电筒的光柱扫过房间,先落在床头柜上,掉漆的搪瓷杯里还剩半杯水,杯口结着层薄薄的水垢;再往上移,陈阿婆躺在床上,眼睛闭着,银灰色的头发散在枕头上,胸口随着呼吸微微起伏,看起来睡得很熟。
没有铃铛,没有任何人。
“阿婆?”林薇轻声叫了一声,脚步放得极轻,走到床边。她伸手摸了摸陈阿婆的手,冰凉却有温度,脉搏也跳得平稳。鼻饲管固定得好好的,没有松动,输液瓶里的药液还在一滴一滴往下掉,滴答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
难道真的是幻听?林薇皱着眉,转身想走,刚走到门口,那铃声又响了——“叮——”,这次就在她耳边,近得像有人把铃铛凑到了她的耳边,冰冷的金属气息擦过耳廓,带着点潮湿的霉味。
“啊!”林薇吓得尖叫一声,手电筒“哐当”掉在地上,光柱歪向一边,照在墙角的阴影里。她顾不上捡手电筒,转身就往楼下跑,脚步声把声控灯一盏盏惊醒,又在她身后逐一熄灭,像是有什么东西在黑暗里追着她。
跑到护士站时,她扶着桌子喘了半天,心脏还在胸腔里疯狂跳动。窗外的风更大了,梧桐树叶“哗啦哗啦”地响,像有人在窗外拍手。她抬头看了眼电子钟,23:15,距离熄灯才过去四十五分钟。
第二天早上交接班时,白班护士李姐刚走进护士站,就看见林薇顶着两个黑眼圈坐在椅子上,脸色白得像纸。“怎么了?昨晚没睡好?”李姐一边换白大褂一边问,手里的体温计“啪”地掉在地上,摔成了两半。
林薇猛地抬起头,抓住李姐的手腕:“李姐,你昨晚有没有听见铃声?清脆的,像自行车铃那种。”
李姐的脸瞬间变得惨白,她挣开林薇的手,四处看了看,拉着林薇躲进了杂物间。杂物间里堆着没人要的旧轮椅、过期的消毒水,霉味比307房还重。李姐压低声音,嘴唇都在抖:“你也听见了?我上个月就听见了,没敢说……张护工跟我说,三年前,三楼有个护工值夜班的时候失踪了,那天晚上也有人听见铃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