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的通州特区,晨雾还没散尽,交易区的石板路上已响起零星的脚步声。张记包子铺的蒸笼刚冒起白气,掌柜的就掀开笼盖,一股面香混着肉香飘出去,引得路过的工匠、商户纷纷驻足。可没一会儿,就有客人皱着眉离开 —— 住在隔壁巷的李大叔买了两个猪肉大葱包,咬了两口就噎得直拍胸口:“张掌柜的,有热水吗?这包子好吃是好吃,就是干得慌!”
张掌柜的赶紧递过一碗凉白开:“李大叔,对不住,店里只有凉白开,要是想喝热的,得等会儿烧。”
“唉,要是有口热汤或者热粥就好了!” 李大叔喝着水,小声嘀咕,“早上吃包子配热的,才舒坦。”
这话不止一个人说 —— 接下来半个时辰,有七八个客人都问 “有没有热饮”,有的想买粥,有的想要汤,张掌柜的只能一遍遍解释 “店里只卖包子”。他看着客人失望的背影,心里犯了愁:要是总没热饮,客人说不定就不来了,可自己只会做包子,哪会熬粥、做汤啊?
正琢磨着,林风带着小李子来巡查了 —— 他最近每天早上都会来特区转一圈,看看各店铺的生意。见张掌柜的皱着眉,林风笑着问:“张掌柜的,今天包子卖得不好?怎么愁眉苦脸的?”
“陛下,卖得倒是不少,可客人总问有没有热饮。” 张掌柜的叹了口气,“有人要粥,有人要汤,我不会做,只能让他们喝凉白开,好多客人都失望走了。”
林风顺着他的目光看向排队的客人 —— 果然,有个小伙子买了包子后,蹲在路边就着凉水吃,吃得一脸费劲。他心里一动:早上吃包子配热饮是刚需,要是能在包子铺加个 “豆浆”,既容易做,又能搭配包子卖,岂不是两全其美?
“张掌柜的,咱们可以卖豆浆啊!” 林风指着铺子后面的小灶台,“你看,磨豆浆不用复杂的手艺,泡点黄豆,用石磨磨碎,煮一煮就能喝;而且豆浆跟包子配着吃,不噎得慌,还香,客人肯定喜欢!”
“豆浆?” 张掌柜的愣了,挠了挠头,“陛下,俺只喝过豆浆,没做过啊!不知道咋磨,也不知道放多少糖。”
“简单!朕教你!” 林风拉着他走到灶台边,“你今天先泡三斤黄豆,明天早上朕让御膳房的师傅来教你磨豆浆;糖的话,按‘一斤黄豆放二两糖’的比例放,甜淡正好,客人要是想喝无糖的,也能提前说。”
他又补充道:“咱们还能搞个‘套餐’—— 一个猪肉大葱包加一碗豆浆,卖三文钱;单独买包子两文,单独买豆浆一文,套餐比分开买便宜半文,这样客人更愿意买套餐,你也能多赚钱!”
“套餐?还能便宜?” 张掌柜的眼睛一下子亮了,“陛下,这法子好!俺咋没想到还能这么卖?要是真能行,客人肯定愿意来!”
当天下午,张掌柜的就按林风说的,泡了三斤黄豆;第二天一早,御膳房的王师傅就来了,带着石磨,手把手教他磨豆浆 —— 先把泡好的黄豆洗干净,放进石磨的漏斗里,边推磨边加水,乳白色的豆浆就顺着磨盘流进木桶里;磨好后,用纱布过滤掉豆渣,倒进大锅里煮,煮到冒泡再熬一刻钟,最后加适量的糖,一碗香甜的热豆浆就做好了。
“真香!” 张掌柜的尝了一口,笑着说,“比俺以前喝的豆浆还香!客人肯定喜欢!”
他赶紧按林风说的,挂出 “包子豆浆套餐” 的木牌,上面写着 “猪肉大葱包 热豆浆 = 三文钱(原价三文半)”。刚挂出去没一会儿,李大叔就来了,看到套餐眼睛一亮:“张掌柜的,这套餐真便宜?给俺来一份!”
接过包子和豆浆,李大叔咬一口包子,喝一口豆浆,满足地叹了口气:“舒坦!这包子配豆浆,比就着凉水吃强十倍!以后俺每天都来买套餐!”
消息传出去,客人越来越多 —— 有的工匠一次买两份套餐,一份自己吃,一份给工友;有的妇人买三份套餐,带回家给丈夫和孩子当早餐;还有的商户觉得套餐方便,干脆把早餐都定在了张记。张掌柜的忙得脚不沾地,却笑得合不拢嘴 —— 以前一早上能卖三百个包子,现在卖套餐,一早上能卖五百个包子,还卖了五百碗豆浆,赚的钱比以前多了一倍!
“陛下,您这套餐太管用了!” 张掌柜的特意去管理处找林风,兴奋地说,“今天一早上就赚了一千五百文,比以前多赚五百文!还有客人说,以后再也不用去别的地方买热饮了,就来俺这买套餐!”
林风笑着点头:“这只是开始,以后咱们还能加其他套餐,比如‘豆沙包 豆浆’‘韭菜鸡蛋包 豆浆’,让客人有更多选择;另外,你再教其他连锁包子铺做豆浆,让全国的张记都能卖套餐,生意肯定能更火!”
张掌柜的赶紧点头:“俺这就去写封信,让顺义的周小五、青州的赵老板都学做豆浆,卖套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