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阁的烛火已燃到第三根,窗外的夜色渐深,林风却毫无睡意。他摊开一张泛黄的京城舆图,手里握着炭笔,时不时在图上圈点 —— 上一章敲定泉州港经济特区后,他总觉得不够:泉州离京城太远,消息传递慢,万一中间出了岔子,远水救不了近火。若能在京城周边再划一块地,搞个 “京郊经济特区”,既能快速见效缓解国库危机,又能就近监督,岂不是两全其美?
“陛下,都子时了,您还不睡啊?” 小李子端着一碗温好的奶茶走进来,见林风趴在舆图上,鼻尖都快碰到纸了,赶紧上前劝,“明天还得早朝呢,您要是累坏了,可怎么跟大臣们说经济特区的事?”
林风头也没抬,手里的炭笔在舆图上画了个圈:“小李子,你看这地方 —— 京郊的通州,离运河近,商船能直接靠岸,又挨着官道,运货方便,划块地搞特区正好!”
小李子凑过去一看,舆图上的通州被圈出一块两里见方的区域,里面还画了几条横线竖线,标着 “交易区”“作坊区”“居住点”,甚至还有个小圆圈写着 “茶馆”。他挠了挠头,指着 “交易区” 三个字:“陛下,这‘交易区’是干啥的?难不成是跟集市一样,让商人摆摊卖东西?”
“差不多,但比集市规范多了。” 林风放下炭笔,喝了口奶茶,耐心解释,“交易区里要建固定的铺子,商人可以租铺子做生意,不用风吹日晒;咱们派官差在里面维持秩序,谁也不能缺斤短两、坑蒙拐骗;最重要的是,在特区里做生意,关税减三成,租铺子的租金前半年还免了 —— 这样商人都愿意来,人多了,咱们收的管理费、后续的税收不就多了?”
“免租金还减关税?” 小李子眼睛瞪得溜圆,手里的奶茶碗都差点歪了,“陛下,这样咱们不亏吗?之前李大人还说御膳房快没钱买肉了,要是再免这免那,国库岂不是更空了?”
“短期看像亏,长期看赚大了!” 林风拿起炭笔,在 “作坊区” 旁边画了个小算盘,“你想啊,商人来开店,得雇人吧?京郊的百姓有活干,就能交人头税;商人卖货赚了钱,得买咱们大炎的丝绸、茶叶当货底吧?养蚕的、种茶的也能赚钱,又能交税;而且特区热闹了,来往的商船多了,运河上的关税也能多收 —— 这是连锁反应,跟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
小李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嘴里小声嘀咕:“滚雪球…… 陛下说的好像有道理,可老奴还是觉得,让商人这么自由做生意,有点不踏实,以前宫里都不让商人靠近御道呢……”
林风忍不住笑了:“时代变了,不能总守着老规矩。商人能赚钱,国家能收税,百姓能吃饱,这才是正经事!对了,小李子,你帮朕找几个靠谱的商人来聊聊 —— 最好是做过丝绸、茶叶生意的,还有之前给御膳房供过食材的,比如卖红豆的张老板、卖牛奶的李掌柜,朕想听听他们的想法,看看特区的政策能不能吸引他们。”
“找商人?” 小李子愣了一下,突然眼睛一亮,转身就往外跑,“陛下放心!老奴这就去办,保证找几个‘会赚钱’的来!”
林风看着他风风火火的背影,笑着摇了摇头 —— 小李子办事靠谱,就是有时候太急,希望别出什么岔子。可他没料到,小李子刚出暖阁,就直奔内务府的杂役房,拉着管事太监问:“你知道宫里谁认识‘会赚钱的主儿’吗?陛下要找几个,聊特区的事!”
管事太监也愣了:“会赚钱的?咱们宫里哪有会赚钱的?倒是之前御膳房丢过两袋面粉,听说被外面的‘骗子’骗走了,那些骗子倒是会赚钱……”
“骗子?” 小李子心里一动 —— 陛下说要 “会赚钱”,骗子不就是最会赚钱的吗?虽然名声不好,但说不定能给陛下出主意!他赶紧说:“那你知道在哪能找到那些骗子吗?陛下急着用!”
管事太监吓得脸都白了:“李公公,您可别开玩笑!骗子是犯法的,要是让陛下知道您找骗子,咱们都得掉脑袋!”
“哎呀,你不懂!” 小李子急得直跺脚,“陛下要搞‘特区’,就是要找会赚钱的,骗子会赚钱,正好合适!你赶紧告诉我,不然耽误了陛下的事,你担待得起吗?”
两人正吵着,负责给御膳房送红豆的张老板正好路过 —— 他赶着马车,车上装着刚从江南运来的新红豆,是来补交之前被蒙面人撒掉的货。听到 “骗子”“赚钱”,他赶紧上前问:“李公公,您找会赚钱的人?是不是想找做生意的?小人就是做红豆生意的,还跟御膳房合作过,算不算会赚钱?”
小李子上下打量他,见他穿着体面,马车里的红豆袋码得整齐,不像骗子,心里有点失望:“你是商人啊?陛下要找的是…… 是特别会赚钱的,你这卖红豆的,能赚多少?”
张老板也不生气,笑着说:“李公公,卖红豆虽赚得不多,但小人还做丝绸生意,跟南洋的商人有往来,每年也能赚个几万两。要是陛下有生意上的事,小人倒是能跟陛下聊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