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皇宫甬道上,露水还沾在青石板的缝隙里,林风踩着湿凉的石板慢慢走,身后跟着打哈欠的小李子 —— 从寝宫到御膳房,这短短半里路,他们已经走了一刻钟,小李子手里提着的食盒,里面的馒头香气都散了大半,引得他时不时低头看,脚步也慢了几分。
“唉,这路要是能短点就好了。” 林风揉了揉酸胀的腿,昨天在学堂看孩子们月考,站了大半天,今天走这点路就觉得累,“以前在现代,从家到公司也就十分钟,骑个自行车快得很,哪用在这儿磨磨蹭蹭。”
“自行车?” 小李子猛地抬头,食盒差点脱手,“陛下,自行车是啥?是能自己走的车吗?比马车还快?”
林风愣了愣,才反应过来自己顺口说了现代词 —— 他看着眼前蜿蜒的甬道,突然生出个念头:大炎没有橡胶轮胎,没有链条,但用木头做个简易版的自行车,总该可行吧?从寝宫到御膳房,骑这个肯定比走路快,以后去学堂、去宫门,也省得总等马车。
“走!去工匠房!” 林风拉着小李子转身就走,脚步都轻快了,“朕要做个‘不用人抬,自己能走’的车,以后咱们去御膳房,再也不用走二十分钟!”
工匠房里,王师傅正带着伙计们打磨学堂用的小木棍,看到林风兴冲冲地进来,手里还攥着张皱巴巴的纸,赶紧放下工具迎上来:“陛下,您这是要做啥?是学堂又要新教具了?”
“不是教具,是代步的车!” 林风把纸铺在木桌上,拿起炭笔飞快地画起来 —— 先画两个圆圆的木轮,中间架一根横木当车架,车架前面安个竖杆装车把,下面装两个脚踏板,脚踏板中间用一根细木轴连到后轮,旁边还画了个小人骑在上面,脚踩踏板,轮子在转。
“陛下,这是…… 木车加脚踏板?” 王师傅凑过来,指着脚踏板和轮子的连接轴,眉头皱成疙瘩,“这脚踏板咋跟轮子联动啊?总不能踩一下,轮子自己转吧?俺们做过木车,都是靠人推或者马拉,没见过靠脚踩就能走的。”
旁边的伙计也跟着点头,有的还拿起小木棍比划:“要是光踩踏板,轮子不动,这不跟踩空一样吗?还不如直接推车快。”
林风早料到他们会困惑,从墙角拿起一根长木棍,又找了根绳子,把绳子一端绑在木棍中间,另一端绑在旁边的木轮上:“你们看,这木棍就是脚踏板的轴,绳子就是联动的‘链条’(虽然简易版没有链条,先用绳子模拟),我踩木棍的一头,绳子就会拉动轮子转,这样轮子不就跟着动了?”
他边说边踩木棍,绳子果然拉动木轮转了半圈,木轮在地上滚出半尺远。王师傅眼睛一亮,拍了下大腿:“俺懂了!原来这轴要跟轮子连在一起,踩踏板的时候,轴带动轮子转,不是光踩踏板玩!陛下这脑子,咋想出来的?”
“这叫‘联动’,” 林风笑着说,“车架用硬木,两个轮子用榆木做,外面包一层铁皮,免得磨坏;脚踏板用槐木,打磨光滑,省得硌脚;车把上可以装个小篮子,以后去御膳房,还能装两馒头回来,不用小李子总提着食盒。”
小李子在旁边听得眼睛都直了,凑到图纸前,指着上面的小人:“陛下,这东西叫啥名啊?能自己走,不用人抬,是不是叫‘自走车’?”
“叫自行车,” 林风摸了摸他的头,“自己骑,自己走,比走路快,还不用马拉,省劲得很。等做好了,第一个让你试骑。”
接下来的三天,工匠房里热闹非凡 —— 王师傅带着伙计们选木料,硬木做车架,榆木做轮子,铁皮包轮边;林风每天都来盯进度,时不时调整细节,比如把车座做得宽一点,垫上棉垫,免得硌屁股;小李子更是天天守在旁边,一会儿帮着递工具,一会儿问 “啥时候能骑啊”,比工匠们还急。
终于,在第四天的清晨,一辆简易版自行车做好了 —— 车架是暗红色的硬木,两个木轮包着发亮的铁皮,脚踏板是打磨光滑的槐木,车把上还真装了个小竹篮,里面放着小李子特意拿来的两个馒头,说是 “骑去御膳房,正好当早饭”。
“陛下,做好了!您看看行不行?” 王师傅擦了擦汗,把自行车扶起来,有些紧张地说 —— 这是他第一次做这种 “没马拉的车”,心里没底。
林风走过去,扶着车把试了试,车把很稳,脚踏板踩下去,木轴带动后轮转,虽然有点沉,但确实能走。“好!” 林风笑着说,“小李子,来,你试试,慢点骑,别摔了。”
小李子早就跃跃欲试,赶紧跑过来,学着林风的样子跨上车座,双手扶着车把,脚踩脚踏板 —— 一开始还挺顺利,自行车慢慢往前挪,小李子兴奋地喊:“动了!真动了!比走路快多了!”
可没走几步,甬道上有块小石子,木轮压上去,车把突然晃了一下,小李子没扶住,整个人连车一起往旁边倒,眼看就要摔在地上,林风赶紧冲过去,一把扶住自行车后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