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外的晨光刚漫过竹编馒头袋,地摊前就挤满了人 —— 小桃正忙着递馒头,嘴里念叨着 “领了馒头的乡亲,要是看到‘熟人’(指叛军或可疑人员),记得说‘包子要凉了’”;小李子蹲在泥炉旁,给刚到的百姓盛热汤,时不时往东边路口瞟,警惕着外族商人的动静;张大妈提着布兜,正帮着整理散落的表情包馒头袋,袋上 “王嵩啃树皮” 的图案在晨光下格外显眼,引得孩童们围着她叽叽喳喳要袋子玩。
“小桃姑娘,俺再领两个馒头,给村西头看果园的老李送过去!” 一个穿粗布短打的汉子挤过来,递过两个铜板 —— 是常来帮忙的村民老周,每次都主动给偏远村落的百姓送馒头,小桃笑着摆手:“周大哥,不用给钱!陛下说了,馒头是给大家的,你帮着送,更该多拿两个!”
老周刚接过馒头,就听到身后传来一个生涩的声音:“姑娘,俺…… 俺也领两个馒头,再买块糖糕。”
小桃回头,只见一个穿青布褂子的汉子站在摊前,衣服浆洗得发白,却格外整洁,不像常来的百姓那样沾着泥土;手里攥着几枚铜板,指节发白,眼神四处瞟,没像其他人那样盯着馒头或糖糕,反而总往皇宫方向瞅 —— 这模样,透着股 “不对劲”。
“这位乡亲看着面生啊,是哪个村的?” 小桃笑着递过糖糕,顺势抛出暗号,“最近陛下让御膳房新做了甜包子,你吃过没?‘包子甜不甜’?”
这是林风昨晚特意新增的暗号 —— 对常来的百姓,“包子甜不甜” 的答案是 “比王嵩的树皮甜”,既幽默又能确认身份;要是可疑人员,要么答不上,要么答得牛头不对马嘴。
汉子果然愣了,眼神慌乱了一瞬,支支吾吾地说:“甜…… 甜吧?俺…… 俺没吃过,就是想领两个馒头,给家里人吃……”
小桃心里有底了 —— 是卧底!她没戳破,反而笑着递过一个印着 “王嵩抢包子挨揍” 的馒头袋:“乡亲别慌,没吃过没关系,这个馒头袋您拿着,上面画着好玩的,带回家给孩子看也热闹!要是觉得馒头好吃,以后常来,陛下还会做新花样呢!”
汉子接过馒头袋,看到上面王嵩被擀面杖打的丑样,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 他是王嵩的亲信吴二,奉王嵩之命扮成百姓,来地摊打听皇宫的布防情况,尤其是东门的守卫人数,好给今晚来的外族商人通风报信。可没想到,一个简单的问题就露了馅,还被塞了个羞辱王嵩的馒头袋,心里又气又慌。
“俺…… 俺不要这个!” 吴二猛地把馒头袋扔在地上,袋里的馒头滚了出来,沾了层泥,“你们这是啥破东西!敢羞辱王将军,俺看你们是活腻了!”
这一闹,周围的百姓瞬间安静下来,纷纷围了过来 —— 张大妈捡起地上的馒头袋,指着上面的图案,对吴二说:“小伙子,你这话就不对了!这画是提醒大家别学王嵩干坏事,陛下好心给你馒头,你咋还摔了?”
“就是!俺看你根本不是百姓!” 老周往前站了一步,挡住吴二的去路,“常来的乡亲都知道‘包子甜不甜’咋答,就你答不上,肯定是王嵩派来的卧底!”
吴二慌了,想推开人群跑,可百姓们早就围成了圈 —— 有的扯着他的袖子,有的挡住他的去路,有的甚至拿出刚领的馒头袋,往他面前递:“别跑啊!再领个馒头,看看王将军啃树皮的画,说不定你就想投降了!”
“俺不是卧底!你们别冤枉人!” 吴二挣扎着,却被百姓们死死按住,怀里的一张纸条掉了出来 —— 是王嵩写给外族商人的密信,上面写着 “东门守卫薄弱,子时在城角老槐树下接头”。
小桃捡起纸条,心里一沉,赶紧让小李子去报信,然后对百姓们说:“大家别慌!这是王嵩的密信,咱们把他交给侍卫,让陛下处置!”
百姓们欢呼起来,有的推着吴二往侍卫岗走,有的捡起地上的馒头,拍掉上面的泥,笑着说:“这馒头可不能浪费,等会儿给侍卫们当干粮!”
侍卫岗的统领接过吴二,立刻派人押往皇宫,同时加强了东门的守卫。小桃看着被押走的吴二,对周围的百姓说:“谢谢大家帮忙!要是再看到可疑的人,还请大家多留意,咱们一起守住好日子!”
“放心吧!” 百姓们齐声应和,有的继续帮忙分发馒头,有的主动去周边巡逻,有的甚至拿着表情包馒头袋,往东门方向走,想帮侍卫们盯梢。
皇宫的议事厅里,林风正看着苏晴送来的密信,上面是吴二招供的内容 —— 王嵩除了派他打听布防,还派了另一个亲信刘六,扮成商贩,在东门附近的杂货铺接应外族商人,负责传递假炎币的交接地点。
“看来,王嵩早就安排好了接应的人,” 林风皱着眉,手指在地图上东门杂货铺的位置圈了圈,“苏晴,你派一队侍卫,伪装成百姓,去杂货铺盯着,务必抓住刘六,别让他和外族商人接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