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的议事厅里,铜炉里的炭火正旺,映得桌上的地图都泛着暖光,可林风手里的密报,却透着一股彻骨的 “寒”—— 密探刘叔刚从叛军残余据点回来,棉靴上还沾着没化的雪,脸冻得发紫,手里的干粮袋空空如也,却笑得眼睛都眯了:“陛下!成了!叛军彻底断粮了!”
“别急,慢慢说。” 林风递过一杯热姜汤,看着刘叔捧着杯子暖手,指尖在地图上叛军最后的据点 —— 鹰嘴崖的位置圈了圈,“他们现在怎么样?还有多少人?”
“不到五十人了!” 刘叔喝了口姜汤,话也利索了,“俺在鹰嘴崖下蹲了三天,亲眼看到他们喝雪水、啃树皮,有天早上还因为抢半根冻硬的草根打起来!之前跟着赵三的二十多个士兵,这三天跑了一半,有的半夜偷偷溜下山,往特区的方向跑,嘴里还喊着‘要吃包子’‘要喝火锅’!”
苏晴凑过来,眉头微微舒展:“这么说,他们的士气已经彻底垮了?剩下的人,估计也都是被逼着留下的,心里早就想投降了。”
“可不是嘛!” 刘叔拍着大腿,想起前晚看到的场景,忍不住笑,“有个小士兵,半夜趴在崖边,看着山下百姓家的灯,流着口水跟身边人说‘俺娘要是还在,肯定会给俺煮红薯粥,比树皮好吃多了’!还有个将领,偷偷摸出之前换包子剩下的半枚炎币,在手里摸来摸去,眼神都直了 —— 俺猜他早就想投降,就是没台阶下!”
小李子也凑过来,手里还拿着个刚烤好的红薯,啃得满嘴都是渣:“那咱们还等啥?直接派侍卫去抓呗!或者俺去喊一嗓子,说陛下给包子吃,他们肯定都下来了!”
“抓容易,让他们真心归顺难。” 林风笑着摇头,指尖在 “鹰嘴崖” 三个字上敲了敲,“咱们要的不是‘俘虏’,是让所有人都知道,跟着朝廷有好日子过,叛党再怎么闹,最后还是得乖乖投降。所以,不能硬来,得用‘软招’—— 策反。”
苏晴立刻明白了,从怀里掏出一份名单,上面记着叛军残余将领的名字:“陛下是想联系他们的将领?之前赵三被抓后,现在领头的是个叫孙奎的,之前是个猎户,被王嵩逼着当的将领,手里没血债,百姓对他印象也不算坏,或许能从他入手。”
“孙奎……” 林风默念着这个名字,突然笑了,转头对张师傅的徒弟 —— 小厨子阿福说,“阿福,你去御膳房说一声,让张师傅熬两锅牛油火锅底料,再备上些羊肉卷、白菜、豆腐,装在保温的铜锅里,越多越好,等会儿用得上。”
阿福愣了愣,手里的勺子都差点掉了:“陛下,这都要策反了,您还准备火锅干啥?给他们送行啊?”
“不是送行,是‘敲门砖’。” 林风笑着解释,“孙奎是猎户,之前肯定没吃过火锅 —— 咱们就用火锅当引子,让他知道,跟着朝廷不仅能吃饱,还能吃好,比在山上啃树皮强百倍。而且,火锅得大家一起吃才热闹,能让他们放下戒备,比咱们说一百句‘免罪’都管用。”
众人恍然大悟 —— 之前火锅宴收服百姓心,现在用火锅策反叛军,陛下这是把 “吃” 的学问用到平叛上了!刘叔赶紧说:“陛下这招高!俺之前在山下看到,叛军闻到百姓家飘来的肉香味,都快流口水了,要是给他们端上一锅热火锅,他们肯定立马投降!”
说干就干,张师傅听说要熬火锅底料,立刻在御膳房忙活起来 —— 牛油是之前王嵩私藏的,被粮商没收后送进宫里,切成小块熬化,加葱姜蒜、辣椒、花椒,炒得满御膳房都是香味;羊肉卷是从特区商户那调来的,新鲜得很;白菜、豆腐都是刚从菜农那收的,水灵灵的。阿福和几个小厨子忙着把火锅装进铜锅,外面裹上厚厚的棉被保温,装了满满两大车,由侍卫护送着,往鹰嘴崖方向去。
而鹰嘴崖上,孙奎正蹲在崖边,看着山下的炊烟发呆 —— 他已经三天没正经吃饭了,昨天喝了雪水,今天早上啃了半根树皮,胃里烧得慌,连握弓的力气都快没了。身边的士兵们也都蔫蔫的,有的靠在石头上睡觉,有的望着山下的方向叹气,还有的在偷偷议论:“听说山下的百姓,现在天天吃包子、喝火锅,咱们在这儿遭的啥罪啊……”
“将军,要不…… 咱们投降吧?” 一个年轻士兵凑过来,声音压得低,“俺昨天看到有兄弟下山,回来的人说,陛下给包子吃,还免罪,咱们要是投降,说不定还能赶上吃顿热的……”
孙奎没说话,只是握紧了手里的弓 —— 他不是不想投降,是怕朝廷不算话,毕竟他当了这么久的 “叛党”,就算免罪,以后也抬不起头。可肚子里的饥饿感越来越强烈,山下飘来的肉香味(其实是张师傅熬火锅底料的香味,顺着风飘上山),让他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就在这时,山下传来一阵吆喝声 —— 是阿福的声音,手里举着个铜锅,对着山上喊:“孙将军!陛下让俺给你们送火锅来啦!热乎的牛油锅底,还有羊肉卷!你们下来尝尝,要是觉得好,就跟俺们走,陛下说了,投降免罪,还管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