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的议事厅里,烛火摇曳,映着桌上摊开的地图 —— 林风用红笔圈出黑风寨到京城的路线,又在路线旁标注出几个村落:“王嵩要抢粮,肯定不会只盯着京城的粮商,这些村落靠近经济特区,平时有多余的粮食会卖给特区商户,他很可能会去这里征粮。”
苏晴凑过来,看着地图上的 “经济特区” 字样,恍然大悟:“陛下是想让特区的商户帮忙?之前您在特区推行减税、扩店政策,连锁包子铺、布商都赚了不少,他们肯定愿意帮您!”
“没错,” 林风点头,拿起纸笔,快速写了封亲笔信 —— 信里承诺,只要特区商户能高价收走周边村落的余粮,断了王嵩的征粮路,朝廷不仅付双倍粮钱,还免所有参与商户一年的特区管理费。写完后,他吹干墨迹,对折好塞进蜡封的竹筒里,“刘叔之前送信靠谱,这次还让他去,特区商户大多认识他,好办事。”
刘叔很快被叫来,他刚从黑风寨附近侦查回来,衣服上还沾着雪,听说要去特区传信,立刻挺直腰板:“陛下放心!俺就是拼了老命,也把信送到!不过…… 叛军在特区和京城之间设了两道卡,俺得伪装一下,免得被认出来。”
张师傅听说后,赶紧拿来一套货郎的行头 —— 粗布褂子、毡帽,还有一个装满小物件的货郎担,里面塞着针线、纽扣,最底下藏着蜡封的竹筒:“刘叔,您扮成货郎,就说去特区卖货,叛军肯定不会怀疑。俺再给您装几个热包子,路上饿了吃。”
刘叔换上行头,挑着货郎担,晃晃悠悠地出了城。刚走到第一道叛军关卡,就被两个士兵拦住:“站住!干啥的?往哪去?”
“官爷,俺是货郎,去特区卖货的,” 刘叔笑着掀开货郎担,露出里面的针线,“您看,都是些过日子的小物件,特区的百姓都等着俺呢!”
士兵翻了翻货郎担,没发现异常,又看了看刘叔的打扮 —— 满脸皱纹,手粗糙得像树皮,确实像个跑江湖的货郎,便挥了挥手:“赶紧走!别在这儿耽误事,要是发现你跟特区的商户串通,俺砍了你!”
刘叔赶紧道谢,挑着担子往前走,心里却捏了把汗 —— 竹筒就藏在货郎担最底层,垫着棉花,幸好没被翻到。走到第二道关卡时,他更谨慎了,主动掏出两个铜钱,塞给士兵:“官爷辛苦,买点糖吃!俺就是个小货郎,赚点辛苦钱,您高抬贵手。”
士兵收了铜钱,也没多查,就让他过了。刘叔一路紧赶,傍晚时分终于到了经济特区 —— 这里比京城更热闹,连锁包子铺的门口排着长队,布商的店铺里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布,商户们忙得热火朝天,丝毫没受京城叛乱的影响。
“刘叔?您咋来了?” 连锁包子铺的张掌柜,正忙着给顾客装包子,看到刘叔挑着货郎担,赶紧迎上来,“是不是陛下有啥吩咐?”
刘叔左右看了看,拉着张掌柜进了后院,从货郎担里掏出蜡封的竹筒:“张掌柜,陛下让俺给你带信,还有特区的布商李掌柜,你快把他叫来,咱们一起看。”
张掌柜赶紧让人去请李掌柜,没一会儿,布商李掌柜就匆匆赶来,他手里还拿着账本,看到刘叔,笑着说:“刘叔稀客啊!快坐,俺刚算完账,这个月布卖得比上个月还多,多亏了陛下的减税政策!”
刘叔打开竹筒,拿出林风的亲笔信,两人凑在一起看,越看越激动 —— 张掌柜拍着大腿:“双倍粮钱!还免一年管理费!陛下太照顾咱们了!俺这就派伙计去周边村落收粮,把所有余粮都买下来,绝不让王嵩拿到一粒!”
“俺也去!” 李掌柜放下账本,眼睛发亮,“俺不仅收粮,还能让农民用粮换布!一尺布换两斗粮,比他们卖粮还划算,肯定愿意换!这样既能断王嵩的粮,又能让农民得实惠,一举两得!”
两人说干就干,张掌柜召集包子铺的伙计,每人带足银票,分往周边的张家庄、李村、王寨;李掌柜则让布坊的工人扛着布匹,跟着伙计一起去,还特意交代:“跟农民说清楚,是陛下让咱们来收粮的,价格比平时高三成,换布更划算,让他们别担心王嵩来征粮,陛下会保护他们!”
农民们一听是陛下派人来收粮,还能换布,都积极得很 —— 张家庄的老农,把家里的余粮都拉了出来,笑着说:“俺早就想卖粮换布给老婆子做件新衣裳,现在正好!王嵩那厮要是来征粮,俺才不给呢!”
李村的妇人,抱着孩子来换布,看着五颜六色的布,笑得合不拢嘴:“这布真好看!比镇上卖的还软和!俺家有三斗粮,能换一尺半布,够给孩子做两件小衣裳了!”
不到一天时间,特区周边五个村落的余粮,全被张掌柜和李掌柜的人收了下来 —— 粮食要么运进特区的粮仓,要么换成布匹分给农民,连一粒多余的粮都没剩下。张掌柜还特意让人在村落口贴了告示:“陛下已派骑兵护村,王嵩敢来,格杀勿论!农民可凭粮换布、换钱,安稳度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