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墙外的 “轰隆隆” 声越来越近,叛军推来的巨大木架已经能看清轮廓 —— 黑布下隐约露出金属的反光,像一头蛰伏的巨兽,随时准备扑向皇宫。苏晴趴在宫墙上,眉头拧成疙瘩:“陛下,那木架底下有轮子,还能看到引火绳的影子,怕是要用来火攻!咱们的石头挡不住火,怎么办?”
胖太监抱着石头的手开始发抖,声音发颤:“火攻?那咱们不就成了烤红薯了?陛下,要不咱们再用疑兵计?多插几面旗,让他们以为援军到了?”
“没用了,” 林风摇了摇头,叛军已经识破过一次疑兵计,再用只会被看穿,“他们敢推着火攻装置来,就是吃定咱们没力气反击。现在最缺的是能跟叛军远距离对话的办法 —— 要是能让他们听到咱们的声音,知道援军马上就到,说不定能吓退他们。”
话音刚落,宫苑里一阵风吹过,挂在竹架上的空竹筒 “呜呜” 作响,声音比平时说话亮了不少。林风眼睛突然一亮,指着竹筒对众人喊:“有了!咱们做喇叭!用粗竹筒和薄木片,做成能放大声音的喇叭,让咱们的话传得更远,让叛军以为宫里人多势众,不敢轻举妄动!”
“喇叭?” 众人面面相觑,小李子挠着头问,“陛下,喇叭是啥?能吃吗?跟‘能量块’一样是好东西不?”
“能‘吃’—— 能‘吃’住叛军的胆子!” 林风笑着解释,“就是把声音放大的东西,像竹筒吹风那样,声音能传得老远。张师傅,你去御膳房找最粗的竹筒,要空心的;苏晴,让工匠找薄木片,再拿点麻绳和松香,越快越好!”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 —— 张师傅扛着三根胳膊粗的竹筒跑回来,竹筒壁薄且直,是做喇叭的好材料;工匠则拿着几块梧桐木片,还有一卷麻绳,气喘吁吁地赶到:“陛下,宫里就剩这些木片了,薄是薄,就是有点脆,不知道能不能用。”
林风接过材料,先把竹筒一头削成斜口,另一头留着完整的圆口,然后让工匠把薄木片弯成漏斗状,用麻绳固定在斜口上,最后在接口处抹上松香密封缝隙。“这样就行!” 林风对着漏斗口喊了一声 “喂”,可声音从竹筒另一头传出来,却只有蚊子叫那么大,还带着 “滋滋” 的杂音。
工匠脸瞬间红了,挠着头道歉:“陛下,对不住,俺没做好!是不是木片太脆了,没固定好?”
小李子凑过去对着喇叭喊了声 “叛军快退”,声音还是小得可怜,忍不住笑了:“陛下,这哪是喇叭啊,这是‘蚊子筒’!还不如俺扯着嗓子喊得响呢!”
张师傅也跟着叹气:“早知道俺就把竹筒削薄点,说不定声音能大些。”
“别慌,” 林风仔细检查了一遍,发现问题出在两处 —— 竹筒不够粗,木片没绷紧,“把竹筒再削掉一层,让筒壁更薄,声音能透出来;木片用热水泡软,再绷紧固定,漏斗口要圆,别漏气。咱们再试一次!”
工匠赶紧照做,用热水泡软木片,绷得紧紧的固定在竹筒上,接口处反复抹松香;张师傅则小心地削着竹筒,生怕削破了。这次做好的喇叭,比之前粗了一圈,漏斗口圆溜溜的,看着就结实。
林风深吸一口气,对着漏斗口喊:“镇国将军的援军还有一个时辰就到!叛军再不退,就等着被包饺子吧!”
“镇国将军的援军还有一个时辰就到!叛军再不退,就等着被包饺子吧!”—— 声音从竹筒里传出来,居然洪亮了十倍,像敲锣一样,顺着宫墙飘出去,连远处叛军的营地都能隐约听到。
“成了!真成了!” 众人欢呼起来,小李子抢过喇叭,对着宫外大喊:“陛下万岁!援军万岁!叛军快滚!再不滚就把你们煮成火锅!”
声音顺着风传得更远,连叛军推木架的士兵都停下了脚步,抬头往皇宫方向看。为首的将领皱着眉,勒住马问身边的探子:“你听!宫里的声音怎么这么大?好像有好多人在喊,是不是援军真的到了?”
探子支支吾吾说不出话,刚才还没听到任何马蹄声,怎么突然就有这么大的喊声?难道宫里藏了很多人,之前都没露面?
宫墙上,林风让工匠又做了两个喇叭,分给胖太监和苏晴,三人轮流对着宫外喊话:“援军已到城西!马上就来攻城!叛军速速投降!”“火攻没用!咱们有灭火的水!你们的粮食被援军截了,再不退就饿死了!”“跟着王嵩没活路!投降有火锅吃!有馒头啃!”
喊声响彻云霄,叛军士兵开始窃窃私语 ——“真的有援军?我刚才好像听到马蹄声了!”“粮食被截了?那咱们岂不是要饿肚子?”“听说大炎的火锅可香了,要是投降能吃火锅,俺就不打了!”
将领看着士兵们动摇的样子,心里也没了底,再看看皇宫方向,虽然看不到援军,可那洪亮的喊声不像是假的。他咬了咬牙,下令:“先把木架退回去!等确认援军是不是真到了再说!要是真有援军,咱们硬拼就是送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