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墙外的火把光越来越亮,像一条蠕动的火龙,叛军的脚步声 “咚咚” 地敲在青砖上,混着兵器碰撞的 “锵锵” 声,压得人喘不过气。胖太监攥着擀面杖的手满是冷汗,红布旗帜在他手里抖得像风中的落叶;小宫女们紧紧攥着绣花针,脸色发白,却没人往后退 —— 他们知道,这是最后一晚,撑过去就是胜利,撑不过去,就是灭顶之灾。
“陛下,叛军快到宫门了!” 苏晴的侍卫单膝跪地,剑上还沾着之前守城时的血,“他们手里有攻城锤,看样子是要直接撞碎宫门!咱们的疑兵计不管用了,怎么办?”
林风站在宫墙下,望着越来越近的叛军,大脑飞速运转 —— 之前的日常手语只能传简单消息,现在要指挥防守,必须有更精准的战术手势。他一把拉过小李子,伸手比划:“你看,咱们编几个新手势:双手握拳,上下快速摆动,代表‘敲鼓’,让鼓手敲响宫墙上的战鼓,吸引叛军注意力;单手成爪,往前抛物,代表‘扔石头’,让大家往城下扔石头干扰;双手抱头蹲下,代表‘隐蔽’,躲避叛军的弓箭。记住了吗?”
小李子赶紧点头,跟着比划,可刚比到 “敲鼓” 的手势,就慌慌张张地改成了拍肚子 —— 他平时饿惯了,一着急就把 “敲鼓”(握拳上下)和 “吃饭”(拍肚子)的手势弄混了。宫墙下的鼓手老陈看了,眼睛一亮,赶紧从怀里掏出最后半包饼干,踮着脚喊:“陛下是要开饭吗?俺这就把饼干分了,大家吃了有力气守城!”
“不是开饭!是敲鼓!” 林风又气又笑,走过去纠正小李子的手势,“你看清楚,‘敲鼓’是握拳上下动,像敲鼓的样子;‘吃饭’是拍肚子,饿了才用,现在都快被攻进来了,饿也不能忘正事!”
小李子脸一红,赶紧重新比划,嘴里念叨:“敲鼓是握拳上下,吃饭是拍肚子,敲鼓是握拳上下…… 再也不会错了!”
老陈也不好意思地把饼干塞回怀里,挠着头笑:“俺还以为陛下心疼大家,让先垫垫肚子呢!没事,等守住了,俺再把饼干拿出来分!”
周围的人都被这乌龙逗笑了,原本紧绷的气氛瞬间缓和了不少。胖太监笑着说:“小李子,你可别再记错了!再把‘扔石头’比成‘吃饼干’,咱们的石头都要被你当吃的了!”
“不会了!肯定不会了!” 小李子赶紧保证,还拉着旁边的小宫女,让她监督自己练习。
林风趁机把众人召集起来,详细讲解战术手势的用途:“现在叛军有攻城锤,硬挡肯定不行。咱们分三步:第一步,我比‘敲鼓’,老陈就敲响战鼓,声音越大越好,吸引叛军的注意力,让他们分神;第二步,我比‘扔石头’,大家就把宫墙上的石头、砖块往下扔,砸他们的攻城锤,干扰他们撞门;第三步,要是叛军放箭,我比‘隐蔽’,大家就赶紧蹲下躲在墙砖后面,别被射中。记住,手势要快,别犹豫,耽误一秒都可能出人命!”
众人齐声应下,立刻开始练习 —— 苏晴站在宫墙上,负责观察叛军动静,随时用手势传递消息;胖太监力气大,被安排在 “扔石头” 组,他抱着一块大石头,练习单手抛物的动作,虽然动作笨拙,却格外认真;小宫女们则练习 “隐蔽” 手势,听到林风喊 “隐蔽”,就齐刷刷地蹲下,动作又快又整齐;老陈则守在战鼓旁,双手握着鼓槌,等着林风的 “敲鼓” 手势,鼓槌上的布条都被他攥得变了形。
可练习没一会儿,又出了乌龙 —— 负责传递消息的小侍卫,把 “叛军靠近” 的手势(手往前指)比成了 “要水喝” 的手势(手作捧水状)。张师傅看了,赶紧提着半桶水跑过来,喘着气说:“陛下,您要喝水啊?这是最后半桶了,省着点喝!”
林风无奈地摇摇头,耐心纠正:“‘叛军靠近’是手往前指,像指敌人的方向;‘要水喝’是手作捧水状,渴了才用。现在叛军都快到门口了,哪有时间喝水?咱们得把每个手势记牢,不能再出错了!”
小侍卫脸一红,赶紧道歉,又反复练习了十几遍,直到再也不会记错才停下。张师傅也提着水桶退到一旁,把水盖好,小声说:“这水还是留着给受伤的人喝吧,等打赢了,俺再给大家煮火锅,管够!”
就这样,众人反复练习了半个时辰,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来的动作娴熟,每个手势都能快速反应。林风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松了口气 —— 虽然他们没有精良的武器,没有足够的兵力,但他们有凝聚力,有愿意一起拼命的决心,这就够了。
“来了!叛军到宫门了!” 苏晴突然在宫墙上大喊,同时比出 “叛军靠近” 的手势(手往前指)。
众人立刻紧张起来,各就各位 —— 老陈握着鼓槌,眼睛盯着林风的手;胖太监抱着大石头,站在宫墙边缘,随时准备往下扔;小宫女们则攥着绣花针,蹲在墙砖后面,等着 “隐蔽” 的手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