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宫的密道口还留着一道缝隙,林风每隔片刻就会凑过去听动静,可除了远处叛军巡逻的马蹄声,再也听不到密道里的任何声响。负责管水的小太监又跑了进来,手里的空木桶晃得 “哐当” 响:“陛下!最后那点水也分完了!宫女们开始用湿帕子擦嘴唇解渴,再没水,怕是有人要晕过去了!”
庭院里,几个年纪小的宫女已经坐在石阶上,脸色苍白,嘴唇干裂,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胖太监靠在门板上,手里的擀面杖垂在地上,喘着粗气:“叛军也太狠了,断水断粮,这是要把咱们活活困死啊!苏姑娘和小李子咋还没消息?不会是遇到危险了吧?”
张师傅蹲在粮仓门口,看着里面仅剩的半袋小米,眉头紧锁:“粮食还能撑一天,可没水,小米也煮不了粥,只能干嚼,咽都咽不下去。陛下,再不想办法,咱们真的撑不住了。”
林风走到庭院中央,望着宫墙外晃动的火把,心里清楚 —— 苏晴和小李子迟迟未归,大概率是遇到了麻烦,指望他们联系援军已经不现实。他突然想起什么,眼睛一亮:“苏晴的父亲是镇国将军!镇国将军手里有三万禁军,驻守在城外三十里的军营,要是能联系上他,让他带兵来救,叛军肯定能被打跑!”
“镇国将军?” 苏晴是督查队统领,众人只知道她武艺高强,却很少有人知道她是镇国将军的女儿。苏晴的侍卫(之前受伤回来的那个)立刻点头:“没错!我家统领确实是镇国将军的独女,将军最疼统领,要是知道统领遇险,肯定会立刻带兵来救!”
可怎么联系镇国将军成了难题 —— 密道是唯一的出路,苏晴和小李子还没回来,只能再派一个人出去。林风想到了宫里负责采买的老密探刘叔,刘叔常年在皇宫和城外之间往返,熟悉路线,还懂些民间的应变技巧,最适合去传信。
很快,刘叔被带到庭院里 —— 他穿着粗布短褂,手里还攥着个采买用的竹篮,脸上满是风霜,一看就是常年在外奔波的人。听说要让他从密道出去找镇国将军,刘叔的脸瞬间白了:“陛下,叛军在城外设了好几道关卡,每个关卡都要搜身,俺要是被抓住,不仅信送不出去,还得被砍头啊!俺家里还有老婆孩子,俺…… 俺不敢去!”
林风走到刘叔面前,从怀里掏出一锭沉甸甸的银子(换算成 100 两炎币的等价银锭),递到他手里:“刘叔,这是 100 两炎币的银锭,你要是能把信送到镇国将军手里,这银子就是你的,朕还会赏你一套城外的宅子,让你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要是你被抓住,朕会照顾你的家人,绝不会让他们受委屈。”
刘叔捏着银锭,入手冰凉沉重,他抬头看向林风,又看了看庭院里受苦的宫女太监,心里渐渐有了底气 ——100 两炎币够他家人过一辈子好日子,就算自己有危险,家人也能有依靠。他深吸一口气,把银锭揣进怀里:“陛下,俺去!俺一定把信送到镇国将军手里,让将军尽快带兵来救!”
林风赶紧回到寝宫,铺开信纸,快速写下求救信 —— 信里详细说明了皇宫被围、苏晴遇险的情况,还画了一张简易的援兵路线图:让镇国将军从西侧的小路绕开叛军关卡,直接进攻叛军的后营,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写完后,他把信折成小小的方块,用蜡封好,递给刘叔:“这信一定要藏好,叛军搜身很严,不能被他们发现。”
刘叔接过信,翻来覆去看了半天,突然眼睛一亮,跑去找张师傅:“张师傅,御膳房还有没有新鲜的白菜?俺有办法藏信!”
张师傅赶紧从御膳房抱出一颗新鲜的白菜 —— 这是之前没吃完的,用湿帕子裹着,还很水灵。刘叔小心翼翼地把白菜的菜芯掰开,把蜡封的信卷成细条,塞进菜芯里,再把菜芯合拢,从外面看,白菜还是完好无损,一点看不出藏了东西。
“妙啊!” 林风忍不住称赞,“叛军就算搜身,也不会想到信藏在白菜芯里,刘叔,你这办法太聪明了!”
刘叔笑着把白菜放进竹篮,又在里面放了几个干硬的馒头(假装是要去城外卖的吃食):“陛下放心,俺平时采买,经常用这招藏东西,叛军从来没发现过。俺就说俺是宫里的采买,要去城外卖白菜换粮食,肯定能蒙混过关!”
苏晴的侍卫把刘叔带到密道口,递给他一个火把:“刘叔,密道左边的路通城外破庙,破庙往南走十里就是镇国将军的军营,路上小心,遇到叛军别慌,按你说的做就行。”
刘叔接过火把,深吸一口气,钻进密道。林风站在密道口,心里既期待又紧张 —— 这是目前唯一的希望,要是刘叔能成功,皇宫就能解围;要是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密道里漆黑一片,刘叔举着火把,一步步往下走,手里的竹篮紧紧攥着,生怕白菜掉出来。走到岔路口,他按照侍卫说的,往左边的路走,走了大概半个时辰,终于看到前面有微弱的光 —— 是密道的出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