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 第213章 后院起火,元直离阵

汝南城在秋风中愈发显得孤寂而顽强。城外的袁军大营稳如磐石,围而不攻的策略像一条逐渐收紧的绞索,缓慢却不可逆转地消耗着城内守军的意志和物资。然而,相较于日益严峻的粮草形势,更让刘备和徐庶感到不安的,是那无形的、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

前几日接踵而至的军报——北路曹仁兵围樊城,东线孙策联军的流言甚嚣尘上——已然在军中高层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尽管刘备与徐庶极力安抚,声称此乃袁绍疑兵之计,但当确切的战报经由不同渠道传入城中时,那股压抑的恐慌便再也无法完全掩盖。

“主公,军师!”简雍快步走入州牧府临时改作的帅堂,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忧色,“刚接到荆北来的消息,文聘将军在樊城抵挡得极为艰苦,曹仁麾下张绣的西凉铁骑不断袭扰粮道,董昭更是在城下散布谣言,动摇军心。蔡瑁、蒯越等人……在襄阳已有求和之议,只是碍于景升公尚未……尚未故去,暂未公开。”

刘备坐在主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脸色晦暗。关羽丹凤眼微眯,抚髯不语,周身寒气凛然。张飞则烦躁地踱步,嘟囔着:“直娘贼!这帮荆州佬,仗还没打痛快就想投降?待俺老张破了城下这些鸟人,再去襄阳问问他们!”

徐庶抬手示意张飞稍安,他的声音依旧沉稳,但细听之下,也带上了一丝疲惫:“宪和带来的消息,印证了我等的猜测。袁本初三路伐荆,重点不在强攻,而在攻心。北路实攻,东路虚张,意在让我荆州自顾不暇,无法支援汝南,更要让我等……军心溃散。”

他走到悬挂的地图前,手指点向江夏方向:“尤其东线流言,最为毒辣。孙伯符虽受封吴侯,与袁绍貌合神离,然其觊觎江夏之心,天下皆知。此流言一出,无论真假,黄祖必不敢分兵,甚至可能向襄阳求援。荆州兵力被牢牢钉死在东、北两线,我等……已是真正的孤军。”

堂内一片沉默。孤军二字,像千钧重担压在每个人心头。他们能倚仗的,除了这座日渐残破的城池,便是麾下将士的血勇,以及军师徐庶的奇谋了。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引着一名风尘仆仆、作商贾打扮的人走了进来。此人乃是刘备军安置在颍川的隐秘斥候头目之一,负责与北方的一些暗线联络。

“主公,军师!”那斥候跪倒在地,从贴身的夹层中取出一封微微汗湿的书信,双手呈上,“此乃从颍川辗转送来,言明务必亲交徐军师。送信之人称……称是军师家中旧仆,有十万火急之事。”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那封普通的书信上。徐庶眉头一皱,心中掠过一丝不祥的预感。他离家多年,与家中联络极少,母亲深明大义,从不以家事扰他军务,此番遣旧仆冒险送信至两军阵前,绝非寻常。

他上前接过书信,拆开火漆,展开信纸。目光扫过那熟悉的、略显颤抖的笔迹,徐庶的身体猛地一僵,脸上的血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持信的手微微颤抖起来。

“元直,何事?”刘备察觉到他的异样,关切地问道。

徐庶恍若未闻,又将信从头至尾急速看了一遍,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扎在他的心上。他猛地抬头看向刘备,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痛苦、挣扎和一丝惶急。

“主…主公……”他的声音干涩沙哑,几乎不成调,“家母……家母病危!信中说……已是弥留之际,念及庶……日夜啼哭,盼……盼能见最后一面……”

帅堂之内,顿时落针可闻。所有人都明白,这封家书对于以孝道立身、与母亲感情极深的徐庶意味着什么。

徐庶手握家书,呆立当场,那薄薄的一张纸此刻却重逾千斤。母亲病危!弥留之际!这几个字在他脑中反复回响,震得他神魂欲裂。他仿佛能看到母亲卧病在床,憔悴不堪,却仍强撑着望向门口,期盼游子归来的模样。为人子者,不能侍奉膝前已是罪过,若连母亲最后一面都不得见,他徐元直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

然而,目光所及,是刘备那写满焦虑与依赖的脸庞,是关羽沉稳中透出的关切,是张飞虽粗豪却真挚的眼神,是这满堂将校,是城外数万信任他、追随他坚守至今的将士!汝南局势危如累卵,外有强敌环伺,内则粮草渐匮,军心浮动。他徐庶,乃是这支军队的大脑,是刘备最为倚重的谋主。他若在此时离去,无疑于抽走了支撑危局的最重要一根梁柱。军心士气,必将遭受毁灭性打击。

忠与孝,家与国,在此刻将他撕扯。留下,是不孝;离去,是不忠不义!

“元直……”刘备快步上前,扶住徐庶微微摇晃的身躯,声音带着急切与安抚,“老夫人病重,此乃人伦大事,不可轻忽。只是……只是眼下局势……”他说不下去了,他无法开口挽留,但也无法想象徐庶离开后的局面。

关羽沉声道:“军师,家事为重。然军中诸多布置,皆系于军师一身,还望早作决断。”他的话点到即止,却道出了最大的困境。

张飞更是直接,嚷嚷道:“军师休要烦恼!俺老张派一队精骑,护送军师星夜兼程回颍川!见了老夫人,再赶回来便是!谅那袁本初也不敢此刻攻城!”

徐庶痛苦地闭上双眼,缓缓摇头,声音低沉而绝望:“来不及了……信是半月前所写,路途辗转又耗去多日……母亲她……她恐怕……”他不敢再想下去。而且,袁绍大军围城,岂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纵使刘备肯放行,袁绍又岂会轻易让他的头号谋士安然离去?

一时间,帅堂内充满了压抑的沉默。徐庶的困境,亦是整个刘备集团的困境。

与此同时,袁绍中军大帐。

袁绍正与贾诩对弈,程昱、许攸在一旁观战。一名黑衣小校悄无声息地入帐,在贾诩耳边低语几句,随即又悄然退下。

贾诩执子的手微微一顿,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将一枚黑子落在棋盘一角。

“文和,何事?”袁绍目光从棋盘上抬起,随口问道。

贾诩淡淡道:“恭喜主公,鱼儿……已然咬钩。”

袁绍先是一怔,随即恍然,眼中爆发出惊喜的光芒:“哦?计成了?”

程昱与许攸也立刻明白了过来。许攸抚掌笑道:“文和兄模仿笔迹、伪造家书之计,果然妙绝!徐元直纵然智计百出,骤闻母病,必然方寸大乱!”

程昱补充道:“关键在于时机。如今三路伐荆之势已成,流言四起,荆州震动,刘备已成惊弓之鸟。此时抽去其智囊,如同釜底抽薪。徐庶若去,刘备军心必溃,汝南指日可下!”

袁绍放下棋子,身体向后靠了靠,脸上满是胜券在握的从容:“文和此计,攻心为上,直指人性弱点,纵然徐庶看破,亦无力回天。他若不走,便是不孝,其心难安,谋事必有所滞;他若走,刘备便失臂助,我军可趁势而进。此乃阳谋,无解之局。”他顿了顿,问道,“可曾安排妥当,确保此信能‘顺利’送入城中,并让徐庶深信不疑?”

贾诩微微颔首:“主公放心。信使乃精心挑选,对颍川徐家旧事、邻里情况了如指掌,笔迹亦经反复摹仿,几可乱真。信中所述病情、家中景物、乃至母亲习惯口吻,皆与真实无异。且送信渠道,是借助我等掌控的刘备军一条暗线,看似偶然,实则为必然。徐元直思母心切,骤得此信,纵有疑虑,也必被急切之情淹没,难以深究。”

袁绍满意地点点头:“好!如此,我等便静待其变。传令各营,加强戒备,多派斥候,一旦城中有所异动,或徐庶离营,即刻来报!”

“诺!”

谋士们的笑声在帐中回荡,充满了智珠在握的笃定。他们布下的,不仅仅是一封假信,更是一把直插刘备集团心脏的匕首。

汝南城内,徐庶经过一夜无眠的痛苦挣扎,脸色憔悴,眼神却带着一种近乎绝望的坚定。他再次来到刘备面前,双膝跪地,重重叩首。

“主公!”声音嘶哑,带着泣音,“庶本欲竭尽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报主公知遇之恩,共图大业!然……然老母病危,命在旦夕,庶闻讯五内俱焚,方寸已乱。母子天性,庶……庶不得不归!恳请主公……准庶辞行,北归侍母!”

刘备早已泪流满面,慌忙起身搀扶:“元直快快请起!母子连心,备岂能不知?岂能阻拦?只是……只是元直一去,备如失左右手,这汝南……这大局……”他语带哽咽,难以继续。

徐庶抬起头,泪洒衣襟:“庶深知此时离去,是为不忠不义,负主公厚恩!然孝道有亏,庶此生难安!今庶心已乱,留于此地,亦难为主公设一谋,画一策,徒误军机耳!”他深吸一口气,决然道,“庶此行,若能见得家母,侍奉汤药,稍尽人子之责,已是万幸。此生……恐再无颜面见主公与诸位同袍矣!”

他知道,这一去,不仅是离开了刘备,更是离开了自己为之奋斗的兴复汉室的理想。前路茫茫,归乡之路未必平坦,即便见到母亲(他内心深处已隐隐感到此事或有蹊跷,但不敢深想,亦不愿冒险),未来也将被袁绍所控,再无自由可言。这几乎是一条绝路。

关羽、张飞、简雍等人皆面露悲戚之色,他们理解徐庶的抉择,却也痛心于这无法挽回的损失。

刘备知事不可挽,仰天长叹,泪如雨下:“呜呼!是备福薄,不能长留元直于左右!乃备之过也!”他紧紧握住徐庶的手,“元直只管放心前去,侍奉老夫人为要!此间之事……备……备自当之!”他转身,厉声道,“翼德!点你麾下最精锐五十骑,备足盘缠干粮,护送军师北上!务必突破重围,保军师周全!”

“大哥放心!”张飞轰然应诺,虎目含泪。

次日清晨,汝南城北门悄然开启一道缝隙。徐庶已换上一身寻常布衣,背负简单行囊,形容枯槁,与昨日那位运筹帷幄的军师判若两人。刘备、关羽、张飞、简雍等一行人送至城门内。

“元直……保重!”刘备执手相送,千言万语,只化作这四个字。

徐庶深深一揖,声音哽咽:“主公保重!关将军、张将军、宪和……保重!”他目光扫过这座他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城池,扫过这些与他并肩作战的同袍,眼中是无尽的眷恋与痛楚。

他不再多言,毅然转身,在张飞派遣的五十名精锐骑兵护卫下,冲出城门,向着北方疾驰而去。城头之上,刘备等人凭栏远眺,直到那一行人消失在尘土与晨雾之中,每个人的心头都像压上了一块巨石。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全军。“军师因母病归乡了!”无论刘备如何试图稳定军心,这股恐慌与失落依旧不可抑制地蔓延开来。军中流言四起,士气肉眼可见地低落下去。徐庶的离去,抽走的不仅是智慧,更是支撑这支军队奋战到底的信心之魂。

几乎就在徐庶离去的同时,两骑快马自不同方向狂奔而至,直入袁绍大营,带来了更为惊人的消息。

第一路信使来自东南方向:“报——!主公!江东急报!吴侯孙策,趁江夏流言四起、黄祖疑虑不敢轻动之际,采纳周瑜之策,明面上遣使至襄阳质问,暗地里以吕范、蒋钦为先锋,率精兵万余,乘坐快船,沿江急进,绕过江夏防线,突袭荆州南部!”

帐内众人皆是一惊。孙策竟然真的动手了?而且目标并非黄祖重兵布防的江夏,而是相对空虚的荆南!

信使继续禀报:“江东军行动迅猛,荆州南部各郡因流言及北路战事,防备松懈!吕范所部已攻破长沙郡治临湘!蒋钦则溯江而上,奇袭南郡江陵!据查,长沙太守韩玄及麾下校尉黄忠、魏延等,见势不可为,已率残部突围,退往襄阳方向,现归于蔡瑁军中。江陵……江陵已升起孙字旗!”

“周瑜……”袁绍眼中闪过一丝极其感兴趣的光芒,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他记忆中那个“雄姿英发”的江东美周郎形象愈发清晰。这一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避实击虚,直取荆南核心,其胆略、其眼光、其对时机的把握,堪称绝妙!这完全超出了简单武夫的范畴,是真正的大战略家手笔。此人,必须要重点关注。

“孙策小儿,竟如此猖狂!趁火打劫,夺我……夺朝廷荆南之地!”许攸怒道,但语气中多少有些底气不足,毕竟此局面也有他们散布流言的“功劳”。

第二路信使则来自襄阳细作,印证了前一个消息,并补充了关键细节:“报!襄阳确认,韩玄、黄忠、魏延已率数千兵马退入襄阳,被蔡瑁接纳,暂编入其军中。刘表闻听长沙、江陵接连失守,惊怒交加,呕血不止,病情急剧恶化,襄阳城内一片混乱,蔡瑁、蒯越已完全掌控局面,降议已定,只待……”

这消息太过震撼。孙策和周瑜的这一组合拳,不仅拿下了长沙和江陵,还间接导致了刘表病危,加速了荆州主降派的决策。更让袁绍注意的是,黄忠、魏延这两员史料记载的猛将,竟然阴差阳错地来到了襄阳,落入了蔡瑁手中。这为他后续接收荆州人才,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程昱立刻出列,沉声道:“主公,周瑜此策,虽出乎意料,却显见其谋略深远。此人乃孙策臂膀,未来必是我军大敌!至于韩玄部众退至襄阳,尤其是黄忠、魏延在此,于我而言,未必是坏事。蔡瑁庸才,岂能驾驭此等猛将?待我军平定豫州,兵临汉水,此二人或可为我所用。”

贾诩依旧平静,缓缓道:“周郎落子,精准狠辣,借我之风,扬帆破浪,一举奠定江东在荆州的立足点。此人之才,确堪惊艳。”他话锋一转,“然,其举动亦如同在荆州这间破屋上又踹了一脚。刘表命不久矣,蔡、蒯之辈,如今更有理由催促降服。至于刘备……”他目光转向汝南方向,“徐庶已去,孙策周瑜又截断其南逃入荆之路,他已彻底成为孤家寡人,瓮中之鳖。主公,总攻的时机,到了。”

袁绍目光闪动,心中的一丝对周瑜的欣赏迅速被眼前更大的战机所取代。贾诩说得对,周瑜的举动,从全局看,确实是加速了荆州的崩溃和刘备的孤立。而黄忠、魏延的出现,更是意外之喜。

“传令!”袁绍猛地站起,声音斩钉截铁,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三军即刻准备!明日拂晓,对汝南发起总攻!颜良、文丑为前部,张合、高览策应两翼,中军压上!我要在三日之内,看到刘备的首级,或者……他跪地请降!”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下令:“同时,敕令北路曹仁,加大对樊城的攻势,做出不惜一切代价攻城的姿态!致书荀攸,让他停止散布流言,所部向前推进,做出威胁江夏姿态,给黄祖和孙策都施加压力!另外,”他特别强调,“密切关注襄阳动向,尤其是蔡瑁军中黄忠、魏延二人的情况,细作要设法接触,可适当透露朝廷求贤若渴之意。”

“诺!”众将轰然应命,杀气盈野。

帅帐之外,秋风更烈,卷起漫天黄沙,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血腥风暴。汝南城头,那面“刘”字大旗在风中剧烈抖动着,显得如此孤单而脆弱。徐庶的离去,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后院起火,智囊远遁,强敌总攻在即,南逃之路又被孙策周瑜意外切断,荆州即将易主……刘备集团,已然走到了悬崖边缘,覆灭的命运似乎已无可挽回。而袁绍,这位穿越者,在运筹帷幄之余,也将目光投向了更远方,那个名为周瑜的俊杰,正式进入了他的人才猎杀(或招揽)名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