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 第204章 水师初建,江防始固

建安十三年冬,许都晋王府的议事殿内,炭火正旺,却驱不散弥漫在众臣心头的凝重。巨大的天下舆图上,代表袁绍势力的蓝色已覆盖北方广袤土地,然而在那条蜿蜒东去的长江天堑之前,所有的推进箭头都不得不戛然而止。江对岸,代表孙权的赤旗与代表刘备的白旗凭借水军之利,牢牢扼守着这道天然屏障。

丞相曹操手持竹鞭,重重地点在长江沿线,声音沉浑有力:“殿下,诸位同僚。我北军铁骑,平原争锋,天下无双。然此滔滔江水,非舟楫不能渡!孙氏据江东三世,水师根基深厚,艨艟斗舰数以千计。刘备新得荆州水军,如虎添翼。去岁我军以小股部队试探,征集之民船在江中犹如醉汉,被周瑜水师轻易分割击溃,此教训,不可不察!”

军事参将沮授面露忧色,补充道:“曹公所言,乃我心腹大患。无水上之利,则我大军南下,处处受制。孙刘联军可凭借水军,沿江机动,避实击虚,使我空有百万雄师,却难展拳脚。长江天堑,已成我统一大业之最大阻碍!”

袁绍凝望着舆图上那道刺眼的蓝色绸带,目光深邃。他深知,历史上的教训(虽未发生,但其战略困境相通)一再证明,无法突破长江,就无法真正统一天下。他沉默片刻,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江海之利,岂能久假于孙刘之手?彼有水师,孤便建一支更强、更大、更能战之水师!不仅要渡江,更要在这大江之上,决胜千里,彻底击碎彼辈之倚仗!”

他环视麾下文武,问道:“然,水战非我所长,诸位以为,谁可暂担此组建水师之重任?”

曹操沉吟片刻,率先开口:“殿下,水师初建,首重忠诚与威望,次求勇略与学习之能。臣观诸将,太史子义,勇冠三军,忠贞不二,虽出身北地,然驻守徐州已久,颇谙江淮水文气象。更兼其为人沉稳,能纳人言,由他暂领水师,必能凝聚人心,快速成军。”

荀彧点头附和:“曹公所言极是。子义将军确为合适人选。其在徐州,与广陵、下邳水泽之地相近,已非全然不习水性。且青州方面……”他话锋一转,看向袁绍,“殿下早在委任显思(袁谭字)为青州牧时,便已密令其于东莱、琅琊等良港,依托旧有渔港船坞,秘密营造海船,训练水手。听闻如今已初具规模,拥有大小船只百余,堪用水卒数千。此正可作为我军水师之基石。”

袁绍闻言,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那是布局已久终见成效的欣慰。他朗声道:“既如此,甚好!便依孟德、文若之言!”

他目光如电,扫视全场,一连串命令脱口而出:

“传令!擢升太史慈为督水军事,暂领水军都督,总揽水师组建、训练、作战一切事宜,即日自徐州赴巢湖水寨就任!”

“命徐质为水军副督,专司士卒操练、阵法演练!”

“命蒋济为水军参军,参赞军务,制定方略!”

“正式下令,以青州现有船队为基础,组建‘青徐水师’,亦称北洋水师,暂由太史慈遥领,袁谭于地方全力配合支持!”

“诏令将作大营刘晔、马钧,集中巧匠,全力研制新式战船及水战利器!”

一场旨在弥补最后战略短板的宏大建军计划,在袁绍的乾纲独断和麾下谋臣的精准举荐下,正式启动。北方的陆地霸主,开始全力将触角伸向那片决定未来命运的蔚蓝疆域。

太史慈在徐州接到王命,心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怠慢。他将徐州防务仔细交割给臧霸、陈登后,便带着一批亲随,快马加鞭赶赴被选定为主力水军基地的巢湖。与此同时,他传令青州的“北洋水师”,将现有船只、人员、物资清单火速报来,并选派精通航海、造船的骨干前来巢湖汇合,交流经验。

在前往巢湖的途中,太史慈与先行抵达的徐质、蒋济会合。三人并未直接入驻已初具规模的巢湖水寨,而是沿着长江北岸及主要支流进行了一番细致的实地勘察。

站在巢湖入江口,望着浩渺江面与江东隐约的帆影,太史慈对二人坦言:“慈本陆将,于水战实是外行。今后水师之事,仰仗二位多多费心。徐将军负责练兵,务必严厉;蒋参军负责谋略,务求周全。我等三人,当同心协力,不负王命!”

徐质抱拳,声如金石:“督帅放心,质必使北地儿郎,尽成弄潮健儿!”

蒋济亦躬身道:“济定当竭尽所能,为我水师谋划胜机。”

青徐基石: 来自青州的汇报和骨干抵达后,令太史慈等人精神一振。原来,袁绍确有先见之明,早在袁谭出任青州牧之初,便密令其利用青州沿海的地理优势和原有的造船基础,以“巡海防盗”为名,秘密筹建水军。数年下来,在东莱黄县、琅琊介亭等地,已建立起数个颇具规模的船坞,招募熟悉水性的沿海子弟为卒,打造了以“海鹘”、“艨艟”为主的舰船百余艘,积累了宝贵的造船与初步训练经验。这支被称为“北洋水师”的力量,虽然规模尚不能与江东主力相比,且更擅长沿海航行,但其存在,为巢湖主力水师的快速组建提供了宝贵的种子人员、技术储备和部分现成装备。

巢湖练兵: 有了青徐的底子,巢湖水寨的建设与训练少走了许多弯路。徐质练兵,堪称酷烈。他下令所有新募水卒,无论原本是北军精锐还是新招水手,一律从最基础的泅渡、操舟开始。巢湖之上,无论风雨,终日可见士卒们在浪涛中搏击,在舟筏上练习平衡与协作。呕吐、落水者每日不绝,徐质立于旗舰之上,目光冷峻:“欲成水师,先习水性!今日之苦,换他日江上生机!” 在如此严苛的训练下,一支原本畏水如虎的军队,逐渐开始适应并驾驭脚下的波涛。

利器研制: 将作大营的成果也陆续送达。刘晔与马钧根据太史慈等人反馈的需求,并未完全照搬江东船型,而是结合北方特点,设计制造了数种新船:

“楼船”巨舰:体势雄壮,如水上城垣,可载士卒数百,甲板宽阔,预设了安装大型器械的基座。

改进型“艨艟”:船体更为坚固,部分关键部位尝试包裹铁皮,船首设坚固撞角,强调冲击与抗冲击能力。

多桨“走舸”:轻捷快速,用于机动与突击。

同时,马钧改良的重型床弩和尝试小型化的投石机(火炮)也开始在楼船上进行安装测试,意图在远程打击上压制敌军。

谋战方略: 蒋济则综合各方信息,着手制定水战方略。他提出,未来与江东水军的决战,应发挥己方船坚、弩猛、势大的优势,避免与敌在狭窄水域纠缠跳帮。主张以大型楼船为核心,结为坚固水寨,稳扎稳打,依靠强大的远程火力消耗敌军。同时,辅以青徐水师沿海南下策应,以及训练“水鬼”进行水下破袭等奇兵手段。

建安十四年春,巢湖之上,千帆竞渡,旌旗蔽空。袁绍携曹操、荀彧等文武重臣,亲临视察水军大成之典。太史慈、徐质、蒋济精神抖擞,立于新下水的旗舰“镇江”号楼船之上,等候检阅。

随着三声号炮响起,演练正式开始。

首先进行的是舰队阵型演练。以数艘巍峨的楼船为中枢,数十艘艨艟、走舸以及来自青徐的“海鹘”船护卫两翼,依据旗号鼓声,熟练地变换着“雁行”、“纵阵”、“横阵”,进退有度,军容严整,已初具强军气象。

接着是弓弩火器演武。各船床弩齐发,巨箭破空,远处标靶纷纷被摧毁。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楼船上试射的小型火炮,石弹呼啸而出,砸在湖面上激起数丈高的水柱,威力惊人,引得观礼台上阵阵惊叹。

最后是模拟对抗演练。由徐质指挥的“红方”与蒋济指挥的“蓝方”展开激战。“红方”结阵推进,倚仗楼船之固与弩炮之利;“蓝方”则灵活运用走舸骚扰、迂回包抄,甚至派出“水鬼”部队进行水下渗透袭击。战术运用,有板有眼,虽未真格搏杀,但激烈的攻防已展现出这支新生水军的潜力。

演练完毕,太史慈、徐质、蒋济登台复命。

太史慈抱拳,声音洪亮:“王爷!托王爷洪福,赖将士用命,我巢湖水师现已成军!拥楼船五艘,各型战船逾百,训练有素之水卒两万!青徐北洋水师亦具规模,有舰船百余,水卒一万五千,随时可策应主力!”

徐质接口道:“士卒已惯风浪,可战于波涛之中!”

蒋济呈上文书:“此乃《水战要略》及《江防图说》,请王爷御览!”

袁绍仔细翻阅图册,再望向湖面上军容鼎盛的舰队,脸上露出了畅快而欣慰的笑容。他重重拍着太史慈的肩膀:“子义!徐质!蒋济!尔等不负孤望,短短时日,竟创此基业,大慰孤心!显思在青州,亦功不可没!”

曹操抚掌赞叹:“有此雄师,长江之险,我与敌共之!孙刘水军之优势,荡然无存矣!”

荀彧感慨道:“水师初建,江防始固。王爷,如今我军陆骑水师皆备,再无短板。扫平南方,正当其时!”

袁绍意气风发,登临“镇江”舰首,面对台下万千水军将士,声如洪钟:“将士们!尔等今日之雄姿,已昭告天下,北地男儿,亦是江河蛟龙!这万里长江,再非阻隔,而是尔等建功立业之坦途!待孤号令一下,尔等便为前锋,为孤,为这天下,犁庭扫穴,直捣黄龙!”

“万岁!晋王万岁!”数万将士的欢呼声与战船破浪之声交织,响彻云霄。一支决定未来帝国命运的水上利剑,已然出鞘,寒光直指江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