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 第203章 钱粮丰足,国库充盈

建安十二年冬,许都晋王府内,炭火烧得正旺,却驱不散几位核心重臣眉宇间的凝重。一场关于国家命脉的御前会议正在进行。

大司农张义,这位掌管国家钱粮的老臣,面带忧色,将一份厚厚的账册呈于袁绍案前:“王爷,去岁至今,兴修水利、重建两京、扩建太学、整编新军、赏赐功臣……所费钱粮浩大,虽各地赋税陆续入库,然国库存底,已不足支撑三月之需。长此以往,一旦有大规模战事,只怕……只怕难以为继啊。”

他顿了顿,补充道:“且各州郡税制不一,征收标准混乱,豪强隐匿田产、偷漏税款之事屡禁不止。商税更是微薄,全赖农税支撑,绝非长久之计。”

话音刚落,一旁的少府孔融便微微蹙眉:“大司农所言虽是实情,然税赋关乎民生,岂可轻易加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为聚敛而盘剥过甚,致使民怨沸腾,岂非本末倒置?”

袁绍静听双方之言,目光却投向一直沉默的尚书令荀彧。“文若,你意下如何?”

荀彧从容出列,他的声音清越而沉稳,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王爷,大司农忧心国用,文举公体恤民情,皆有其理。然臣以为,当前之困,非在开源节流四字,而在‘制度’二字。旧有财税体系,生于乱世,长于割据,早已千疮百孔,不堪重用。如今天下渐定,王爷志在混一,岂能沿用旧制,束缚手脚?”

他走到殿中悬挂的巨幅舆图前,手指划过已控制的辽阔疆域:“当务之急,非小修小补,而是构建一套全新的、自上而下、如臂使指的财政体系!此体系,需能如海纳百川,将各方资源汇聚于中枢;需能如血脉奔流,将钱粮精准输送到所需之地;更需能自我增殖,愈用愈强!”

曹操眼中精光一闪,接口道:“文若之言,深得我心!乱世用重典,治国需良制。一套好的财税制度,胜过十万雄兵!王爷,当断则断!”

袁绍霍然起身,一股决断的气势弥漫殿内:“孤意已决!革故鼎新,就在此时!”他目光扫过众人,最终定格在荀彧身上:“文若!”

“臣在!”

“孤命你总揽全局,主持制定新财税制度!枣只、满宠辅佐!郭淮巡查地方,确保新法畅通无阻!谁敢阻挠新制,便是与孤为敌,与这天下大势为敌!”

一场关乎国运的财政大变革,在这寒冬的暖阁中,拉开了雷霆万钧的序幕。

荀彧领命之后,立刻展现出其王佐之才的卓越统筹能力。他并非闭门造车,而是广泛征询枣只、满宠等实干之臣的意见,并参考了历史上桑弘羊、刘晏等理财能手的得失。

第一步,清丈田亩,改革农税。

核心在于枣只提出的 “占田课田制” 与 “租庸调制” 相结合。由朝廷核定各州郡县应有的垦田数额(课田),鼓励百姓开荒,超出部分数年免税。同时,严格核查天下田亩,无论士族豪强,皆需如实申报(占田),隐匿者重罚。在此基础上,推行新的赋税标准:按田亩纳粮(租),按户纳绢帛或布匹(调),每丁每年需服一定时日徭役,不愿服役者可纳绢代役(庸)。

此令一出,天下震动,尤其是触动了大量隐匿田产的豪强利益。阳夏侯刘擎,乃汉室宗亲,在汝南占有大量田产却从未足额纳税,此次竟公然抗命,拒不配合清丈。

“王爷,非是臣不愿,实是家中田亩簿册遗失,难以核查啊。”刘擎在朝会上倚老卖老,试图蒙混过关。

满宠早已准备充分,立刻出列,声音冷峻如铁:“阳夏侯!御史台已查明,你在汝南有田三万七千亩,仅报五千!人证物证俱在,岂容你狡辩!”他随即呈上厚厚一叠调查文书,时间、地点、证人、田契副本,一应俱全。

袁绍面色一沉,尚未开口,曹操已厉声道:“抗命不遵,欺瞒朝廷,视同谋逆!来人,剥去刘擎冠带,押入诏狱,其家产充公,田亩尽数收归官有,重新授田于无地流民!”

雷霆手段之下,朝野悚然。那些原本心存侥幸、观望风头的豪强,纷纷主动配合清丈,足额纳税。郭淮则率领精干吏员,如同梳子一般巡查各州郡,监督新政执行,处置了数十名阳奉阴违的郡守县令,确保了新农税制度的强力推行。

第二步,建立仓廪,平准均输。

枣只在此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借鉴了以往屯田和治理司隶的经验,主持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的仓廪系统。在许都、长安、洛阳、邺城等战略要地建立大型太仓;在各州郡治所建立常平仓;在重要县邑建立官仓。这些仓库不仅用于储存每年征收的租粮,更承担起“平准”职能:丰年粮贱时,由官府出资收购,保护农人利益;灾年粮贵时,则开仓平价售粮,稳定市场,打击奸商。

同时,推行“均输法”:由大司农衙门统一调配各地物资。某地特产、余粮,可由官府组织运输至稀缺地区销售,既减少了商贾中间盘剥,更使官府从中获利,充实国库。来自江东的稻米、蜀地的锦缎、北方的战马,通过这个系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有序流动。

第三步,整顿商税,开辟财源。

满宠在此展现了其铁腕。他改革了以往粗放的市场税(市租),在主要城市设立“市舶司”或“税监”,对行商坐贾按其货物价值、店铺规模征收“交易税”。同时,对盐、铁、酒等利润丰厚的行业,实行“官营专卖”与“特许经营”相结合的制度,牢牢掌控这些经济命脉,使其利润大部归于朝廷。

此举遭到了不少商人,尤其是背后有世家支持的巨贾的抵制。许都大商人张世平,凭借与某些朝臣的关系,试图逃避盐税,并散布谣言,称新商税乃是与民争利,将致市面萧条。

满宠毫不手软,在查实其偷税数额巨大后,直接派兵查封其所有店铺、货栈,将张世平下狱,其家产罚没。并公开宣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商贾之利,亦需纳于国库,用于安民强兵!谁敢以身试法,张世平便是前车之鉴!”

在铁血手段的震慑下,商税征收迅速步入正轨。随着水利兴修、工坊革新带来的商业繁荣,商税收入开始稳步增长,逐渐成为与农税并驾齐驱的重要财源。

建安十三年秋,新政推行已近一年。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但今年的许都,氛围与往年截然不同。

大司农衙门所在的库区,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来自各州郡的税粮、绢帛、铜钱,如同一条条汇入大海的江河,源源不断地涌入那如同山峦般连绵起伏的仓库群。

这一日,袁绍率领文武百官,亲临大司农府库,进行最终的审计与视察。新任大司农(原大司农张义因年迈致仕)及荀彧、枣只、满宠、郭淮等功臣陪同在侧。

打开一座座巨型太仓的仓门,金灿灿的粟米堆积如山,几乎要漫出仓外;绢帛库内,各类丝绸布匹堆积如云,色彩斑斓;钱库之中,穿好的铜钱堆满了一间间库房,空气中弥漫着铜锈与财富的气息。

大司农激动地捧着最终的审计账册,声音都有些颤抖:“王爷!诸位大人!去岁全国赋税,按新制征收,计入粮秣、绢帛、钱币,折合总额……较旧制岁入,增长五倍有余!如今国库存粮,可支全国三年之需;存绢,可装备百万大军;存钱,可应付任何突发之战事及工程!此乃亘古未有之丰盈!”

群臣闻言,无不骇然,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与赞叹。

荀彧补充道:“王爷,新制不仅在于聚敛,更在于公平与效率。清丈田亩,抑制了豪强,安抚了百姓;平准均输,稳定了物价,惠及了民生;商税整顿,规范了市场,开辟了利源。如今府库充盈,而民间未见困顿,反因水利兴修、新政推行而更显生机,此乃良性循环,盛世之基!”

枣只指着仓库道:“去岁各地常平仓调节有力,虽有小范围灾情,却无一流民失所。官仓体系,已成国家稳定之磐石。”

满宠冷峻的脸上也难得露出一丝笑意:“商税已步入正轨,盐铁专卖之利,更是惊人。今后国库岁入,只会更加稳固。”

郭淮汇报:“各地巡查,新制已深入人心,再无敢公开抗命者。”

袁绍漫步于这金山银海之间,心中豪情澎湃。他抓起一把粟米,任由其从指缝间流下,对身旁的曹操道:“孟德,见此情景,犹记当年讨董之时,我等为数千人马之粮草而奔波筹措。如今……哈哈哈!”

曹操亦是感慨万千:“殿下深谋远虑,用人得当,方有今日之盛!有此雄厚根基,扫平群雄,如同沸汤泼雪!”

袁绍转身,面对群臣,声音响彻库区:“荀彧统筹之功,可比萧何!加封万户侯!枣只、满宠、郭淮,鼎力革新,功在社稷,各晋爵三等,厚赐金帛!”

“臣等谢王爷隆恩!”

封赏完毕,袁绍的目光骤然变得锐利,望向南方:“诸卿!钱粮已足,兵甲已利,人心已附!孤,再无后顾之忧矣!”

他猛地一挥袖袍,仿佛要将整个天下囊括其中:“传令下去,各军加紧备战!待来年春暖,誓师南征!这大一统的千秋功业,便在眼前!”

府库内,粟米如山,绢帛如云,钱币如海,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政权前所未有的强大与富足。这充盈的国库,如同为即将启动的战争巨兽注入了无穷的动力,历史的车轮,在财富的推动下,即将以一种无可阻挡的姿态,碾向南方的土地。一个全新的时代,已喷薄欲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