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 第174章 荀彧访曹,君子之约

建安七年冬,戊寅日,亥时三刻。

许都的冬夜格外寒冷,凛冽的北风呼啸着掠过丞相府的屋檐,发出呜咽般的声响。书房内,曹操独对烛火,面前摊开着一卷《孙子兵法》,却久久未曾翻动一页。今日朝堂上的胜利并未给他带来多少喜悦,反而让他心头笼罩着一层阴霾。

主公,荀令君求见。侍从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曹操微微一怔,随即整了整衣冠:快请。

房门轻启,荀彧披着一件墨色大氅缓步而入。他卸下大氅,露出内里整齐的朝服,显然是从宫中直接而来,连衣物都未曾更换。

文若深夜来访,所为何事?曹操亲自为荀彧斟上一杯热茶,语气平和。

荀彧接过茶盏,却未饮用。烛光映照下,他清癯的面容显得格外疲惫:丞相,今日朝会之后,彧在尚书台整理文书,发现了一些东西。

他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轻轻推至曹操面前。曹操展开一看,脸色骤变——这是杨彪生前与各地汉室宗亲往来的密信抄本。

文若这是何意?曹操放下竹简,目光如炬。

荀彧轻叹一声:丞相可知,若非彧提前截下这些密信,今日朝堂之上,保皇派恐怕不会如此轻易就范。

曹操沉默片刻,缓缓道:文若,你这是在向操表功吗?

荀彧摇头,眼中闪过一丝痛楚,彧只是想问丞相一句:今日之势,果真别无选择了吗?

曹操站起身,在书房内踱步:文若,你我相识多年,你应该了解我的为人。若非情势所迫,我何尝愿意行此僭越之事?

彧自然明白。荀彧的声音低沉,只是...只是想起当年在兖州时,丞相曾对彧说:愿效仿周公,辅佐天子,还天下太平。如今看来,这个愿望怕是难以实现了。

曹操停下脚步,转身凝视荀彧:文若,你以为我愿意看到今日这个局面吗?可是你看看这天下!自黄巾乱起,诸侯割据,民不聊生。若非袁本初,这乱世还要持续多久?

所以丞相就要将汉室四百年基业,拱手让人?荀彧终于抬起头,眼中满是血丝。

不是让,是托付!曹操重重拍案,文若,你告诉我,如今的汉室,还有中兴的可能吗?天子年幼,权臣当道,外藩割据。若不是我在许都苦苦支撑,这汉室早就...

他说到这里,突然顿住,长长叹了口气:文若,你我都读过史书。商周之变,秦汉更迭,哪个不是顺应天时?如今天命在袁,我们何必逆天而行?

荀彧沉默良久,方才开口:丞相可知道,今日朝会之后,孔文举在府中痛哭失声?伏国丈回家后就一病不起?这些老臣,都是看着汉室一步步走向衰亡的啊!

我知道。曹操坐回座位,语气沉重,可是文若,感情用事救不了天下。你看看袁本初在河北的作为:减免赋税,兴修水利,开设官学。这些,不正是你我当年梦想实现的太平景象吗?

荀彧端起已经微凉的茶盏,轻抿一口:丞相说得不错。可是彧还想问一句:袁本初之后呢?今日开了异姓封王的先例,他日难免不会有第二个、第三个袁本初。届时,汉室将置于何地?

窗外,风声愈急,仿佛在为这个时代的终结奏响挽歌。

曹操与荀彧相对无言,只有烛火在两人之间跳跃,将他们的影子投射在墙壁上,忽明忽暗。

文若,曹操终于打破沉默,我明白你的顾虑。但是请你想一想,若是我们执意与袁本初为敌,结果会如何?许都必将生灵涂炭,天子安危难保。这个责任,你我都承担不起。

荀彧苦笑道:所以彧今日在朝堂上,才会支持丞相的提议。可是丞相,彧的心...彧的心在滴血啊!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彧自幼读圣贤书,学的都是忠君爱国之道。如今却要亲手将汉室送入他人之手,这种痛苦,丞相可能体会?

曹操也站起身,走到荀彧身边:文若,我且问你:何为忠?是守着虚名让天下继续大乱,还是顺应时势让百姓重获太平?

荀彧默然不语。

曹操继续道:我知道你心里难受。但是文若,你要明白,我们今日的退让,不是为了个人荣辱,而是为了天下苍生。袁本初答应过我,入朝后天子仍居正位,朝廷礼制一应如旧。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可是丞相如何保证,袁本初不会得寸进尺?荀彧转身,目光灼灼,今日要晋王之位,明日会不会要九锡?后日会不会要禅让?

曹操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这是袁本初的亲笔信。他在信中承诺,有生之年绝不僭越称帝。而且...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他还答应,会善待天子,保全汉室宗庙。这些,我都已经安排妥当。

荀彧仔细阅读信件,脸色稍霁:若袁本初真能信守承诺,倒也不失为一条出路。只是...

只是什么?

荀彧直视曹操双眼:丞相必须答应彧三件事。

请讲。

第一,荀彧竖起一根手指,天子必须永远保留祭祀天地之权。这是汉室最后的尊严。

曹操点头:

第二,荀彧竖起第二根手指,朝廷百官,凡不愿事袁者,不得强留,更不得加害。

曹操略作沉吟:可。我会安排他们体面致仕。

第三,荀彧的声音突然哽咽,他日若袁氏真有篡逆之举,丞相必须站在汉室一边。

书房内陷入长久的寂静。曹操凝视着荀彧,这位他最倚重的谋士,此刻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

文若,曹操缓缓开口,这个约定,我应下了。

他走到书案前,取出一把匕首,在指尖轻轻一划,鲜血顿时涌出。随即用毛笔蘸血,在一方白绢上写下数行字迹:

操今与文若约:凡汉室宗庙,必全力保全;凡忠义之臣,必不相害;若遇篡逆,必共击之。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荀彧接过血书,双手微微颤抖。他也取过匕首,划破手指,在绢布上添上自己的名字。

丞相,荀彧收起血书,深深一揖,从今往后,彧定当竭尽全力,助丞相完成大业。

曹操扶起荀彧,感慨道:得文若相助,实乃操之幸事。只是...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啊。

荀彧淡然一笑:既已选择,便无怨无悔。只是彧还有一个请求。

但说无妨。

待袁本初入朝后,请准许彧辞去尚书令之职。荀彧的目光望向远方,彧想回颍川老家,开馆授徒,将这一生所学,传承下去。

曹操怔了怔,随即明白这是荀彧最后的坚持——他可以辅佐新朝,却不愿亲眼见证汉室的终结。

曹操重重拍了拍荀彧的肩膀,待大事已定,我亲自为你送行。

窗外,风声渐息,东方已现出一抹鱼肚白。这一夜,两个乱世中的智者达成了一个改变历史的约定。这个约定,既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的承诺。

当第一缕晨曦透过窗棂洒入书房时,荀彧披上大氅,躬身告退。曹操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荀彧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一个时代真的结束了。而他与荀彧的这个君子之约,将成为这个时代最后的注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