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 第123章 荀攸帷幄,奇袭破防

平原城的秋夜,寒意渐浓。监军府的书房内,烛火通明,荀攸与袁谭相对而坐,案几上铺展着一幅详尽的琅琊地形图。窗外不时传来巡夜士兵整齐的脚步声,为这个不眠之夜平添了几分紧张气氛。

公子请看,荀攸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琅琊城依山傍海,易守难攻。萧建虽死,但城中仍有守军三千,更有臧霸部曲驻扎在城外五十里的营寨中。

袁谭凝神细看,眉头微蹙:若强攻琅琊,臧霸必来救援。届时内外夹击,我军危矣。

正是如此。荀攸赞许地点头,所以攸以为,此战关键在于一个字。要在臧霸反应过来之前,一举拿下琅琊。

这时,郭图捧着几卷竹简匆匆而入:公达,公子,细作传来消息,琅琊城内果然有变。

他展开竹简,语气凝重:陈珪已经派其子陈登前往琅琊,意图接管城防。更麻烦的是,据闻吕布旧部陈宫、高顺等人,此刻正在臧霸营中做客。

袁谭闻言一惊:陈宫、高顺?他们怎么会与臧霸搅在一起?

荀攸沉吟道:此事倒也不难理解。陈宫素来善于审时度势,必是想借臧霸之力在徐州立足。不过...

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这或许反而是个机会。

次日清晨,监军府正堂内将星云集。徐晃、太史慈、蒋奇、吕威璜等将领分列两侧,人人神情肃穆。荀攸端坐主位,袁谭与郭图分坐左右。

诸位,荀攸开门见山,琅琊之变,战机已现。但强攻不可取,缓攻失良机。攸有一计,或可破局。

他示意侍从抬上一具精致的沙盘,上面清晰地标注着琅琊周边的山川地势。

此计可分三步。荀攸手持竹杖,点在沙盘上的一个隘口,第一步,声东击西。由子义率领轻骑两千,大张旗鼓佯攻东莞,做出要切断琅琊与徐州联系的态势。

太史慈立即领会:末将明白,此举是要让陈登以为我军意在围城打援。

正是。荀攸赞许地点头,竹杖移向海边,第二步,暗度陈仓。公明率精锐五千,趁夜从海路绕到琅琊后方,在日照港登陆。

徐晃凝神细看沙盘:从此处登陆,到琅琊只有一日路程。但如何避开敌军耳目?

荀攸微微一笑:这就是第三步,里应外合。他看向郭图,公则,你在琅琊城中的内应,可已安排妥当?

郭图自信满满:图已联络好萧建旧部司马赵昱,他愿意为内应。只待我军兵临城下,他便开城相迎。

袁谭一直在认真倾听,此时忽然开口:先生此计甚妙,但谭有一虑。若臧霸识破我军意图,提前出兵,如之奈何?

荀攸眼中闪过赞赏之色:公子所虑极是。所以还需要一支疑兵,在臧霸营寨附近活动,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他看向蒋奇:此事就交给蒋将军。你率领本部兵马,在臧霸营外十里处扎营,多设旌旗,每日操练,制造大军压境的假象。

蒋奇抱拳领命:末将明白!

计议已定,众将纷纷领命而去,唯独袁谭留在堂中。

公达先生,袁谭诚恳地说,谭此番来青州,是为历练。如此大战,岂能安居后方?请先生准许谭随军出征。

荀攸沉吟片刻:公子欲往何处?

袁谭走到沙盘前,指向琅琊城西的一处山谷:谭愿率领一千兵马,在此设伏。若臧霸果然来援,可在此截击。

荀攸仔细查看地形,只见那处山谷形如口袋,确实是设伏的绝佳地点。但他仍然有些犹豫:公子初次临阵,就独领一军,恐怕...

先生放心。袁谭坚定地说,谭虽年轻,但也读过兵书,习过武艺。况且有蒋义渠、赵睿二位将军相助,必不会误事。

郭图在旁劝道:公达,既然公子有此决心,不如成全了他。况且此战若胜,对公子在军中的威望也大有裨益。

荀攸思索良久,终于点头:既然如此,公子可领一千精兵前往。但切记,若事不可为,当以保全实力为上。

袁谭大喜:多谢先生!谭必不辱命!

是夜,平原城内兵马调动,却悄无声息。太史慈率领两千轻骑,人衔枚,马裹蹄,趁着月色向东莞方向疾驰而去。与此同时,徐晃的五千精锐则分批登上早已备好的战船,借着夜幕的掩护驶向大海。

袁谭站在城楼上,目送着大军离去。秋夜的凉风拂面,他却感到热血沸腾。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独当一面,肩上的重担让他既紧张又兴奋。

公子,兵马已经点齐。蒋义渠快步上前禀报。

袁谭转身,看着整齐列队的一千精兵。这些士兵都是他从黎阳带来的老兵,个个神情坚毅,装备精良。

出发!袁谭翻身上马,低声下令。

队伍悄无声息地开出城门,向着预定的伏击地点前进。袁谭在心中默默回忆着荀攸的嘱咐:伏击之道,在于隐忍。非到最佳时机,绝不可轻举妄动。

次日正午,太史慈的骑兵突然出现在东莞城下。旌旗招展,尘土飞扬,俨然是大军压境的态势。

东莞守将大惊失色,急忙紧闭城门,同时派出快马向琅琊求援。

太史慈按照预定计划,并不急于攻城,而是在城外来回驰骋,制造更大的动静。他特意命令士兵多树旗帜,每隔一个时辰就击鼓呐喊,做出即将攻城的姿态。

消息传到琅琊,刚刚入城的陈登果然中计。他立即下令全城戒严,同时派人向臧霸求救。

将军,东莞告急!传令兵跪在臧霸帐前,太史慈率领大军围攻东莞,琅琊危在旦夕!

臧霸正要发兵,旁边的陈宫却拦住了他:将军且慢!此事恐怕有诈。

高顺也道:末将观察多日,平原方向的袁军并无大规模调动的迹象。太史慈此举,恐怕是声东击西。

就在这时,探马来报,说发现蒋奇部在营外十里处扎营,兵力不明。

臧霸犹豫不决,最终决定:先按兵不动,待查明敌情再说。

就在臧霸犹豫之际,徐晃的五千精锐已经悄无声息地在日照港登陆。士兵们弃舟登岸,在向导的带领下,沿着山间小路直扑琅琊。

将军,前面就是琅琊西门。向导指着远处隐约可见的城墙。

徐晃观察着城防情况,只见城头上守军稀疏,显然主力都被调往东门防备太史慈。

传令下去,全军休息一个时辰。待天色全黑,立即攻城!

夜幕降临,琅琊城头点燃了火把。守军经过一天的紧张,都有些疲惫。谁也没有注意到,一支精锐部队已经悄悄摸到了城下。

三更时分,城头上突然亮起三盏红灯——这是赵昱发出的信号。

徐晃立即下令:攻城!

五千精锐如同猛虎出闸,迅速架起云梯,向城头猛扑。赵昱率领亲信打开西门,袁军如潮水般涌入城中。

不好了!袁军进城了!

喊杀声惊醒了沉睡的琅琊城。陈登从睡梦中惊醒,还来不及组织抵抗,就被徐晃生擒。

就在琅琊城破的同时,臧霸终于下定决心出兵救援。然而他刚刚离开营寨不久,就接到了琅琊失守的消息。

什么?琅琊已经丢了?臧霸大惊失色。

陈宫沉吟道:将军,现在回救琅琊已经来不及了。不如趁袁军立足未稳,夺回城池。

高顺却持不同意见:末将以为,袁军既然能如此迅速攻下琅琊,必有埋伏。不如暂且退兵,从长计议。

就在他们争论不休时,前方突然传来喊杀声。

报!前方发现袁军伏兵!

臧霸大怒:果然有埋伏!全军迎战!

然而当他率军冲入山谷时,却发现伏兵并不多。袁谭率领的一千精兵占据有利地形,用弓箭滚石阻击敌军。

不要慌!袁谭在乱军中大声指挥,蒋义渠守住左翼,赵睿守住右翼!

虽然兵力悬殊,但袁军占据地利,一时之间竟然挡住了臧霸的进攻。

就在这时,后方突然传来鸣金之声——是徐晃派来的援军到了。

臧霸见大势已去,只好下令退兵。

清晨的阳光照在琅琊城头,袁字大旗迎风招展。城中的战火已经平息,徐晃正在安排防务,安抚百姓。

袁谭带着部队凯旋而归,虽然甲胄上沾满尘土,脸上却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公子此战立下大功。徐晃亲自出迎,若非公子及时阻击臧霸,我军恐怕难以如此顺利拿下琅琊。

袁谭谦逊地说:全赖公达先生妙计,谭不过是依计行事。

这时,荀攸和郭图也赶到了琅琊。看到城头飘扬的袁字旗,荀攸露出欣慰的笑容:一日破城,公子果然没有辜负主公的期望。

在接下来的军议中,荀攸特别表彰了袁谭的表现:公子初次临阵,就能沉着应对,阻击臧霸大军,实属难得。

袁谭起身道:此战之功,首推公达先生运筹帷幄,次推公明将军奇袭破城,子义将军佯攻惑敌。谭不过是尽本分而已。

他这番话赢得了在场众将的一致好评。徐晃、太史慈等人看向袁谭的目光中,都多了几分真正的认可。

战后清点,此战共俘获敌军两千余人,缴获粮草军械无数。更重要的是,拿下琅琊这个战略要地,为下一步经略徐州打下了坚实基础。

夜幕再次降临时,袁谭独自登上琅琊城楼。望着远处臧霸营寨的点点灯火,他心中明白,这只是一个开始。在青徐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他。

而此刻,在臧霸营中,陈宫正对高顺低声说道:看来这位袁公子,比他父亲想象的要能干得多。或许,我们该重新考虑今后的去向了。

高顺默默点头,目光中流露出思索的神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