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 第122章 初临青州,将星云集

深秋的官道上,一支五千人的队伍正在向东疾行。袁谭骑在通体雪白的战马上,望着前方渐渐开阔的平原,心情复杂难言。离开黎阳已有十日,这一路上,他反复思量着父亲的嘱托,既感到肩负重任的沉重,又难掩初次独当一面的兴奋。

公子,前面就是平原了。蒋奇策马来到身侧,指着远处隐约可见的城郭,探马来报,荀监军已率众在城外等候。

袁谭微微颔首,不自觉地整了整衣甲。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会面,更是他在青州这个新舞台上的第一次亮相。郭图的车驾也加快了速度,与袁谭并排行进,这位谋士的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

秋风卷起落叶,在队伍两侧打着旋儿。远处,平原城的轮廓在秋日阳光下渐渐清晰,城头上迎风招展的旗帜已经隐约可见。

距离平原城还有三里,袁谭就看到了等候在官道上的青州文武。为首一人身着深色官服,年约四旬,面容清癯,目光沉静,正是青州监军荀攸。在他左侧,一员虎将按剑而立,身形魁梧,不怒自威,正是徐晃;右侧则是一位英姿勃发的年轻将领,腰悬长弓,目光如电,正是太史慈。

袁谭连忙翻身下马,快步上前。他还未开口,荀攸已经率领众人躬身行礼:青州监军荀攸,恭迎公子。

公达先生快快请起!袁谭急忙上前扶起荀攸,谭奉父帅之命,前来青州历练,往后还要请先生多多指教。

荀攸起身,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年轻公子。但见袁谭态度谦恭,举止得体,眼中不禁闪过一丝赞许。他侧身引见道:公子,这位是徐晃徐公明,现任青州都督。

徐晃抱拳行礼,声如洪钟:末将徐晃,参见公子。

袁谭连忙还礼:久闻公明将军威名,今日得见,幸甚。

这位是太史慈太史子义,现任青州骑都尉。

太史慈上前一步,英气逼人:末将太史慈,见过公子。久闻公子善射,他日还要请教。

袁谭笑道:子义将军神射之名,谭早有耳闻,正要向将军请教。

这时,郭图也上前与众人见礼。荀攸含笑道:公则来得正好,青州军务繁杂,正需要公则这样的干才相助。

众人寒暄之际,袁谭注意到荀攸身后还站着几位将领,虽然不及徐晃、太史慈显赫,但个个气度不凡。荀攸一一介绍:这位是管统,现任平原相;这位是王修,现任青州别驾;这位是栾靖,现任青州司马......

袁谭一一见礼,态度恳切。这番谦逊有礼的举止,让在场众人都暗暗点头。

众人入城稍事休息后,荀攸便提议巡视军营。袁谭明白这是要让他了解青州军力的良机,当即应允。

平原城东的大营依山傍水而建,布局严谨。还未走近,就听见营中传来整齐的操练声。辕门前,守卫的士兵盔明甲亮,见到众人立即行礼,动作整齐划一。

公子请看,荀攸指着营中正在操练的军队,这是公明训练的重步兵,皆披重甲,持长戟,最善攻坚。

袁谭凝神望去,但见阵中士兵步伐一致,进退有度,显然训练有素。徐晃在旁补充道:这些士卒都是青州本地人,耐苦战,只要指挥得当,可当大用。

转过一个营区,眼前景象又是一变。但见数千骑兵正在演练冲锋,往来如风,弓马娴熟。太史慈自豪地介绍:这是末将训练的轻骑兵,最善奔袭。每个士兵都能在马上开弓,百步穿杨。

袁谭仔细观察,发现这些骑兵果然非同凡响,马术精湛,箭术精准,不禁赞叹道:观此精骑,方知为何子义将军能威震青州。

众人又参观了弩兵营、工兵营等,每到一处,荀攸都能详细解说该部特点、装备、训练情况。袁谭发现,这位看似文弱的监军,对军中事务竟是了如指掌。

来到中军大帐前,袁谭注意到帐外树立着一面巨大的沙盘,上面清晰地标注着青州及周边地形。沙盘做工精细,连山川河流的起伏都栩栩如生。

这是......袁谭不禁走近细看。

荀攸微笑道:这是依照公则先前的建议制作的。有了此物,推演战事、制定方略都方便许多。

郭图闻言,脸上露出得意之色,但很快便收敛起来,谦逊道:不过是些微末建议,全靠公达完善。

袁谭在沙盘前驻足良久,仔细查看着青徐一带的地形。他注意到,在徐州境内的一些要地上,已经插上了代表敌我态势的小旗。

巡视完毕,众人来到中军大帐议事。帐内布置简洁,正中悬挂着巨幅舆图,两侧排列着案几。

荀攸请袁谭坐在主位,袁谭却坚持坐在下首:谭在此是学生,岂敢僭越。请公达先生主座。

推让一番后,最终还是荀攸坐了主位,袁谭与郭图分坐左右,其余将领依次落座。

荀攸开门见山:既然公子与公则已到,攸便先将青州当前局势禀报一番。他起身走到舆图前,自年初平定青州以来,我军已基本掌控全境。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兵力不足。

他指着地图上的几处要地:北海需要驻军防备徐州,乐安需要防范曹操从济南来的袭扰,东莱还要防备可能的海上来敌。目前我军能机动的兵力,不超过两万。

郭图插话道:公达所言极是。不过如今公子带来五千精兵,再加上蒋义渠等将军的部曲,应该可以缓解兵力不足的困境。

徐晃沉声道:兵力固然重要,但更要紧的是时机。据探马来报,曹操正在官渡与主公正面对峙,徐州守备相对空虚。若是能趁此时机进军,必能事半功倍。

太史慈接着道:公明将军说得不错。而且据我所知,徐州豪强臧霸与曹操部将蔡阳素来不睦,这或许是个可乘之机。

袁谭认真地听着众人的讨论,不时在竹简上记录。这时他抬头问道:诸位将军,若此时进军徐州,以我军现有兵力,该当如何用兵?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内行,帐内众将都不禁对这位年轻公子刮目相看。

荀攸走到沙盘前,手持竹杖指点江山:公子此问,正是关键。依攸之见,用兵之道,当分三步。

第一步,竹杖点在琅琊位置,以太史慈率轻骑出琅琊,佯攻东海,吸引徐州守军注意力。

第二步,竹杖移向下邳,待敌军被调动后,以徐晃率主力直取彭城。彭城乃徐州心腹之地,一旦有失,徐州震动。

第三步,竹杖在广陵一带画了个圈,此时臧霸等人必生异心,我军可遣一能言善辩之士,说其来降。

袁谭听得入神,不禁追问:若臧霸不降,又当如何?

荀攸微微一笑:若其不降,则命蒋奇率部断其粮道,王修在后方造势,使其部众离心。不出月余,必生内乱。

郭图抚掌赞道:公达此计甚妙!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图愿担任说客,前往游说臧霸。

徐晃却皱眉道:此计虽妙,但分兵多处,若有一路失利,恐全局被动。

太史慈也道:公明将军所虑极是。况且我军新至,对徐州地形不熟,贸然分兵,风险不小。

就在众人争论之际,袁谭忽然起身走到沙盘前,仔细端详良久,方才开口:

公达先生之策,确实老成谋国。不过谭有一愚见,不知当讲不当讲。

荀攸含笑道:公子但说无妨。

袁谭指着沙盘上的地形:谭这一路行来,仔细观察过青徐交界的地势。此处多山多水,不利于大军展开。若是分兵三路,恐难以相互策应。

他停顿了一下,见众人都在认真倾听,便继续道:谭以为,不如集中兵力,直取琅琊。琅琊靠海,若能取得此地,既可获得海盐之利,又能与青州连成一片。待站稳脚跟后,再图南下。

徐晃眼睛一亮:公子此议,倒是稳妥。

太史慈也点头:集中兵力攻其一点,确实是稳妥之策。

荀攸沉思片刻,颔首道:公子考虑周详。攸方才之策,确实有些急于求成了。

袁谭连忙道:先生过谦了。谭年轻识浅,不过是些浅见。具体方略,还要请先生定夺。

郭图在旁观察,眼中闪过异色。他没想到袁谭初次参与军议,就能提出如此中肯的建议。

就在众人商议之际,忽然帐外传来急报:报!琅琊有紧急军情!

一名风尘仆仆的斥候快步进帐,单膝跪地:启禀监军,琅琊太守萧建昨日遇刺身亡!目前琅琊群龙无首,城中大乱!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帐中顿时一片寂静。

荀攸最先反应过来:可知是何人所为?

斥候答道:据说是徐州别驾陈珪所指使,但尚无确凿证据。

徐晃猛地站起:此乃天赐良机!琅琊无主,我军正可趁虚而入!

太史慈也道:机不可失,末将愿为先锋!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荀攸。这位青州监军却是不慌不忙,沉吟道:琅琊生变,确实是个机会。但越是如此,越要谨慎行事。

他转向袁谭:公子以为该如何应对?

袁谭思索片刻,沉稳答道:谭以为,当立即整军备战,同时多派细作,打探琅琊虚实。若贸然进军,恐中敌人诱敌之计。

荀攸眼中露出赞许之色:公子果然见识不凡。攸也是此意。他随即下令:公明,你立即整备兵马;子义,你多派斥候,探查军情;公则,你设法联系琅琊城中我们的人,了解内情。

众将齐声领命。袁谭补充道:蒋奇,你负责调配粮草,确保大军随时可以开拔。

蒋奇肃然应诺:末将领命!

军议结束后,众人各自离去准备。荀攸特意留下袁谭,两人在帐中单独交谈。

公子今日的表现,让攸刮目相看。荀攸诚恳地说,不仅谦逊有礼,而且见识不凡。

袁谭连忙道:先生过奖了。谭年少无知,还要请先生多多教诲。

荀攸摇头:公子不必过谦。用兵之道,最难把握的就是。过急则冒进,过缓则失机。今日公子既能抓住战机,又能保持谨慎,实属难得。

他走到帐门前,望着远处操练的士兵,意味深长地说:青州虽小,却是用武之地。徐州虽大,却已风雨飘摇。公子此番前来,正当其时。

袁谭顺着他的目光望去,但见夕阳西下,军营中炊烟袅袅,士兵们正在收操。这一刻,他忽然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多谢先生指点。袁谭躬身一礼,谭必当尽心竭力,不负父帅厚望,也不负先生期望。

荀攸扶起袁谭,眼中带着期许:但愿有朝一日,能看到公子独当一面,成就一番事业。

夜幕降临,平原城中灯火渐起。袁谭走在回营的路上,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充实感。他知道,在青州的历练,这才刚刚开始。而前方等待他的,将是更加广阔的天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