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 > 第21章 印绶入手,名正言顺

建安元年(注:此处为小说艺术处理,实际时间线稍早)的冬末,邺城的黎明来得格外迟缓。寒气凝霜,附着在州牧府飞檐的脊兽之上,在初现的晨曦中闪烁着冰冷的光泽。这座河北第一大城,在忐忑与期待交织的沉寂中,迎来了决定其命运的一天。

府内,韩馥一夜未眠。他身着待客的冠服,却难以掩饰面容的憔悴与眼中的血丝。几名忠心的老仆默默为他整理着衣冠的每一个细节,动作轻缓,仿佛怕惊扰了这位即将交出权柄的旧主。韩馥的目光掠过堂内熟悉的陈设,最终停留在案几上那方以黄绫覆盖的紫檀木盒上——里面盛放的,正是冀州牧的银印青绶。

“时辰……快到了吧?”他的声音干涩沙哑。

“回使君,辰时将至,车驾已备于府门外。”老仆低声回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悲戚。

韩馥深吸一口气,那冰冷的空气似乎能刺痛肺腑。他知道,踏出这道门,他便不再是这冀州万里河山的主宰,而是袁本初座下的一位“客卿”。屈辱、不甘、恐惧,以及一丝卸下重担后的虚脱感,如同潮水般交替冲击着他的心神。然而,势比人强,他已无路可退。

与此同时,州牧府正堂——德阳殿,已是另一番景象。侍从们脚步轻快却有序地做着最后的布置,崭新的袁氏旗帜取代了旧的韩字旗,在微风中轻轻舒展。殿外广场,甲士林立,枪戟如林,肃杀之气弥漫。以关纯、耿武、审配、沮授为首的冀州文武官员,皆已身着朝服,按品秩肃立等候,人人面色凝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新旧交替特有的紧张与肃穆。

辰时正刻,浑厚的钟声自邺城钟楼响起,穿透清冷的空气,传遍全城。

钟声余韵未绝,德阳殿外传来通禀之声,悠长而响亮:“袁公——到——!”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投向殿门方向。只见袁绍并未乘坐车驾,而是在荀攸、郭图、许攸三位谋士,以及颜良、文丑两位顶盔贯甲的雄将护卫下,步履沉稳地踏着丹陛,缓步而来。

他今日的装束,经过精心考量。未着彰显武力的甲胄,亦非过于随意的常服,而是一身玄端诸侯礼服,头戴进贤冠,腰佩长剑,宽袍大袖,步履间自有法度。这身打扮,既彰显了其四世三公的尊贵出身与诸侯地位,又冲淡了军事征服的戾气,凸显其“应天顺人,接受禅让”的政治姿态。其面容沉静,目光平和却深邃,扫过殿前肃立的冀州众臣时,无喜无悲,唯有掌控一切的从容。

袁绍行至殿前,并未立刻入内,而是停下脚步,对着殿门微微拱手一礼,以示对即将在此举行的仪式的尊重。这一细微的举动,落在许多注重礼节的冀州官员眼中,不禁暗自点头。

此时,韩馥在内侍的引导下,也从侧殿走出。他双手捧着那方覆盖黄绫的印绶盒,步履略显蹒跚。当他看到殿前肃立、气度恢弘的袁绍及其班底时,身形微微一滞,随即深吸一口气,努力挺直了腰背。

两人于殿前相遇。

韩馥率先开口,声音带着刻意维持的平静,却难掩一丝颤抖:“馥,才疏德薄,有负朝廷重托,冀州百姓期望。今愿效古贤,将州牧之职,让于袁公。袁公名高海内,威德并着,必能安此州郡,匡扶社稷。”说罢,他双手将印绶盒高高捧起。

按照常理,袁绍此时接过即可。然而,他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举动。

他并未立刻去接印绶,而是上前一步,伸出双手,稳稳托住了韩馥捧印的双臂,阻止了他欲要躬身下拜的动作。

“文节公!”袁绍的声音清朗而恳切,回荡在寂静的广场上,“公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此番相托,非私相授受,乃为冀州百万生灵计,为汉室江山计!绍,感公之高义,敬公之胸怀!请受袁绍一拜!”

话音未落,袁绍竟真的对着韩馥,躬身行了一个极为郑重的揖礼!

这一幕,让全场愕然,随即涌起一阵低低的惊叹与骚动。韩馥更是手足无措,捧着印绶盒,受礼不是,不受礼也不是,眼眶瞬间湿润。袁绍这一拜,给足了他面子,将他“被迫让位”的尴尬,生生扭转成了“主动让贤”的高风亮节,极大地保全了他的尊严。

一拜之后,袁绍这才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印绶盒。他并未急于打开,而是转身,面向殿前所有文武官员,将印绶盒高高举起!

阳光恰好此时穿透云层,洒在印绶盒上,那黄绫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边。

“印绶在此!”袁绍声若洪钟,“此非袁绍一人之印,乃冀州之重,万民之望!自今日起,绍,受韩冀州之托,承冀州士民之望,暂领州牧之事!必当兢兢业业,夙兴夜寐,外御强敌,内修德政,使我冀州仓廪实,武备修,百姓安,士人归!若有违此誓,天人共戮!”

誓言铿锵,掷地有声。他没有说自己“得到”了冀州,而是强调“接受托付”、“暂领州事”,将权力的转移包裹在道义与责任的外衣之下,显得名正言顺,无可指摘。

交接仪式完毕,袁绍手持印绶,步入德阳殿,正式升堂议事。他端坐于主位之上,那方银印青绶就静静地放置在案几的右手边,象征着至高权力。

他没有先处理具体政务,而是命郭图上前,宣读他早已准备好的《告冀州士民书》。

郭图精神抖擞,展开帛书,以他特有的富有感染力的声调,朗声宣读:

“大汉司隶校尉、领冀州牧袁绍,谨告冀州官吏军民人等:……”

檄文首先高度赞扬了韩馥“审时度势,谦恭让贤”的品德,称其“功在社稷,利在千秋”,再次安抚了韩馥旧部。接着,笔锋一转,痛陈天下大势,“董卓暴虐,欺天罔地,秽乱宫禁;公孙瓒辈,残害忠良,寇掠州郡”,将袁绍自己定位在“志在靖难,匍匐勤王”的正义立场。

随后,檄文核心落在了未来的施政纲领上:

“绍虽不敏,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自今而后,其令:州郡吏士,各安其位,勤于王事,绍必量才叙用,不咎既往;郡县豪强,宜守国法,抚恤乡里,若有恃强凌弱,定严惩不贷;士农工商,各归本业,努力耕织,绍当轻徭薄赋,使民以时;军中将士,当明纪律,操练不辍,绍必赏罚分明,同甘共苦……”

檄文还明确提出了“广开言路,招纳贤才”、“整顿吏治,澄清寰宇”、“兴修水利,劝课农桑”等一系列具体措施,许多理念都带有河内新政的影子,但又更系统、更宏大。

这篇告示,与其说是檄文,不如说是一篇就职演说和施政宣言。它清晰地勾勒出了袁绍治理冀州的蓝图:稳定压倒一切,法治与德治并重,发展生产,强军安民。

当郭图最后一个字音落下,德阳殿内一片寂静,随即,以关纯、耿武为首,众多冀州官员纷纷躬身行礼,齐声道:“我等谨遵州牧之命,愿效犬马之劳!”

这声音,起初还有些杂乱,但很快便汇聚成一股洪流,显示出人心初步的归附。

袁绍目光扫过堂下,看到了审配、沮授眼中闪烁的认可,看到了麴义等武将收敛的傲气,也看到了众多中下层官员脸上的希望。

他知道,这方印绶,此刻才算是真正“入手”。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获得,更是法理和人心上的确认。他通过一场精心策划的仪式,一番情真意切的表态,以及一份目标明确的施政纲领,成功地完成了权力交接中最关键的“正名”环节。

“诸君请起。”袁绍虚扶一下,语气转为沉稳务实,“绍既受此重任,便与诸公共担之。眼下百废待兴,诸事繁杂。荀攸、审配、沮授……”

被点到的三人立刻出列。

“命你三人,即刻着手清点府库、户籍、文书图册,三日内,我要知晓冀州详情!”

“遵命!”

权力的机器,在印绶入手、名分已定之后,开始以袁绍为核心,高效地运转起来。属于袁绍的冀州时代,在德阳殿的晨曦与誓言中,正式拉开了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