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府暖阁的炭火已添了第三拨,曹操捏着王九传回的密信,指腹在 “墨涵已调汉中五千兵马回援巴郡” 的字样上反复摩挲,眼底的笑意几乎要溢出来。他将密信扔给贾诩,声音里满是得意:“文和你看,张翼这颗棋子果然好用!墨涵果然上钩,竟真把汉中的兵调走了 —— 没了巴蜀军牵制,夏侯渊明日便可率军猛攻阳平关,定能一举拿下汉中!”
贾诩接过密信,却没曹操那般轻松。他眉头微蹙,指尖轻轻敲击密信边缘:“丞相,墨涵虽调兵回援巴郡,却留了吴懿守阳平关,且静姝的连发火铳已送往前线,传闻那武器能连射三发,曹军骑兵恐难抵挡。再者,刘备的荆州军仍在汉中,若墨涵与刘备联手,咱们未必能轻易得手。”
“联手?” 曹操冷笑一声,端起案上的酒盏一饮而尽,酒液顺着嘴角淌下也不在意,“文和太小看刘备的猜忌了!我已让荆州细作把‘墨涵调兵是为了夺汉中荆州军营地’的消息递到刘备手里,再伪造了墨涵与巴郡守将的书信,说要‘借曹军袭扰之机,清剿汉中刘备势力’—— 刘备那厮本就防着墨涵,见了这些‘证据’,不与墨涵反目就不错了,还会联手?”
说着,他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戳在阳平关的位置:“传令夏侯渊,明日拂晓出兵,猛攻阳平关西侧!只要拿下阳平关,汉中就是咱们的,到时候墨涵和刘备就算想联手,也晚了!”
贾诩凝视着曹操那自信满满、志在必得的神情,心中虽然有些许疑虑,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他暗自琢磨着,总觉得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但一时之间却又难以确切地指出问题所在。这种感觉就像有一根细刺卡在喉咙里,让人感到不适却又无法将其取出。
然而,面对曹操的命令,贾诩还是恭敬地躬身施礼,表示遵命,并表示会立刻去传达命令。他转身离开暖阁时,脚步显得有些沉重,仿佛心中的疑虑给他带来了额外的负担。
暖阁内的烛火摇曳着,将曹操的身影映照在墙壁上,随着烛光的晃动而若隐若现。曹操站在地图前,目光紧盯着汉中的位置,仿佛能够透过地图看到曹军的铁骑正在奔腾而来,踏破关隘,势不可挡。
然而,曹操并没有意识到,他眼中所看到的“裂痕”虽然真实地存在于荆益联盟之间,但事情的发展却并未如他所预想的那样顺利。这个“裂痕”或许会给局势带来意想不到的变数,而曹操对此却浑然不觉。
江陵城外的风声呼啸着,仿佛带着几分焦躁与不安。刘备站在太守府的露台上,眉头紧皱,手中紧握着一封皱巴巴的“密信”。这封信是他的细作从成都偷偷截获而来的,上面的内容让他怒不可遏。
信中写道:“调汉中五千兵马回援巴郡,伺机接管赵云部在南郑的粮道。”落款处赫然写着“墨涵亲批”。刘备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这几个字,心中的怒火如火山一般喷涌而出。
“好一个墨涵!”他怒喝一声,猛地将密信摔在地上。那封密信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一般,在空中飞舞了几下,然后静静地落在了地上。刘备的声音在露台上回荡着,充满了愤怒和失望。
他腰间的双股剑随着他的动作而晃动,剑鞘撞击在栏杆上,发出了“当啷”一声脆响。这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显得格外刺耳,仿佛是刘备内心的愤怒在呐喊。
“我荆州军在汉中帮他抗曹,他倒好,趁我关羽北上、江陵空虚,想吞了我的汉中粮道!”刘备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悲凉,“这就是他说的‘共抗曹操’?”
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墨涵的愤恨和对局势的忧虑。原本,他与墨涵是盟友,共同对抗曹操的威胁。然而,如今看来,墨涵却在背后捅了他一刀,想要趁机夺取他的粮道,这无疑是对他的背叛。
诸葛亮匆匆赶来时,正撞见刘备发怒的模样。他捡起地上的密信,只扫了两眼,便皱起眉头:“主公,此信恐是伪造的。墨涵若真想夺粮道,不会如此明目张胆地写下‘伺机接管’,这倒像是…… 曹操的手笔。”
“伪造?” 刘备转过身,眼神里满是不信任,“孔明你看看这个!” 他从袖中摸出另一张纸,上面是斥候的禀报,“斥候亲眼看到,墨涵的兵马从汉中往巴郡调动,还在南郑城外设了哨卡,不许我荆州军的粮车通行 —— 这也是伪造的?”
诸葛亮接过斥候禀报,指尖微微发沉。他知道,墨涵调兵大概率是为了应对曹军可能的巴郡攻势,设哨卡或许是为了防备细作,可在刘备看来,这些举动都成了 “针对荆州军” 的证据。
“主公,墨涵或许有苦衷。” 诸葛亮试图解释,“曹军近日在巴郡边境活动频繁,墨涵调兵回援,可能是为了防曹,而非针对咱们。至于哨卡,或许是……”
“苦衷?” 刘备打断他,语气带着几分自嘲,“他的苦衷,就是吞了我的汉中粮道,让我荆州军在汉中断粮?孔明,你总说要信任墨涵,可他呢?巴蜀刚定,就想染指汉中,若让他得了汉中,下一步是不是就要打荆州的主意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