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都丞相府的暖阁里,炭火燃得正旺,将整个屋子烘得暖意融融。程昱捧着南郑的最新情报,快步走进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笑意:“丞相!汉中那边有消息了!魏延猜忌吴懿,张翼散布不满,前线冲突频发,墨涵为了平息局势,已经把张翼调回成都了!”
曹操正坐在案前,手里把玩着一枚玉如意,闻言眼睛一亮,连忙让程昱把情报递过来。他快速扫过情报,嘴角的笑意越来越浓,甚至忍不住笑出了声:“好!好一个文和!你这离间计,果然妙极!虽未让他们火并,可嫌隙已生,墨涵调离张翼,更是自断臂膀 —— 没了张翼这员还算能打的将领,他的巴蜀军,更成不了气候了!”
贾诩坐在侧席,手里端着一杯热茶,闻言轻轻放下茶杯,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阴鸷:“丞相,此仅是开始。墨涵内部不稳,缺将少兵,其势已显颓象;刘备虽有荆州军,却对墨涵心存忌惮,联盟的根基本就薄弱。咱们要做的,是再推一把,让他们从‘嫌隙’变成‘仇怨’。”
“哦?文和有何高见?” 曹操放下玉如意,身体往前倾了倾,目光灼灼地看着贾诩。
贾诩起身走到案前,拿起一支笔,在地图上的 “汉中” 二字上圈了圈,语气沉稳:“汉中之地,乃益州门户,亦是荆州屏障,墨涵占着汉中,刘备必不放心;而刘备军驻汉中,墨涵也必生警惕。咱们下一步,当从‘汉中归属’入手 —— 设法让墨涵和刘备都觉得,对方想独占汉中。”
曹操眼睛一亮,拍了拍案几:“文和所言极是!汉中乃兵家必争之地,谁都想占着!若能让他们为了汉中归属反目,这联盟,不攻自破!”
程昱也连忙附和:“属下明白!可令细作在荆州和成都散布消息,就说墨涵暗中联络凉州的马腾旧部,想在击退丞相后,独吞汉中,甚至将魏延、赵云的荆州军‘礼送’出境;再派人去刘备耳边吹风,说汉中是益州门户,墨涵若独占汉中,日后必成荆州大患,不如趁现在,将汉中牢牢握在手中!”
“好!就这么办!” 曹操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在汉中的位置重重一点,“传令校事府,让南郑的细作加大流言散布力度,务必让荆州和成都的人都听到;再派使者去荆州,找刘备身边的人,比如糜竺、简雍,悄悄透露‘墨涵想独吞汉中’的消息 —— 记住,要做得隐蔽,不能让他们察觉是咱们干的!”
“属下遵令!” 程昱躬身应下,转身快步离去,准备安排细作行动。
暖阁里,曹操看着贾诩,语气满意:“文和,有你在,何愁天下不定?待朕破了荆益联盟,再挥师南下,江东孙权,也不过是囊中之物!”
贾诩却微微摇头,语气谨慎:“丞相,诸葛亮乃当世智者,咱们的计策,未必能瞒过他。需多加提防,以免功亏一篑。”
曹操不以为意地笑了笑:“诸葛亮虽聪明,可他终究是刘备的谋士,刘备对墨涵本就有猜忌,就算诸葛亮识破了计策,刘备心中的疑虑,也未必能消除。只要疑根种下,迟早会发芽。”
贾诩不再多言,只是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眼底闪过一丝深邃 —— 他知道,诸葛亮的警觉,或许会成为计划的变数,但只要抓住 “利益” 二字,再坚固的联盟,也会出现裂痕。
荆州牧府的书房里,诸葛亮刚处理完荆州的政务,就接到了赵云从汉中送来的密报。密报里说,南郑近来出现了许多流言,说 “墨涵想独吞汉中”“刘备想夺汉中控制权”,甚至还有人说 “墨涵暗中联络马腾旧部,准备驱逐荆州军”。
诸葛亮拿着密报,眉头紧锁,指尖在 “独吞汉中” 四个字上反复摩挲。他放下密报,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滔滔的长江水,陷入了沉思。
“先生,马谡求见。” 门外传来亲兵的声音。
“让他进来。” 诸葛亮转身回到案前。
马谡走进书房,躬身行礼:“先生,属下刚从樊城回来,听到一些流言,说是…… 墨涵主公想在击退曹操后,独占汉中,甚至不让咱们荆州军留在汉中。”
诸葛亮点了点头,语气平静:“我已经知道了。这些流言,不是空穴来风,定是曹操的离间计。”
“离间计?” 马谡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先生是说,曹操想挑拨咱们和墨涵的关系,让咱们为了汉中反目?”
“正是。” 诸葛亮拿起案上的密报,递给马谡,“你看,赵云将军送来的密报,说南郑的流言已经传遍了军营,魏延将军对墨涵的猜忌更深了,张翼被调离后,巴蜀将领也多有不满。曹操就是想借这些流言,激化咱们和墨涵的矛盾。”
马谡看完密报,脸色凝重:“那咱们该怎么办?若流言继续扩散,恐怕真会影响联盟啊!”
诸葛亮走到案前,拿起狼毫笔,沉吟片刻,开始写信。他先给魏延写了一封,语气严厉:“文长,近日流言四起,皆为曹贼离间之计,你当明辨是非,坚守岗位,不得因流言猜忌墨涵方面,更不得与巴蜀将领冲突。汉中乃抗曹前线,若因私怨误了大局,军法处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