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平关失陷的消息传到南郑时,正是辰时过半,往日里热闹的南大街却静得能听见风吹过酒旗的 “哗啦” 声。一名斥候骑着快马,浑身是汗地冲进汉中太守府,马鞭甩在青石板上,惊得府门前的石狮子仿佛都颤了颤。“报 —— 阳平关…… 阳平关破了!杨柏将军逃往南郑,守军全军覆没!”
这声嘶吼像一颗炸雷,在太守府里炸开,随即传遍了整个南郑城。绸缎庄的掌柜正拿着算盘对账,闻言手一抖,算珠 “噼啪” 落了一地;茶馆里说书先生刚讲到 “杨柏死守阳平关”,听众们瞬间炸开了锅,有人拍着桌子喊 “不可能”,有人却脸色发白地起身往家跑;连街角卖胡饼的小贩都收了摊子,推着车慌慌张张地往城西走 —— 那里有通往乡下的小路,据说能躲兵灾。
太守府内,张鲁正坐在后堂的蒲团上,手里捻着一串桃木念珠,身旁的小几上放着刚沏好的热茶。可当斥候的消息传来时,他手里的念珠 “啪嗒” 一声掉在地上,滚出老远。他猛地站起身,脚步踉跄了一下,扶住身旁的案几才站稳,声音发颤:“你…… 你再说一遍?阳平关怎么会破?杨柏不是说能守住吗?曹操的援军呢?”
斥候跪在地上,头埋得低低的:“回师君,阳平关是昨夜被益州军攻破的,墨涵亲自率军登城…… 杨柏将军带着几名亲信逃出来了,现在就在府外求见。至于曹操的援军,至今没有消息……”
张鲁眼前一黑,瘫坐在蒲团上,双手捂着脸,嘴里喃喃道:“天险已失,如之奈何…… 如之奈何啊……” 他这辈子靠着五斗米道在汉中割据,阳平关是他抵御外敌的最后一道屏障,如今屏障没了,南郑就像没了门的屋子,益州军随时能闯进来。他想起之前派去阳平关的信使,要么被截,要么带回的都是 “军心浮动” 的消息,当时他还抱着侥幸,觉得杨柏能撑到曹操来援,可现在才知道,那点侥幸根本不堪一击。
就在这时,谋士杨松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袍角都被门槛勾破了。他一把抓住张鲁的胳膊,语气里满是慌乱,却又带着几分刻意的急切:“师君!不好了!外面都在传益州军马上就要打过来了!阳平关一日就破,墨涵用兵如神,咱们南郑根本守不住啊!不如早降,还能保全性命和富贵,要是等他打进来,咱们可就全完了!”
他这话刚说完,一个粗哑的声音就响了起来:“杨松!你竟敢劝师君投降?简直是卖主求荣!” 张卫大步走进来,身上的铠甲还没卸,脸上满是怒容。他一把推开杨松,对着张鲁抱拳道:“兄长!阳平关虽破,但咱们还有南郑城防,还有数万教兵!不如集合所有兵力,死守南郑,同时再派使者快马加鞭去求曹操!曹操刚平定凉州,肯定不愿看到墨涵占了汉中,只要咱们撑到援军来,定能反败为胜!”
杨松被推得一个趔趄,立刻反驳:“张卫将军,你这话就是自欺欺人!阳平关是天险都守不住,南郑城防能撑多久?曹操远在凉州,就算收到求援信,赶来也得一个月!到时候南郑早就破了!你想让师君和咱们都死在这儿吗?”
“你胡说!” 张卫气得拔剑出鞘,剑尖指着杨松,“我看你是早就和益州军勾结好了,想卖了南郑换功劳!今天我就杀了你这个叛徒!”
“你敢!” 杨松吓得后退一步,躲到张鲁身后,“师君,您看他!”
张鲁被两人吵得头都疼了,他抬起手,有气无力地说:“别吵了…… 容我想想……” 可他心里乱得像一团麻,投降吧,他舍不得经营多年的权势,五斗米道的教众也未必愿意归顺墨涵;死守吧,他又怕南郑守不住,到时候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等曹操吧,又怕曹操来晚了。他看着眼前争吵的两人,一个贪生怕死想投降,一个血气方刚想硬拼,却没一个能给他真正靠谱的办法。
就在张鲁集团吵得不可开交时,南郑城外,墨涵正率领大军马不停蹄地赶来。攻克阳平关的次日清晨,他就召集将领们议事,帐内的地图上,从阳平关到南郑的路线被红笔标得清清楚楚。“阳平关已破,张鲁集团必定恐慌,咱们绝不能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墨涵手指沿着路线划过,“吴兰,你率五千人留守阳平关,加固城防,确保粮草和物资能顺利运过来,绝不能让后勤出问题。”
吴兰抱拳领命:“请主公放心,末将定守好阳平关!”
“庞统先生,张嶷,你们随我率领四万主力,直扑南郑。” 墨涵继续下令,“沿途城邑若有归降的,就派人接管,安抚百姓;若有抵抗的,张嶷你率前锋快速解决,别耽误进军速度。咱们要趁张鲁还没反应过来,兵临南郑城下!”
当日午时,益州军就拔营出发。四万大军排成整齐的队列,沿着汉中盆地的大道行进,旗帜飘扬,甲胄鲜明。刚打了胜仗的士兵们士气如虹,脚步声整齐划一,震得地面都微微发颤。沿途的百姓远远看到益州军的队伍,起初还很害怕,可看到士兵们不抢不烧,还帮路边摔倒的老农扶车,渐渐放下了心 —— 之前流言里说 “益州军是仁义之师”,看来并非虚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