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涵派出的劫粮船队,由他的心腹将领周仓率领。周仓原是黄巾余部,水性极佳,勇武过人,被墨涵收服后,对其武略人品深感敬佩,忠心不二。此行还配备了二十名精通墨涵改良版穿云箭术的射手,以及五十名演练过水战突击技巧的精兵。
船队借助海流和风力,沿海岸线南下,避开主要航道,数日后悄然抵达淮河入海口附近。根据细作先前送回的情报,袁术为支援前线,在淮阴以南的一处隐蔽河湾设立了临时粮草中转站,守军仅五百人,且多为老弱。
月黑风高夜,周仓命船队远远下锚潜伏,亲自带领百名精锐,乘小舟悄无声息地摸近了粮站。过程出乎意料地顺利,外围哨兵被精准射杀,营寨木墙也被轻易攀越。守军毫无戒备,瞬间大乱。周仓带人直扑粮仓和军械库,一边放火制造混乱,一边将早已准备好的小车推来,拼命装载粮袋和成捆的刀箭枪矛。
“快!快装!专挑好的拿!装满就走!”周仓低吼着指挥,心中计算着时间。
火光映照下,士兵们动作迅捷,虽紧张却有条不紊。然而,就在装载大半,即将撤离之际,粮站一角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和兵器碰撞声。
周仓心中一凛:“还有抵抗?不对,声音来自那边废弃的营房!”
他提刀带人冲过去,却见一幕奇景:约二三十名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民夫,正拿着木棍、锄头,甚至抢来的兵器,与一小队试图镇压他们的袁术守军搏斗。这些民夫显然饿极了也恨极了,打法毫无章法却异常凶狠。为首一人,年纪甚轻,约莫二十出头,身材瘦削,其貌不扬,甚至有些矮小丑陋,但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他并未直接搏杀,而是躲在人群后方,不断低声呼喝,指引着那些民夫如何相互配合,如何利用地形抵挡,竟暂时挡住了人数相当的官兵。
“咦?”周仓大奇,此人竟似通晓军阵之术?
眼看官兵增援将至,那青年脸上露出焦急与绝望之色。周仓不及细想,大喝一声:“弟兄们,杀散官兵,救下那些人!”
他带来的都是精锐,加入战团后,瞬间将那股官兵击溃。周仓一把拉住那青年:“尔等何人?为何在此?”
青年惊魂未定,但见周仓等人并非袁术军打扮,且刚刚相助,略定心神,喘息道:“多谢壮士相助!我等皆是附近被强征来的民夫,日夜搬运粮草,却不得饱食,动辄打杀!今日趁乱,只想求条活路!”
周仓看他谈吐清晰,临危不乱,绝非普通民夫,追问道:“你方才指挥若定,似读过兵书?”
青年苦笑:“略识几个字,看过几本残卷,胡乱用之,让壮士见笑了。在下襄阳庞统,字士元。”
周仓自然没听过这个名字(此时庞统尚未成名),只觉得此人或许是个人才,想起墨涵求贤若渴,便道:“此地不宜久留!我等乃东莱郡人马,奉命前来……呃,‘收取’袁术不义之财。尔等若愿活命,可随我船队前往东莱,那里或有尔等安身立命之所!”
庞统此刻已是走投无路,听闻有生路,且对方似乎并非歹人,立刻点头:“愿随壮士前往!”
周仓当即下令,让部下分出一部分粮食给这些饿坏了的民夫暂充饥肠,然后带着他们以及劫掠的大量粮草军械,迅速撤离火光冲天的粮站,返回海上船队。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未留下任何指向东莱的明显证据。
船队满载而归,途中,周仓特意与庞统同船,一番交谈下来,愈发觉得这个年轻人见识不凡,对天下大势常有惊人之语,虽其貌不扬,但内藏锦绣。庞统也对周仓口中那位“招募贤才、意欲在东莱有所作为的墨涵先生”产生了浓厚兴趣。
与此同时,费县吕布大营。
吕布果然如墨涵所料,并未立刻南下。他打着“整军备武、伺机而动”的旗号,实际上是在观望刘备与袁术的战局发展。陈宫虽忧心忡忡,但见吕布至少暂时放弃了攻打刘备,也算勉强接受。
而刘备,得知吕布表态支持讨袁后(尽管只是口头),稍感安心,尽起兵马,与袁术先锋大将纪灵战于盱眙、淮阴一线,互有胜负,战事陷入胶着。
曹操在许都,接到细作关于吕布按兵不动以及东莱郡似乎有小股人马沿海活动(未能查明是墨涵)的报告,只是冷笑:“吕布,豺狼也,饥则附人,饱则飏去。至于东莱……跳梁小丑,疥癣之疾,待吾平定中原,反手可灭。”他的目光,依然牢牢锁定着徐州和淮南的主战场,酝酿着更大的图谋。
数日后,周仓的船队安全返回东莱。当大批粮草军械被搬上岸,墨涵看到这丰厚的收获时,大喜过望,重重赏赐了周仓及出征将士。
然而,更让他惊喜的是周仓带回的那个名叫庞统的年轻人。
郡守府内,墨涵亲自接见了庞统。初见其容貌,墨涵也是微微一怔,但随即恢复如常,态度温和地询问其经历与志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