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魂崖伏击战的胜利,如同一阵强劲的山风,暂时驱散了“五一大扫荡”带来的阴霾。坂田联队的重创,不仅让日军损失了一支机动突击力量,更严重打击了其指挥层的信心。根据地内,军民士气高涨,战士们擦亮刺刀,百姓们加紧生产,一派同仇敌忾、准备迎接更大挑战的景象。
然而,作为参谋长,我深知战场态势的瞬息万变。筱冢义男这条老狼,吃了如此大亏,绝不会轻易咽下这口气。他要么恼羞成怒,集结重兵进行更疯狂的报复;要么就会变得更加狡猾,寻找新的、更阴险的突破口。
果然,平静的日子仅仅过了不到十天,“听风”小组的负责人林华,带着一份刚破译的电文和满脸的凝重,再次敲响了我的房门。
“参谋长,截获日军第一军司令部与特高课之间的加密通讯,经过反复核对,破译度已达八成。”林华将电文放在桌上,声音低沉,“敌人……改变了策略。”
我拿起电文,目光扫过上面那些由系统和“听风”小组共同努力转化而来的文字,心头渐渐蒙上一层寒意。电文内容显示,日军第一军司令部对近期战果极为不满,尤其是对我军似乎总能“未卜先知”、屡屡挫败其行动的能力感到困惑和警惕。他们怀疑内部泄密,但更倾向于认为我军拥有“高效的情报来源和精密的策反网络”。因此,筱冢义男亲自下令,暂缓大规模军事进攻,转而由特高课牵头,实施一项代号为“迷雾”的行动计划。
该计划的核心是:利用被捕后叛变或暗中控制的我方人员,反向传递精心编造的假情报,诱使我军主力做出错误判断和调动,从而落入其预设的陷阱,或暴露出防御薄弱环节,再以精锐部队进行致命一击。
“果然来了……”我放下电文,喃喃自语。从强攻到智取,从明枪到暗箭,这是敌人受挫后的必然选择。这套把戏,无论是在我熟知的历史中,还是在无数后世的军事案例里,都屡见不鲜。但在这个时空,面对信息传递原始、验证手段有限的现实,这一招依然极具威胁。
“能判断出敌人可能利用的‘渠道’吗?”我问道。
林华摇了摇头:“电文没有提及具体人员,只说了‘启用沉睡的棋子’和‘利用现有可靠管道’。范围太广,可能是我们某个交通站的叛徒,也可能是被敌人暗中监视、不自知的联络员,甚至……级别可能不低。”
情况棘手。敌暗我明,我们在情报战场上,第一次从主动破译转入了需要防御和反制的被动局面。
我立刻召集了傅水恒团长和傅必元政委。两人看完电文,脸色也都沉了下来。
“狗日的小鬼子,玩起阴的了!”傅水恒骂了一句,眉头紧锁,“这‘迷雾’计划,听着就让人憋屈!我们怎么知道哪个消息是真的,哪个是假的?总不能因噎废食,断绝所有情报来源吧?”
傅必元政委沉思片刻,道:“这是一个心理战。目的就是让我们疑神疑鬼,不敢轻易相信获得的情报,从而变得保守、迟疑,错失战机,或者……引诱我们按照他们的剧本走。我们必须破解它。”
“政委说得对。”我接过话头,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敌人想布下‘迷雾’,那我们就不能只在雾里被动躲藏。最好的办法,是将计就计,借力打力!”
“哦?怎么个将计就计法?”傅水恒来了兴趣。
“敌人想用假情报骗我们,我们何不‘配合’他们一下?”我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我们可以设法‘验证’他们传递过来的假情报,让他们相信我们已经上当。然后,我们利用这个他们自以为得计的机会,反过来给他们设一个更大的圈套!”
傅必元眼神一亮:“具体思路呢?”
“我们需要一个‘舞台’,和一个能让敌人信服的‘剧本’。”我走到地图前,“这个舞台,必须是对敌人有足够吸引力,值得我们主力调动,且地形利于我们设伏和反击的区域。同时,我们需要一个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机会’,让敌人的假情报‘顺利’地被我们获取并‘深信不疑’。”
我的大脑飞速运转,结合系统提供的战术地图和对周边敌我态势的分析,一个大胆的计划雏形逐渐清晰。这个计划,不仅需要“听风”小组的持续监听,需要部队的精密配合,可能还需要……系统的一些“特殊”支持。
“团长,政委,这个计划有些冒险,需要多方配合,而且对时机的把握要求极高。”我郑重地说道。
傅水恒大手一挥:“打仗哪有不冒险的!你说,需要我们怎么做?”
傅必元也点头:“思路是对的。细节可以完善,但这个反向利用的机会,值得一试。”
得到首肯,我开始了紧锣密鼓的部署。首先,我再次投入了刚刚积攒起来的系统积分,重点兑换了两个关键项目:
其一,【拟真电文生成与历史信号模拟】(消耗4000积分)。这个功能可以模拟指定电台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信号特征和发报习惯,生成符合其“风格”的假电文,并可以小范围模拟该电台的信号活动。这是实施欺骗计划的技术核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