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穿越到山西抗日 > 第136章 全军大比武。

我穿越到山西抗日 第136章 全军大比武。

作者:用户26182811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9 15:33:38

第一章:风声

师部的通讯员骑着快马赶到独立团团部时,陈世根正在地图前推演着即将展开的秋季反扫荡。马蹄声由远及近,踏碎了黎明的宁静。他放下红蓝铅笔,整了整军装,迎了出去。

“陈参谋长!”年轻的通讯员利落地翻身下马,敬了个标准的军礼,从挎包里取出一封盖着军区司令部大印的信函,“急件!”

陈世根接过,指尖触到纸张特有的粗砺感。拆开火漆,目光迅速扫过字迹,眉头微微挑起。

“老傅!”他转身走向团部指挥室,声音里带着难得的振奋,“军区来命令了。”

傅水恒正端着一碗小米粥,就着咸菜疙瘩吃得正香。闻声抬头,接过信纸。片刻后,他将碗往桌上一顿,粥水微微晃荡。

“全军大比武?”傅水恒眼中闪过锐光,“司令员特许我们在运动会上选拔人才?”

“白纸黑字。”陈世根指着信上特别加粗的那一行,“‘允许独立团根据建设需要,择优选拔各类军事、技术骨干二十名’。老傅,这是块肥肉啊。”

傅水恒站起身,在狭小的指挥室里踱了两步。窗外,晨雾尚未散尽,操场上已经传来战士们晨训的号子声。

“老陈,你怎么看?”傅水恒停下脚步。

陈世根走到窗前,望着操场上那些年轻而充满朝气的身影。作为独立团的参谋长,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部队对人才的渴求。自从傅水恒带着那个神秘的系统来到独立团,部队的战斗力直线上升,但真正能独当一面的人才依然捉襟见肘。

“这是我们补充骨干的绝佳机会。”陈世根转过身,声音沉稳,“各部队的精锐都会参加,刺刀见红的比拼,比什么推荐考察都实在。”

傅水恒点头,手指在命令书上轻轻敲击:“通知各营连,加紧训练,选拔最优秀的战士参加比武。你和我亲自带队。”

“要不要先摸个底?”陈世根建议道,“我整理一下各部队可能参赛的尖子资料。”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傅水恒笑了,“这事交给你,我放心。”

陈世根也笑了。作为傅水恒最得力的搭档,他早已习惯了这种默契。

第二章:集结

半个月后,陈世根和傅水恒带着独立团的五十名参赛队员,踏上了前往军区比武场的路程。

秋日的太行山,层林尽染。队伍沿着崎岖的山路行进,战士们精神抖擞,步伐整齐。陈世根骑马走在队伍中间,不时观察着战士们的精神状态。

“参谋长,这次咱们能拿几个第一?”一旁的一营长张大彪凑过来,压低声音问道。

“别光想着拿第一,”陈世根瞥了他一眼,“司令员给的特许才是关键。二十个名额,要是能选到真正的人才,比拿多少个第一都强。”

张大彪嘿嘿一笑:“那是,有团长和您在,准能挑到好苗子。”

陈世根没有接话,目光投向远方。他怀里揣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部队尖子兵的信息——神枪手、投弹能手、拼刺高手、工兵奇才...这都是他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来的。

三天后,部队抵达军区指定的比武场地——一片开阔的山谷。山谷中已经搭起了临时营房,各部队的旗帜迎风招展,人声鼎沸。

“好家伙,至少来了三千人。”傅水恒站在山坡上,俯瞰着谷中的景象。

陈世根点头:“军区直属部队、各分区主力团都到了。看那边,是385旅的营地,他们的刺杀训练很有名。那边是特务团的,听说出了不少狙击高手。”

傅水恒满意地拍了拍陈世根的肩膀:“还是你准备得充分。”

独立团的营地被安排在谷地东侧,靠近水源。战士们迅速安营扎寨,秩序井然。陈世根注意到,不少兄弟部队的人都在暗中观察他们独立团的一举一动。

这也难怪,自从傅水恒到来后,独立团打了几场漂亮仗,装备和士气都是军区数一数二的,自然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傍晚时分,军区司令员亲自来到营地视察。

“傅水恒,陈世根,这次比武不仅是检验部队训练成果,更是为全军树立训练标杆。”司令员握着二人的手,“你们独立团的训练方法很有特色,不少部队都想学习。特别是那个‘三三制’突击战术,很实用。”

傅水恒立即回答:“司令员放心,我们一定全力以赴。”

司令员点点头,又压低声音:“特许选拔的事,你们要把握好。既要选到真正的人才,也要注意团结,别引起兄弟部队的不满。”

“明白。”陈世根接过话,“我们会注意方式方法。”

送走司令员后,陈世根和傅水恒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

“看来,不少人盯着咱们呢。”傅水恒说。

陈世根微微一笑:“那就让他们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强军气象。”

第三章:开幕

次日清晨,朝阳初升,山谷中号角齐鸣。

各部队整齐列队,进入临时搭建的比武场。主席台上,军区首长悉数就座。旌旗招展,战士们精神抖擞,口号声震天动地。

陈世根坐在独立团的方阵前,仔细观察着入场的各支部队。他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每一个方阵,在心中默默核对笔记本上的信息。

“老陈,看到那个高个子没有?”傅水恒低声说,示意看向右前方的一个方阵,“386旅的,叫王大山,据说能把手榴弹扔进百米外的箩筐里。”

陈世根顺着方向看去,一个身材魁梧的战士正昂首挺胸走着正步。他在笔记本上轻轻画了个圈:“标记了。还有特务团那个矮个子,叫周小虎,两百米内弹无虚发。”

开幕式简洁而庄重。司令员讲话后,裁判员和运动员代表宣誓。随着一声“全军大比武正式开始”,整个山谷沸腾了。

第一天的比赛项目是基础军事技能:射击、投弹、刺杀和越野。

陈世根和傅水恒分头行动,各自带着几个营连长观摩比赛,寻找合适的人才。

射击场上枪声阵阵。陈世根站在靶场边缘,仔细观察着每一个选手的表现。独立团的神枪手李振宇表现出色,三十发子弹打出了289环的好成绩,暂时领先。

“参谋长,你看那个。”一旁的二营长指了指隔壁靶位的一个年轻战士。

陈世根转头看去,那战士约莫十**岁,身材瘦小,装弹、瞄准、击发的动作却异常沉稳。最特别的是,他每一枪之间的间隔几乎分秒不差,如同钟表般精确。

“哪个部队的?”陈世根问。

“新四团的,叫赵长林。”二营长回答,“听说是个放羊娃出身,从小用弹弓打麻雀,练就了一手好枪法。”

陈世根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个名字,并在旁边打了个星号。

随着最后一组选手打完,报靶员高声宣布成绩:“新四团赵长林,291环!”

场下一片哗然。李振宇的289环已经令人惊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赵长林竟然打出了291环!

陈世根看见傅水恒从对面投来目光,微微点头。两人心照不宣:这个兵,一定要争取过来。

投弹场上同样精彩纷呈。那个被傅水恒提到的王大山果然名不虚传,手榴弹如同长了眼睛般飞向目标区域,最远的一投竟然达到了85米,创下了军区新纪录。

“好家伙,这臂力...”陈世根不禁赞叹。

“不仅如此,”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的傅水恒接口,“你看他投弹的姿势,腰腹发力协调,出手角度精准,是块好料。”

陈世根在笔记本上又添了几笔:“标记为A级人才。”

第四章:暗流

傍晚,比赛暂告一段落。各部队回到营地休整,总结当天的得失。

独立团的帐篷里,陈世根和傅水恒对照着笔记本,梳理今天观察到的人才。

“赵长林,射击A级;王大山,投弹A级;周小虎,射击A级...”陈世根念着名单,“今天标记的A级人才有八个,b级十五个。”

傅水恒点头:“才第一天,就有这么多发现。不过老陈,我注意到兄弟部队看我们的眼神不太对劲啊。”

陈世根放下笔记本:“确实。今天下午我观摩刺杀比赛时,听到有人议论,说我们独立团仗着装备好,到处挖人墙角。”

“意料之中。”傅水恒轻笑,“人才谁都想要。但我们有司令员的特许,光明正大。”

“话虽如此,还是要注意影响。”陈世根沉吟,“我建议,明天开始,我们不只是观察,也要适当展示独立团的实力。让人看到,来我们这里,能学到真本事。”

傅水恒赞同:“有道理。明天是战术对抗和特种技能比赛,让咱们的‘三三制’突击小组露一手。”

二人正说着,警卫员报告有客来访。来的是新四团的政委李文斌。

“傅团长,陈参谋长,打扰了。”李文斌笑容可掬,“今天看了你们团的比赛,真是大开眼界啊。”

陈世根和傅水恒交换了个眼神——正题来了。

寒暄几句后,李文斌切入主题:“听说司令员特许你们选拔人才?我们团的赵长林今天表现不错吧?”

傅水恒笑着打哈哈:“李政委消息灵通啊。小赵同志确实打得好,是新四团培养得好。”

李文斌叹口气:“实不相瞒,小赵是个好苗子,但我们团条件有限,怕是耽误了他。如果...如果你们看得上,我倒是愿意成人之美。”

陈世根心中一动,这是主动送人上门?

“李政委有话直说。”陈世根递过一杯水。

李文斌接过水杯,斟酌着词句:“我们团缺机枪,特别是捷克式。听说独立团前段时间缴获了不少...”

陈世根明白了,这是要用人换装备。他看向傅水恒,见对方微微点头。

“李政委爱才之心令人感动。”傅水恒开口,“这样吧,两挺捷克式,外加两千发子弹,如何?”

李文斌眼睛一亮:“傅团长爽快!那就这么说定了!”

送走李文斌后,陈世根忍不住摇头:“这李政委,做起生意来倒是一把好手。”

“各取所需。”傅水恒不以为意,“赵长林这样的神枪手,值这个价。况且,以后还会有更多这样的交易。”

陈世根若有所思:“看来,这次比武不光是比拼技能,更是人情世故的较量啊。”

第五章:较量

第二天的战术对抗赛,将比武推向了**。

山谷中设置了复杂的模拟战场,各部队派出精锐小组,进行攻防对抗。独立团的“三三制”突击小组首次公开亮相,立刻引起了全场关注。

陈世根站在观摩区的高地上,望远镜一刻不离手。他注意到,不少兄弟部队的指挥员都聚集在周围,认真观察独立团战术小组的每一个动作。

“老陈,咱们成教学示范了。”傅水恒不知何时来到身边。

“正好展示独立团的实力。”陈世根放下望远镜,“你看,385旅的参谋长一直在做记录。”

场上,独立团的突击小组以三人为基本单位,交替掩护,迅猛突击。突击手、掩护手、支援手职责明确,配合默契,很快突破了对方的防线。

“这种小组战术很灵活啊。”旁边有人赞叹。

陈世根转头,看见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军人。认出是军区参谋部的作战科长刘明。

“刘科长。”陈世根敬礼,“这是我们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三三制’,适合我军现有装备条件。”

刘明回礼,目光却仍盯着赛场:“很实用。特别是山地作战,大部队展不开,这种小组战术很有优势。陈参谋长,能不能详细讲讲?”

陈世根心中一动,这正是展示独立团实力的好机会。

“其实很简单...”陈世根开始详细讲解“三三制”的战术思想和训练方法。周围不知不觉聚拢了更多听众。

当独立团小组以绝对优势赢得比赛时,陈世根的临时讲座也结束了。

“受益匪浅啊。”刘明紧紧握住陈世根的手,“陈参谋长,比武结束后,能不能请你去参谋部做个专题报告?”

“荣幸之至。”陈世根微笑答应。

傅水恒在旁看着,向陈世根投去赞许的目光。

下午是工兵技能比赛,包括架桥、爆破、筑城等项目。陈世根特别关注这个环节,因为独立团正计划组建工兵连,急需专业人才。

爆破场上,一个瘦高的战士引起了陈世根的注意。别人都是按照标准流程操作,他却能因地制宜,巧妙利用地形,用最少的炸药达到最佳效果。

“这是谁?”陈世根问身边的工兵参谋。

“385旅的,叫李栓柱。原是煤矿爆破工,参军后专门负责爆破任务。”

陈世根仔细记录。这时,傅水恒匆匆走来,面色凝重。

“老陈,出事了。”傅水恒低声道,“赵长林拒绝来我们团。”

陈世根一愣:“为什么?新四团不是已经同意放人了吗?”

“小伙子倔,说新四团对他有恩,不能因为咱们装备好就跳槽。”傅水恒苦笑,“倒是挺有骨气。”

陈世根合上笔记本:“我去跟他谈谈。”

第六章:心声

陈世根在营地边缘的小河边找到了赵长林。年轻的战士正坐在河岸上,默默擦拭着他的步枪。

“赵长林同志?”陈世根在他身边坐下。

赵长林慌忙起身敬礼:“首长好!”

“坐,随便聊聊。”陈世根示意他放松,“今天的比赛很精彩,你的射击技术令人印象深刻。”

“谢谢首长夸奖。”赵长林重新坐下,但身体仍然紧绷。

陈世根没有直接提调动的事,而是聊起了枪:“你这把枪有些年头了吧?”

提到枪,赵长林眼睛亮了:“汉阳造,跟我两年了。虽然旧,但准头好。”

“看得出来你很爱惜它。”陈世根点头,“听说你以前是放羊的?”

“是,首长。我十岁就开始给地主放羊,用弹弓赶狼,练就了眼力。”赵长林话多了起来,“参军后,班长教我打枪,说我有天赋。”

陈世根静静听着,不时插问几句。渐渐地,赵长林放松下来。

“首长,我知道您为什么来找我。”最终,赵长林主动提起了话题,“新四团是我的家,我不能...”

陈世根抬手打断他:“我理解。不过,你想过没有,一个好射手,能保护多少战友?一支神枪,能改变多少战局?”

赵长林沉默。

“独立团正在组建特种射击小组,需要你这样的神枪手。”陈世根继续道,“不是让你享福,是让你承担更重的责任。在新四团,你也许只是一个好兵;在独立团,你能成为种子,培养更多像你一样的神枪手。”

赵长林抬起头,眼中闪过波动。

陈世根站起身:“不急着回答。明天有特种射击比赛,好好表现。无论你在哪个部队,都是为了打鬼子。”

离开河边,陈世根看见傅水恒在远处等候。

“怎么样?”傅水恒问。

“是个好苗子,有血性也有原则。”陈世根回答,“不过,我改变了一下策略。不是我们要他,是他需要更大的舞台。”

傅水恒笑了:“还是你有办法。”

第七章:**

比武进入第三天,比赛项目更加专业化。特种射击、山地攀爬、夜间渗透...每一项都是实战技能的极致考验。

陈世根和傅水恒分头行动,尽可能覆盖所有比赛场地。笔记本上记录的名字越来越多,标记的符号也越来越复杂。

中午时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打断了比赛。各部队匆忙避雨,山谷中一片忙乱。

陈世根正要返回独立团营地,忽然看见工兵比赛场地那边,几个人正在雨中抢修被冲垮的模拟桥梁。为首的正是那个爆破能手李栓柱。

“怎么回事?”陈世根走近问道。

李栓柱抹了把脸上的雨水:“首长,这桥要是被冲垮了,下午的比赛就没法进行了。”

雨越下越大,河水暴涨。临时搭建的桥梁在激流中摇摇欲坠。

陈世根二话不说,脱下外套加入抢修队伍。他的举动激励了周围的战士,更多人加入进来。

在李栓柱的指挥下,大家分工合作,打桩、加固、引流...半小时后,桥梁终于稳固下来。

“首长,谢谢您!”李栓柱感激地说。

陈世根拍拍他的肩膀:“是你指挥得好。怎么样,有兴趣来独立团吗?我们正需要工兵人才。”

李栓柱愣了一下:“我...我是385旅的...”

“我知道。”陈世根微笑,“385旅工兵连人才济济,不缺你一个。但独立团的工兵连正在组建,需要你这样的骨干。”

雨渐渐小了,阳光透过云层洒落。李栓柱看着稳固的桥梁,又看看陈世根诚挚的目光,重重地点了头。

当陈世根带着湿透的军装回到营地时,傅水恒迎上来:“老陈,有好消息。赵长林同意了!”

原来,在刚才的暴雨中,新四团的帐篷被大风掀翻,是独立团战士主动帮忙重新搭建。赵长林看在眼里,改变了主意。

“他说,从一件小事就能看出部队的作风。”傅水恒笑道,“他愿意来独立团,但要带上他班里的两个战友。”

“可以。”陈世根毫不迟疑,“这种重情重义的兵,多多益善。”

第八章:收获

比武的最后一天,是综合演练和闭幕式。

在前三天的比赛中,独立团斩获了十二个单项第一,团体总分位列全军第二,仅次于军区特务团。但更重要的是,陈世根和傅水恒的笔记本上,已经列出了一份详实的人才名单。

闭幕式前,司令员特意召见了二人。

“听说你们收获不小啊。”司令员笑着示意他们坐下,“挖走了不少好苗子?”

傅水恒恭敬回答:“全靠司令员支持。我们初步确定了二十名人选,都是部队急需的专业人才。”

陈世根递上名单:“这是详细资料,包括比赛成绩和特长评估。”

司令员仔细翻阅,不时点头:“很全面嘛。不过,我听说你们是用装备换的人?”

陈世根心头一紧,正要解释,司令员却摆摆手:“不用紧张,这种事情难免。只要公平交易,你情我愿,我没意见。不过...”

他顿了顿,目光严肃起来:“人才给你们了,就要用好、培养好。明年这个时候,我要看到他们的进步。”

“保证完成任务!”傅水恒和陈世根齐声回答。

闭幕式在雄壮的军乐声中开始。独立团方阵士气高昂,战士们胸前的奖牌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当司令员亲自为独立团颁发“精兵强军”红旗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陈世根站在队伍前方,目光扫过全场。他看见赵长林在新四团的方阵中向他微微点头;看见李栓柱在385旅的队伍里竖起大拇指;看见王大山正和独立团的战士热烈交谈...

这些人,不久后都将成为独立团的一员。

回到营地,陈世根和傅水恒开始最后的人才名单确认。

“二十个名额,最终确定了二十二人。”陈世根看着名单,“有些实在难以割舍,我建议向司令员请示,增加两个名额。”

傅水恒点头:“我去说。这些都是真正的人才,放过太可惜了。”

夜幕降临时,所有手续办理完毕。二十二名来自各部队的尖子兵,正式调入独立团。

陈世根站在营地前,看着这些新鲜面孔。他们中有神枪手、投弹能手、爆破专家、刺杀高手...个个身怀绝技,眼中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同志们,”陈世根声音洪亮,“欢迎加入独立团!这里不会是你们军旅生涯的终点,而将是新的起点。在这里,你们会经受最严格的训练,承担最艰巨的任务,成长为真正的军中栋梁!”

士兵们挺直腰板,眼神坚定。

傅水恒走上前,接话道:“明天,我们将返回独立团驻地。在那里,有新的装备、新的编制、新的使命等待着你们。我保证,你们不会后悔今天的选择!”

队列中不知谁带头唱起了《八路军进行曲》,很快,所有人都跟着唱起来。歌声嘹亮,在山谷中回荡,传向远方。

陈世根和傅水恒相视一笑。他们知道,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将让独立团的战斗力再上一个新台阶。而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

夜深了,陈世根在笔记本上写下最后几行字:

“全军大比武落幕,独立团满载而归。不仅收获了荣誉,更收获了宝贵的人才。这些青年才俊,将成为部队建设的生力军。强军之路,人才为先。今日之所见,令人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

合上笔记本,他走出帐篷。夜空繁星点点,一如他心中闪烁的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